宜兴最好的古镇排名(江苏宜兴这座千年古镇)
接着分享我的旅行见闻,今天要去拜访的是江苏无锡宜兴的周铁村,这里也被称为“教授之乡”。答案即刻揭晓,是不是少了点悬念?没劲。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的气质一下子氤氲开来。这个古村落就坐落在城镇之中。它就像是整个街市里,一个让时光停滞了的地方。而从这里走出去的人才数不胜数,无论是至情至性的文化艺术,还是严谨精尖的科研领域,都能够看到他们的身影。而他们的履历表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那就是这里——宜兴市周铁村。
据史书记载,地处太湖之滨,竺山之西的周铁村,在周朝时就已经形成建制。2700年前,因周朝设铁官于此,于是得名周铁。千百年来,湖山毓秀,人杰地灵的周铁,一直秉承着“兴文重学,崇文重教”的传统。古往今来,这里名人辈出,从“宋末四大家”之一的大词人蒋捷,到明代“双溪争艳,二杭同芳”的杭济、杭淮两兄弟,再到清代的张霖、毕臣周。新中国以来,这里更是走出了两位中央委员、三位全国人大代表、六位全国政协委员和两位工程院院士。目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周铁籍教授、高工达500多人。
乡亲们认为,这里的老百姓愿意学习,再穷也要念书。认为念书是走正道,为人要有学问,有了学问为人就走正道了,干事业有本领了,这是大家普遍的认识。即使家里比较贫困,借钱也要去上学。
程老是从周铁老街走出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曾十四次参加重要试验,是中国防原医学,特别是复合伤研究的开拓者。曾多年担任某军医大学校长,被誉为中国的核盾将军。程老自幼就感受到家乡浓浓的重学之风,即使儿时战乱不断,艰难的求学环境也没有能阻挡他对于知识和文化的渴求。
程老回忆,当时抗战还没有胜利,高中毕业以后要考大学,考大学要从我们家乡,和三个同学从周铁步行到现在的安徽黄山,当时叫屯溪,它是民国时期的江南行署所在地,就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很多大学都在那里报考。
我们这边是沦陷区,那边是国统区,货币都是不通用的。我们从家乡出发,随身带着布匹、钢笔等,准备到那里去卖,卖了以后变成生活费。一路走到安徽广德遇到土匪了,把东西都给抢了。幸运的是,程老随身携带的一打钢笔没被抢走。就这样,他走一段路就卖一支钢笔,最后终于艰难地到达目的地,并最终考取大学。
与程老一样,周铁人对于教育的执着和重视,超乎寻常。村民自豪地说,这是周铁人的集体精神气质,一种草根气质,它其实是一种价值的认同。因为在周铁这个地方,人家最看得起的并不是当官或做生意的,而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
比如说老一辈人把老师称之为“大先生”,村子里或者一个家族中,他有矛盾或纠纷时,他们就叫大先生出来讲理,因为他们打心眼里信赖他们。这些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它才能够人才辈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