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像父子的父子(硬生生的小人物)

最不像父子的父子(硬生生的小人物)(1)

导演: 谭家明

编剧: 谭家明 / 田开良

主演: 郭富城 / 杨采妮 / 吴澋滔 / 林熙蕾 / 秦海璐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 马来西亚

语言: 粤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06-11-30(香港)

片长: 150 分钟(釜山电影节) / 121分钟(香港) / 152 分钟(导演剪辑版)

又名: After This Our Exile

IMDb链接: tt0768114

由于金像奖无形中的宣传作用,笔者急忙赶时髦般地观看了这部影片,但观影的感受却是极其惨痛的。说实话,谭家明这样的导演,虽然名气很大,但本人几乎从来没有正式地关注过,也许是由于孤陋寡闻,也许是由于岁月的错过,但这样恰恰可以抛开那如跳水运动般的印象分评判,相反可能会更公正一些。

纵观此片,导演的功力的确不错,无论是影像风格,无论是场景调度,这些都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只是由于本人所看的大陆版删去了近40分钟的戏份,所以影片进行到林熙蕾的段落中有些许的跳跃感,这倒是无所谓的。演员的表演也相当不错,郭富城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那个小演员吴景滔回首的眼神也的确令人感到心酸。所以,从影片的制作角度来说,此片的确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影片。

但很可惜,本人在看过之后的第一个印象就是,为什么要拍摄此片,换句话说,这个故事有什么可看性,这个编剧(就是谭家明本人)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个本子,现实的重复与电影的差距到底在什么地方?

很明显,这部影片走得绝对是文艺片的路线,由于故事中省却了场景,省却了年代背景等诸多社会因素,所以此片纯粹得不能借用任何商业视角,所以在提出上述疑问的时候,笔者并没有把诸如票房等很现实的商业元素考虑在内的,但即便这样,笔者还是认为此片的文艺感应该受到质疑的。

在本人看来,此片虽然名叫《父子》,但事实上主要讲述了周长胜这样的一个人物。

影片首先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描述了一个妻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周长胜的性格也体显了出来,一个极为普通的烂人,嗜赌欠高利贷,自私而自我地生活着。于是,妻子提出分手的要求显然是极其妥当的。在这里,导演耍了一个小手腕,即妻子的情人阿利(也许叫周长利)是极其典型的暗喻手法,按照一般剧情发展,此人完全可以不出镜的,可以以《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手法来做掩饰,因为从剧情发展来说,此人无疑只是一个妻子逃离的借口。但导演不但让此人出镜,而且还用了郭富城的另一个扮相,这无疑是表现了妻子一种幻想中的好丈夫形象,现实的发展以幻想的手法来体现,这是导演的一个高明之处。从而也加深了妻子对周长胜的不满之心。

在妻子走了之后,周长胜带着儿子搬到了小旅店里,这时候影片大体上分作两条线索,第一条是周长胜与妓女的同命相怜之情,由于内陆某种观念影响,也由于据传闻中的激情戏,这段被大量删减,所以造成了这个段落的不完整性,但其极可怕的是,这条线索直接影响到了儿子的寻母过程。正是由于周长胜与妓女的关系,由于妓女的身份,促成了儿子对母亲的重新寻觅,两条线索应该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而言,但内陆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第三大段的戏份主要是发生在周长胜与儿子的关系上,由于被追债者打折了腿,由于儿子无意中偷来的手表可以付得起房租,于是,周长胜逼迫孩子去偷东西,而最后的结局是孩子进了少管所,父亲用一只耳朵偿还了这永远偿还不清的父子债。

影片最后的结尾其实是可有可无的,大体上只是起到一个交代的作用,赎表还表的情节也只不过是儿子的自醒,这是一种人类成长后回归社会道德的常识,但父亲的没勇气自杀则多少更加深了观众对周长胜这个人物的认识。

大体上这三个段落讲述的是儿子对待父亲的感情:按照维系(儿子及时告密,以致于父亲能够阻止母亲的出走),隔阂与绝裂的递进关系而排序的。

儿子与父亲的关系永远是难以述说的,所以有弑父娶母的命题,无疑是一种替代一种对强权的反抗,所以,此片儿子对父亲感情的转变并没有任何毛病之处,维系到绝裂,恐怕是每一个少年对父亲都会经历的心理历程。但我们将影片回归到最主要的人物身上,即周长胜的身上来。

前面所质疑了若干个问题,为什么拍这样的一部影片?仅仅是表达一种父子关系吗?从儿子的角度来说,经历了维系,隔阂与绝裂的过程,那么从父亲的角度来说又经历了什么呢?

没有,这是影片最大的毛病所在。纵观整个剧情,在周长胜的身上,他的性格,他的作为基本上没有任何变化,即便从开始时对儿子偷盗行为的质疑到后来强逼儿子去偷盗,这也绝不是周长胜的任何转变,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自私的本性自我的放纵都是没有任何改变的,换句话说,周长胜的无转变造成了本片的难看之处。

周长胜其实是极具小人物品质的,身为一个下等厨子,苟延残喘得活着。但看所有文艺片中的小人物必然要有一定的追求,也许是极不光明的,也许是好高骛远的,但正是这种追求造成了小人物的或悲或喜的人生,这是文艺片的要旨所在,也是小人物的闪亮点所在,但周长胜却没有一点闪亮之处,哪怕是一个卑劣的闪亮,例如无耻的暴力,或流氓的无赖等等,影片中却根本没有,平淡得令人感到窒息,即便时不常地冒出干一番事业的言语来,也看不到他失败的真正原因,当然一次追债者的阻止是例外,可也基本上没有任何说服力。在这种情况下,儿子虽然经历了亲情的维系,陌路的隔阂以及仇人似的绝裂,但事实上却被这个平庸的父亲衬托得是毫无强度可言。

父子关系是双向的,影片儿子虽然话少,但对父亲的态度是很容易看得出来的,父亲虽然话多,但由于整个人物过于生活化过于平面,所以从他身上找不到对儿子的那种反作用力,于是,一种缺失的关系便硬生生地摆在了观众的面前。

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不加任何修饰不加入任何导演理念地摆在观众的面前,笔者并不认为这样的影片是一部好的影片,郭富城虽然按照导演的意愿很好地诠释了周长胜这个人物,虽然这个人物可悲性可恨性也体现了出来,但这种平淡的表现手法似乎根本不适合影视这种媒体语言的。文艺片成为这种题材的粉饰外壳,这个现象也是极具悲剧色彩的,比电影本身还要令人痛惜。尤其在港片十分不景气的今天,此次金像奖的选择无疑是一个错误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