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家风主题画(200件家风主题物件入展)

弘扬家风主题画(200件家风主题物件入展)(1)

展览精心搭建好家风“传家宝”展区,展出征集自全省许多家庭的“传家宝”物件。

弘扬家风主题画(200件家风主题物件入展)(2)

征集

“这既是广东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成果的一次巡礼,也是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优秀文艺作品展示的一场盛宴。”“喜迎二十大 传承好家风”——广东省家庭家教家风展开幕当天,广东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许红如是评价。

走进展览现场,逾200件家风主题实物无声地亮相,从凝结岭南文化的雕塑、刺绣、剪纸、陶瓷、画作等艺术作品,到承载家庭记忆的侨批、家书、奖章、老照片等珍贵物件,在暖黄的聚光灯下熠熠生辉。不得不说,艺术作品既为家风展带来了别具一格的面貌,也让展览更具政治性、思想性、群众性和艺术性。尤其是那些公开征集自社会家庭的“传家宝”,默默诉说着优良家教家风在岁月间流淌,在时代中传承。

文艺作品相互辉映

让优良家风具象化、立体化

家风家教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底蕴深厚、内涵丰富,为古往今来的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题材。随之涌现的文艺作品,也成了弘扬优良家风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广东省直机关和地市各实物现藏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一批岭南名家的雕塑、画作和代表岭南文化的侨批、刺绣、剪纸等珍贵实物集中亮相广东省家庭家教家风展,吸引观众驻足拍照。

雕塑被誉为“凝固之舞蹈”,以潘鹤为代表的广东雕塑名家以雕塑铸造时代精神,将传统家庭美德和优秀家风家训进行了具象化、立体化展现。展览上篇与中篇的衔接区特别设为“雕刻时代”,集中展出六尊雕塑作品,包括潘鹤的《当我长大的时候》《艰苦岁月》《客家母亲》,梁明诚的《珠江母亲》《父女》,以及许鸿飞的《不忘初心》,深受观展群众喜爱。

“有两尊雕塑令我印象深刻,一尊是爸爸托着孩子,另一尊是母亲抱着小男孩。这让我想到,孩子的成长既需要父亲坚实臂膀的托举,也离不开母亲温暖包容的怀抱。”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党委宣传部部长王江红观展后表示。

《杨匏安》《澎湃》《人民公仆·焦裕禄》等名家雕塑也现身展览,展示着革命先辈们的光辉形象,传播着先辈们的家风故事。

走过“雕刻时代”进入中篇,“侨批”展位也“圈粉”十足。展柜中展示着梅州侨批、潮汕侨批、五邑侨批三类实物,分别来自梅州市客侨博物馆、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江门市博物馆。

据展览讲解员介绍,“批”意为“信”,“侨批”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寄回国的汇款暨家书。“侨批档案”是广东诞生的首项世界记忆遗产,构成申遗“侨批档案”的约17万件侨批中,有16万件来自广东的潮汕、江门和梅州等地区。

“这些都是华侨家庭珍藏的‘宝贝’!”有观展者忍不住感叹,“他们远渡重洋到海外谋生,尽管生活艰辛仍心系家乡和亲人,想尽办法通过民间渠道往国内邮寄钱款,顺带写下简短的家书。这种家国情怀让人感动!”

不仅如此,广东画院提供了布面油画《麦贤得——为祖国时刻准备着!》,广东省出版集团推荐了剪纸《家》《除夕》等作品,广州陈家祠博物馆推荐了沙湾陶瓷作品《暖在心头》《幸福的日子》《陪伴》,广州市级广绣非遗传承人梁雪珍也提供了广绣作品《耕读传家》……不同形式的文艺作品相互辉映,传递着家庭和谐、生活美满的理念,让展览现场更具观赏氛围。

“传家宝”积淀美好

记录万千家庭家风代代相传

9月4日下午,黄茜带着年迈的父亲黄奋和孩子来到展览现场,一家人站在那些再熟悉不过的“传家宝”前拍照留念:抗美援朝工作光荣证、印着“抗美援朝”字样的上衣、背面写着家书的思亲老照片,以及手写的自传……这些都是爷爷黄冰澈留下的遗物,成了黄茜家中的“传家宝”。

实际上,每个家庭总有那么几件旧物,承载记忆,亦积淀美好,被视为“传家宝”。为此,展览分别面向省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家庭和全省普通群众家庭征集了老照片、勋章、家训、画作、家书等“传家宝”,并精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物件进行展示。

当中,有全国先进女职工、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原所长李丽英与丈夫、中国科学院院士庞雄飞的家书,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湛江市赤坎区沙湾消防救援站一级消防长张志添挂满21枚奖章的消防制服,还有来自省直机关普通党员干部家庭的各类奖章、纪念章、荣誉证书,挂满了一面面墙……这些物件是家庭的记忆、家教的见证、家风的传承,展现了不同家庭好家风代代传的精神风貌。黄茜家的“传家宝”也由此入展。

“父亲刚刚结婚就去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来时我也长大了。我的母亲是一名护士,一直支持着父亲的工作,将他的相片、书信很好地保存起来。”黄奋说。身在朝鲜时,黄冰澈常把心中的思念写在自己的照片背后寄给家人,字里行间尽显家国情怀。回国后的黄冰澈在人民铁路部门奋斗毕生,直至35岁因病去世。黄奋表示,受父亲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感染,他的兄弟中有三人选择走上从军之路。

“我想借着这个展览,让孩子更深刻地认识到,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即使身处平凡岗位,也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黄茜说。

“这些物件保存得真好,太珍贵了!”看了黄茜的“传家宝”,广东省集邮协会会员王立平止不住的激动。她感叹,那时的通讯多靠信件传达,书写字迹十分规整,“这些物件都很好地展现了优秀家风的传承与发扬。”

殊不知,王立平也是“传家宝”征集的参与者。今年7月,王立平收到南方都市报“岭南好家风”传家宝征集活动通知,随即花了十天时间,从构思到制作,顺利完成邮集《我爱我家》。

王立平告诉南都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收藏邮票,看到好看的、珍贵的邮票都会剪下来收藏,那时的邮票可是通信的必需品。此次邮集《我爱我家》用16页贴片,集纳了邮票、明信片以及信封、邮戳等邮品,展现了一个人从恋爱、结婚到生子,组建起温馨家庭。“在邮集最后,我把‘我爱我家’这一主题延展至守护家园的家国情怀。有国才有家,这是我们每个人的立足之本。”她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