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儒释道三教并行(唐朝儒释道三教辩论)

唐朝的开明与开放的政策使其无比强盛!
  •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以其强大的国力傲视世界,是世界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国泰民安下的唐朝,其文化以博大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势,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历史长卷上留下了惊艳的一笔。

唐朝儒释道三教并行(唐朝儒释道三教辩论)(1)

唐朝是个多元并包的朝代
  • 唐代是一个宗教盛行、多元并包的社会,佛教、道教及各种外来宗教都获得巨大发展,相互之间也在影响、交融。

唐朝儒释道三教并行(唐朝儒释道三教辩论)(2)

唐朝初期五大教进行了一场文化大辩论
  • 大唐帝国建立之初,进行了一场文化大辩论,当时参加辩论的是:儒释道三家加上伊斯兰教和景教(天主教),这五大教在中国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辩论,这场辩论持续了好几年的时间。在辩论过程中,最先退出的是伊斯兰教,然后景教又退出了,最后就剩下了儒释道三家,又辩论了三年。最后唐朝政府发现:儒释道三家是同质性文化,有共同的本质,正如道教王重阳祖师所说: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唐朝政府选择的立场是儒释道三家并行,哪个也不废!因此,它就奠定了自此以后的中国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

唐朝儒释道三教并行(唐朝儒释道三教辩论)(3)

何为儒释道三教辩论?
  • 三国时代为我国三教论衡之始。到了唐代,由于佛、道二教高度发展,与儒家形成了鼎足之势,儒佛道三教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宫廷中经常举行儒释道三教之间的辩论,并发展成为一种例行的活动。唐代的三教辩论由皇帝担任主持人,与会者则为三省六部的高级官员,参与辩论的是儒释道三教中最有声望和学问的所谓“三教通人”,辩论的场合选在国子监或内殿,一般不在佛寺或道观举行,时间多定于朝廷的重大节日之际,中唐以后则多放在皇帝的诞日举行。这种活动在当时被称为“三教论议”或“三教论衡”。保存至今的有关唐代宫廷三教论议的文献材料主要是释道宣的《集古今佛道论衡》,记录了多次唐高宗朝及其以前的儒佛道三教、特别是佛道二教论辩的具体细节。

唐朝儒释道三教并行(唐朝儒释道三教辩论)(4)

儒释道辩难,唐朝的一次决定国家发展方向的大辩论!
  • 武德七年(624年)二月的一个清晨,唐都长安的国子监里,一场隆重的释奠礼仪正在举行,唐高祖李渊亲自出席,陪同高祖前来听讲的,还有秦王李世民与满朝文武,气氛显得庄严肃穆。释奠(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本来是国家祭祀先圣孔子的大典,但这次仪式却显得与众不同,因为参加讲论的,不仅有一代大儒,还有来自佛教、道教的代表人物。代表儒家出场的,是国子博士徐文远与太学博士陆德明;代表佛教出场的,是长安圣光寺沙门慧乘(亦作惠乘)、普光寺沙门道岳;道教方面,则由清虚观道士刘进喜、李仲卿出马。这几位均为一时名流,为朝野夙所钦重者。比如,陆德明是著名的《经典释文》的作者,道岳则曾是玄奘西行求法之前的授业恩师。

唐朝儒释道三教并行(唐朝儒释道三教辩论)(5)

唐朝儒释道三教并行(唐朝儒释道三教辩论)(6)

  • 由于唐高祖以老子后裔自居,以道教为本宗,故辩论中的席次以道士居首,儒家居中,而以沙门(佛教)殿后。刘进喜、徐文远、慧乘三人相继升座讲经,之后相互辩难,气氛极为热烈。不过,这次讲论本因儒家释奠礼仪而起,而代表儒家出的徐文远、陆德明皆一代儒宗,尤其是陆德明不仅学问渊博,且极富词辩,善说名理,对于三教经义,均能遍析其要,故特别受到高祖的赞赏。

唐朝儒释道三教并行(唐朝儒释道三教辩论)(7)

三教虽异,善归一揆
  • 在这次释奠之前发布的诏书中,高祖定下了“三教虽异,善归一揆”的原则与基调,这也是后来三教关系发展的主旋律。
  • 三教讲论的目的,是使其相互观摩,商量意旨,而参与各方为了攻击对方,树立本教威望,莫不广引对方经典以资辩驳,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三教之间的相互了解,许多人开始兼明三教,否则无从在论战中取胜。

唐朝儒释道三教并行(唐朝儒释道三教辩论)(8)

唐玄宗推动儒释道三教发展
  • 唐玄宗御注儒家《孝经》、佛家《金刚经》、道家《道德经》。
  • 《孝经》、《金刚经》、《道德经》,这三部经典篇幅都不大,但对于儒、释、道三教而言,却都是根本性的经典。唐玄宗遍注三教,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这说明,他的宗教政策是尊儒、崇道、不抑佛。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三教齐一的政策。

唐朝儒释道三教并行(唐朝儒释道三教辩论)(9)

  • 在唐玄宗三教齐一的政策下,开元、天宝时期的三教讲论更多呈现出一种调和、融合的意味。例如,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八月初五,是纪念唐玄宗生日的千秋节,为此特举行了一次三教讲论活动。在这次讲论中,玄宗明确提出了“会三归一”(三教合一)的主张,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也提出了“万殊一贯,三教同归”的说法,恰好是玄宗“会三归一”的注脚。这种看法,也是与玄宗遍注三教的做法是一致的。

唐朝儒释道三教并行(唐朝儒释道三教辩论)(10)

唐朝是中国思想哲学大繁荣时期
  • 当强调内在超越的禅宗在唐代“一花五叶”,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并深刻影响宋明理学的思想;当唐玄宗以九五之尊,遍注《孝经》、《老子》与《金刚经》,并提出“会三归一”的宗旨时,唐代宗教就已经使得中国的社会思想从此不同。

唐朝儒释道三教并行(唐朝儒释道三教辩论)(11)

当今世界的乱象需要中国几千年来积累的“和平发展经验”来解决!

唐朝儒释道三教并行(唐朝儒释道三教辩论)(12)

  • 一个西方人曾经说过:西方人的科技是在长期的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西方人在近代以来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然后又进行了社会革命。但是他又说:中国不要盲目学习西方,中国自秦朝大一统以来,在如何经营一个和平、富强、文明、道德的国家上面,有着无比丰富且宝贵的经验!因此他希望中国人不要因为近代百年的落后而放弃自己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积累下来的和平发展的经验与治国理政的智慧!我们也不要因为一时的落后挨打而盲目的自我否定,自断文化命脉!而当今世界的乱象需要中国几千年来积累出来的治世经验来解决!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儒释道思想、中国古今融合的治国经验重任在肩,也必将闪烁出无比耀眼的真理之光,照亮世间!

唐朝儒释道三教并行(唐朝儒释道三教辩论)(13)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如此长的国祚与和平时期,让人叹服!
  • 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 周朝共传30代37王,西周有275年,东周515年,共计约791年。
  •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继秦朝后出现的大一统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极具有代表性,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
  • 唐朝(618年-907年),是在十二朝中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由李渊建立,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唐朝儒释道三教并行(唐朝儒释道三教辩论)(14)

  •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是由赵匡胤创立的中央集权制政体。宋朝自陈桥兵变建立政权定都开封,经靖康之乱后迁都杭州建立南宋,至怀宗赵昺共历18位帝王,统治319年。它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 明朝一共存在276年。明朝(1368年-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国祚276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 清朝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

唐朝儒释道三教并行(唐朝儒释道三教辩论)(15)

要站在新时代,重新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儒释道思想、与古代社会文化现象!
  • 中国历史上,商、周、汉、唐、宋、明、清,这些朝代的延续时间都在200年以上。中国有如此大的疆域、有如此复杂的国情、有如此广大的人民、有如此众多的民族,有如此多样的文化,但是中国古代的先王,却能有智慧把这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给妥善解决了,把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并且还能维持长久和平,缔造盛世,享有至少200年以上的国祚,这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啊!可见中国古代的思想理论也的确有其超迈绝伦之处纵然儒家思想被近代诟病,但不可全盘否定,还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然而其中精华的地方也值得研究与反思。纵然佛道思想,在近代被当做宗教思想而被轻视与排斥,但是其中学问并不仅仅是宗教那么简单,其中也有广博精微的思想理论,依然值得被现代甚至是未来人类社会借鉴与运用!

唐朝儒释道三教并行(唐朝儒释道三教辩论)(16)

文化(思想)大辩论在现代社会仍有重大意义!
  • 辩论是促进文化交流,思想交融的一个最有力的方式,在21世纪的今天仍有重大意义,世界文明文化是多样的,而促进各国文化最快、最大程度的相互了解与取长补短,莫过于在公平公正的舞台上,进行就事论事、以理服人的辩论了!辩论的目的不是分胜负,而是学术理论的探讨,亦是增进各文明之间互相了解,而只有了解他国文明理论,才能以此作为论据进行辩驳,这也是促进世界文化融合的最有效的方式!

唐朝儒释道三教并行(唐朝儒释道三教辩论)(17)

我建议世界、国家:定期举办世界文化、思想、学说理论之间的学术大辩论。
  • 第一、可促进新时代人类思想理论的快速发展,让人类文明在思想的碰撞中得到发展,孕育出新时代人类思想理论成果!指导人类社会解决当前各种乱象,走向和平发展的黄金时代!
  • 第二、这样亦可实现世界各国文明与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实现人类文化互通发展,一体化发展。有助于实现人类共同体,世界文化交融体!
  • 第三、在这种辩论活动中,能够培养与选拔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与哲学家!为人类选拔英才。

唐朝儒释道三教并行(唐朝儒释道三教辩论)(18)

特别注意:要有合理的辩论规则
  • 然而,这种学术思想辩论赛,要有合理的辩论规则,这种学术辩论的规则肯定与普通辩论的规则不一样,因为学术辩论要着重于思想理论的辩论,而不是口舌之争,巧言善辩。最根本的是就事论事,进行理论上的切磋,思想上的碰撞,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辩论搞清彼此理论的漏洞与不足之处,然后进行互补,融合与发展。绝不是以势压人、以诡辩欺人,而要以理服人,以思想理论服人!要以此为根本制定相应的辩论规则!

唐朝儒释道三教并行(唐朝儒释道三教辩论)(1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