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挤牛奶太累了(如何减少挤奶工的行走距离)

对于奶厅而言,牧场主通常将保障牛奶质量、乳房健康和挤奶效率作为其最高目标。然而,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涉及很多方面。在制定和实施挤奶流程时,需要将减少挤奶工的行走步数考虑在内。

人工挤牛奶太累了(如何减少挤奶工的行走距离)(1)

越来越多的牧场采取12小时轮班制,因此在该时间内需加强管理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

对于并列式或鱼骨式奶厅而言,都会制定区域化的挤奶流程,例如哪位挤奶工负责多少头奶牛的前药浴和擦干准备工作,哪位又负责多少头奶牛的套杯工作等等。

对于区域化的挤奶流程而言,在实现奶厅最佳的挤奶效率的情况下,还需考虑通过减少区域跨度或采取顺序式挤奶流程来减少挤奶工的行走距离。

01牧场案例

以20位的并列式奶厅,配置2名挤奶工为例,且以每10头奶牛为单位来对比下两工序和三工序挤奶流程。

两工序挤奶流程如下:

  • 工序1:负责前药浴、头几把奶和再次药浴。
  • 工序2:负责擦干和套杯。

三工序挤奶流程如下:

  • 工序1:负责头几把奶和前药浴。
  • 工序2:负责擦干。
  • 工序3:负责套杯。

在以上两个流程中,都能满足从刺激按摩到套杯的时间间隔超过了90秒。对于每天3次挤奶而言,该时间间隔是最低需求。那在两个流程中,每完成10头奶牛的套杯工作,挤奶工行走通过的牛位数是否有差异?

在两工序挤奶流程中,挤奶工共通过了30个牛位(工序1:来回往返;工序2:套杯)。在三工序挤奶流程中,挤奶工共通过50个牛位(工序1:来回往返;工序2:来回往返;工序3:套杯)。

这意味着每完成10头奶牛的套杯工作,采取三工序挤奶流程的挤奶工要比两工序多行走20个牛位。若挤奶头数为1000头,挤50批次,那每个挤奶工就需多行走1000个牛位。

人工挤牛奶太累了(如何减少挤奶工的行走距离)(2)

02测量距离

假设并列式和鱼骨式奶厅牛位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8英寸(约71cm)和42英寸(约107cm),那与三工序挤奶流程相比,两工序每班次每位挤奶工的行走距离分别减少2333英尺(约711m)和3500英尺(约1067m)。若按照顺序式挤奶流程12小时轮班制来计算,每班次每位挤奶工的行走距离分别减少3500英尺(约1067m)和5250英尺(约1600m)。

此外,通过采取顺序式挤奶流程,即第1位挤奶工负责20头奶牛的前药浴、挤头几把奶和再次药浴工作,第2位挤奶工负责这些奶牛的擦干和套杯工作,也可以减少挤奶工的行走距离。但该流程需要挤奶工操作之间有适当的时间间隔,以满足套杯前的时间需求(>90秒)。通常情况下,当第1位挤奶工操作至第8-10头奶牛时,第2位挤奶工可以开始擦干和套杯工作(依据所需时间来确定最佳位置)。

若管理操作适当,顺序式挤奶是效率最高的流程。因为,其需要挤奶工兼顾两侧,依次完成每头奶牛的挤奶工作,不需重复往返,从而减少行走距离。顺序式挤奶流程类似于转盘式奶厅,不同的是前者是人走动而后者是牛走动。此外,当第1位挤奶工在进行相关操作时,第2位挤奶工可以在适宜开始其操作前进行后药浴、赶牛或准备备用品等工作。而在区域化挤奶流程中,两位挤奶工都需要在同一时间同一侧完成操作工作,此时无法顾及另一侧奶牛。

人工挤牛奶太累了(如何减少挤奶工的行走距离)(3)

表1. 不同挤奶流程对挤奶工行走距离的影响

03意义何在

分析三工序挤奶流程或12小时轮班制对挤奶工行走距离的影响,有何意义?

以前2分钟奶量为例,比较12小时轮班制工作方式下三个班次的挤奶情况。从图中可知,在前2分钟奶量方面(目标>15磅,约6.75kg),第1班次和第2班次非常相近,但第3班次却出现了明显减少现象。第1班次和第2班次的前2分钟奶量都高于14.5磅(约6.53kg),而第3班次该数值仅为13.8磅(约6.21kg)。而且,每个班次每头奶牛的产量平均都在28-29磅(约12.60-13.05kg)之间。

人工挤牛奶太累了(如何减少挤奶工的行走距离)(4)

表2. 不同班次的前2分钟奶量

那为什么三个班次出现了以上情况?

因为第1班次的挤奶时间是第1批挤奶工工作的前8小时,第2班次的挤奶时间是第1批挤奶工工作的后4小时和第2批挤奶工工作的前4小时,而第3班次的挤奶时间确实第2批挤奶工工作的后8小时。

04减少活动量

无论是8小时或12小时轮班制,都需采取减少挤奶工活动量的方法,例如采用两工序或顺序式挤奶流程,以保障挤奶工的工作活力。即使没有奶厅相关记录数据,牧场主仍可以收集挤奶操作流程中的关键数据,计算挤奶工完成工作所需的行走距离,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

走进奶厅,找出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挤奶工的活动量,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奶厅的功能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化挤奶量,同时保障乳头的健康,降低奶牛患乳房炎的风险。

05注意事项

任何时候,只要挤奶流程发生了变化,前几次的挤奶效率就会降低。因为,挤奶工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挤奶流程。在此期间,需要做好工作的监控、接受和反馈,从而实现在减少挤奶工活动量的情况下保障牛奶质量、乳房健康和挤奶效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