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里发现少许的血(突现酱油色血浆)

饮料里发现少许的血(突现酱油色血浆)(1)

3月15日

一名50岁的男子

毒蕈中毒

命悬一线

油田总医院急诊室联手血液内科、透析中心

展开一场生死营救——

一顿蘑菇 将他推向生死边缘

饮料里发现少许的血(突现酱油色血浆)(2)

患者酱油色的血浆

3月15日,一名50岁的外地男子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油田总医院急诊科。

患者自述身体一直很好,两天前突然出现恶心、呕吐、腰疼、腹泻、尿液酱油色的症状。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没有缓解,这才来到油田总医院就诊。

“在这些症状出现前,你有没有吃过蘑菇?”油田总医院急诊科医生郑旭颖凭借经验,判断患者的症状很像是毒蕈中毒。

果然不出医生所料,患者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发病前,吃了朋友送的腌制的自采野生蘑菇。

经过检查,患者急性肾功能不全,心脏受损,肝脏受损……各项检查指标十分凶险。郑旭颖赶紧联系透析中心,为患者进行床旁血滤,并把这一情况汇报给主任杨冬梅。

“我们判断患者是溶血型合并肾衰竭型毒蕈中毒,必须联合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否则将有生命危险。”杨冬梅说。

紧急抢救 脱离生命危险

“我们这儿有个毒蕈中毒的患者,需要紧急做血浆置换……”当晚,窗外雨雪交加,在医院值班的油田总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王晶接到杨冬梅电话后,立即联系科里负责血细胞分离机的护师石春平。

“让急诊科赶紧准备新鲜冰冻血浆!”已经下班的石春平接到电话后,赶紧往医院赶,大家都清楚患者此时面临的危险。

这边杨冬梅与患者沟通,联系血库备血,那边王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状态、化验指标等情况进行评估……15分钟后,石春平赶到医院,与王晶一起推着血细胞分离机赶往急诊科。

饮料里发现少许的血(突现酱油色血浆)(3)

血浆置换中

随着机器的启动,患者如酱油色的混有破碎红细胞的血浆缓缓流入废液袋,淡黄色的新鲜血浆一点点滴入患者的静脉里,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

经过抢救,患者转危为安,目前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

远离毒蕈 别拿生命作赌

一顿蘑菇,何以击倒体壮的男子?

对此,杨冬梅说,患者是因为吃了毒蘑菇才导致中毒。毒蘑菇又称毒菌或毒蕈,毒蕈中毒,一年四季他们都会接诊,其中以秋季最为多见。

因摄入的毒蘑菇所含的毒素不同,对身体产生的损害也不同。其中,急性肝损型、急性肾衰竭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毒蕈中毒,致死性极高。症状相对较轻的是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光过敏性皮炎型毒蕈中毒。

避免毒蕈中毒,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吃自采的野生蘑菇。如果一旦食用,如果出现恶心、呕吐、出汗、幻觉、四肢酸痛、胸闷、皮疹、少尿或色深尿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那么,什么样的蘑菇是有毒的?杨冬梅提供了以下图片,供大家识别——

饮料里发现少许的血(突现酱油色血浆)(4)

饮料里发现少许的血(突现酱油色血浆)(5)

饮料里发现少许的血(突现酱油色血浆)(6)

饮料里发现少许的血(突现酱油色血浆)(7)

饮料里发现少许的血(突现酱油色血浆)(8)

饮料里发现少许的血(突现酱油色血浆)(9)

饮料里发现少许的血(突现酱油色血浆)(10)

饮料里发现少许的血(突现酱油色血浆)(11)

饮料里发现少许的血(突现酱油色血浆)(12)

饮料里发现少许的血(突现酱油色血浆)(13)

饮料里发现少许的血(突现酱油色血浆)(14)

饮料里发现少许的血(突现酱油色血浆)(15)

饮料里发现少许的血(突现酱油色血浆)(16)

饮料里发现少许的血(突现酱油色血浆)(17)

饮料里发现少许的血(突现酱油色血浆)(18)

饮料里发现少许的血(突现酱油色血浆)(19)

责编:王明明 德娜

审核:代宝柱 监制:王鹏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