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数学家华罗庚(数学家和爱国者华罗庚)

华罗庚(1910—1985),是中国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是一位值得敬仰、学习的伟人,本文将从数学家和爱国者的角度,结合历史资料和时代背景,来全方位地介绍这位老一辈的科学家。

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数学天赋极佳,自身又有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学态度和“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的挑战心态,最终著作等身,受人敬仰。

1930,年仅19岁的华罗庚于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第一篇论文《STURM氏定理之研究》,次年,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令学界瞩目。

评价数学家华罗庚(数学家和爱国者华罗庚)(1)

1931年,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攻读,因品学兼优先后被破格提拔为助教和教员,在清华的六年间,他先后发表了21篇高水平论文,让国际数学界为之惊叹。27岁时,华罗庚远赴剑桥大学求学,于两年内发表了至少15篇学术论文,成为一名高水平的国际数学家,此后,他陆续发表著作,在数论、多元复变函数论、优选法运筹学等多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在光鲜的成果下,是他孜孜不倦的求学身影,在进入清华大学前,华罗庚一直处于自学的状态,同时,他多次罹患疾病,在病榻上勤奋读书;进入大学后,他一边做着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在一年半内学完了几乎所有课程,他经常早上五点开始一天的学习,晚上披星戴月地返回睡觉,平日里很少参与娱乐活动,并以攻读学术为乐。

评价数学家华罗庚(数学家和爱国者华罗庚)(2)

华罗庚并未像许多数学家那样一鸣惊人后便躺在功劳簿上享受生活,他一生都不断有著作发表,并且勇于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在不懂的地方虚心求教,在擅长的领域向更深处钻研,作为一个数学家,他是后世学者的楷模。

爱国学者华罗庚

从内忧外患苦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知识分子,大都怀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华罗庚不仅致力于学术上的高深研究,还希望能为国家的强盛和科学的发展大展宏图。

评价数学家华罗庚(数学家和爱国者华罗庚)(3)

华罗庚青年时期曾加入中国国民党,踊跃发表意见,希望党内整肃风纪,写出过“狐虎满街走,鹰鹳扑地飞”的诗句,日军侵华战争爆发后,他于后方积极参与抗战工作,曾破解日军加密电码,抗日战争后期,华罗庚在简陋的条件下一面进行着典型域方面世界难题的研究,一面与爱国学者闻一多相知相识,共同推动民主运动的进行,呼吁“科学的基础应该建立在民主上”为一二·一惨案发声,指责当局处理“甚为适当”。

评价数学家华罗庚(数学家和爱国者华罗庚)(4)

华罗庚曾因才华横溢被美国的大学聘为教授,发表了举世闻名的 “华氏定理”。1949年新中国成立,面对美国的优渥环境和百废待兴的故乡,华罗庚在深思熟虑后决定携夫人回国,此后,他为中国数学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贡献,参与建设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当选中国数学协会理事长,号召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回国,将他在海外的著作中文出版。

评价数学家华罗庚(数学家和爱国者华罗庚)(5)

他代表中国参加斯德哥尔摩和东柏林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出任中科院物理数学化学部委员、常务委员、副主任,担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12年科学发展规划计算技术和数学规划组”组长,倡导举办中学生数学竞赛,发表著作《运筹学》尝试将数学理论研究应用到国民生产实践中去,并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数学系主任。可以说,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