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纪录片全集(啊供销社童年的回忆突然)

近日,山东烟台,

徐女士在路边发现

一家于1981年建成的供销社,

到现在还在正常营业。

徐女士表示,

进去的“味道”,

都是小时候的“味道”,

附近的村民还可以买打火机、买酱油,

打醋、买饺子皮,

消费金额基本上就是一块钱、两块钱。

视频中的供销社,

那久违的怀旧感,

让网友们纷纷开启回忆模式。

供销社纪录片全集(啊供销社童年的回忆突然)(1)

供销社纪录片全集(啊供销社童年的回忆突然)(2)

供销社纪录片全集(啊供销社童年的回忆突然)(3)

有网友表示:仿佛穿越回80年代。

供销社纪录片全集(啊供销社童年的回忆突然)(4)

供销社纪录片全集(啊供销社童年的回忆突然)(5)

有网友称,

本以为自己忘记了过去,

原来只是没有想起来。

路边的供销社,

让网友们纷纷回忆起童年时光。

有人的童年是

奇奇怪怪味道的零食。

供销社纪录片全集(啊供销社童年的回忆突然)(6)

有的是小白鞋、雪花膏。

供销社纪录片全集(啊供销社童年的回忆突然)(7)

供销社纪录片全集(啊供销社童年的回忆突然)(8)

还有春节的鞭炮

供销社纪录片全集(啊供销社童年的回忆突然)(9)

“暴露年龄”的交公粮

供销社纪录片全集(啊供销社童年的回忆突然)(10)

有网友回忆后表示,

还是现在好。

供销社纪录片全集(啊供销社童年的回忆突然)(11)

上个时代的“购物天堂”

计划经济年代,

供销社靠统购统销

包揽了中国几亿农民的买与卖,

“金字招牌”无人不晓。

今天90后、95后们

或许大多已不知供销社为何物。

但对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农村生活的人来说,

供销社能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售卖农副产品

曾是他们离不开的地方。

在很多地方,

供销社是当地唯一的“购物天堂”。

供销社纪录片全集(啊供销社童年的回忆突然)(12)

天津市南郊区供销合作社小站第三经理部供应各种百货。(《大公报》记者摄于1956年4月,中国照片档案馆稿)

供销社的三尺柜台,

仿佛魔术师手里的百宝箱,

要什么有什么。

在大人眼里,

有生产用的农具、种子、化肥,

有生活中必需的油、盐、酱、醋、茶;

在孩子眼里,

有诱人的新衣服、玩具、糖果、小人书……

一名供销社老职工说,

“买东西的人总排着长队”

谁家里要办喜事,

还得早早跟售货员打招呼备货。

偌大的中国农村,

靠着供销社的“统购统销”运行了几十年。

供销社“一手托两头”,

在稳定物价、调控物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字招牌”的今生

当市场经济逐渐登上历史舞台,

供销社不再是农村“唯一”的“百货超市”

渐渐淡出了百姓视线,

好像“消失了”。

但其实,

供销社并没有完全远去。

1995年出台的

《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要求

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

如今,

各地供销社能够

让村民就近购买消费品、

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

提供农业生产、养老幼教、合作金融、文体娱乐等服务,

促进乡村发展。

今年7月,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表示,

上半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

销售总额达2.9万亿元。

同时,

在全国各地,

不同时期建设的供销社,

也成为了网友们打卡的好去处。

供销社纪录片全集(啊供销社童年的回忆突然)(13)

网友们纷纷分享家乡的供销社

有的供销社比“爸妈”年纪还大。

供销社纪录片全集(啊供销社童年的回忆突然)(14)

打卡1977年的漠河供销社

供销社纪录片全集(啊供销社童年的回忆突然)(15)

1975年的东方红供销部

供销社纪录片全集(啊供销社童年的回忆突然)(16)

锦州市的大薛供销社

供销社纪录片全集(啊供销社童年的回忆突然)(17)

综合西部决策、新华每日电讯、封面新闻、新华社

来源: 央视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