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应该学会享受(人老了学会共享)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共享单车摆上了街头,人们出行更加方便了。

后来,又有了共享汽车、充电桩、轮椅、雨伞等。

还有人认为,以后要共享庭院,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有一座小院的美好。

日本一位小说家说过:“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会增加。”

人过了六十岁之后,积累了很多的财富,也有丰富的情感,如果能够拿出来,与人共享,那就是物尽其用,给社会和自己的生活,添加了无限的美好。

人老了应该学会享受(人老了学会共享)(1)

01

和家人共享金钱,家庭和睦。

有人说:“一个家庭的矛盾,80%是因为没钱。”

其实,很多矛盾重重的家庭,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因为钱的分配问题特别突出。

我的二伯父,生了四个儿子。大儿子靠做木工,赚了两套房子;二儿子靠打工,买车买房;最差的是小儿子,靠养鱼 ,在农村自建了楼房。

二伯父七十多岁的时候,腿脚不利索了。他召集家人,商量如何养老。没想到,大儿子一开口就说,他读书最少,为家庭付出最多,不管给不给父母养老,都要拿一半的家财。

事实上,所有的儿女,都盯着二伯父的存款和退休金。

后来,二伯父说:“我跟着谁一起过日子,就把这段时间的退休金拿出来,作为家用。”

一句话,事情就解决了。表面上,二伯父吃亏了,可是这些钱,不迟早都是儿女们的么?

人老了,如果日子还过得去,自己有退休金,就别哭穷,不要给儿女添麻烦。如果留下大量的金钱,反而让家人你争我夺。

钱在谁的手里,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的观念,必须要树立起来。

02

和邻居共享空间,心宽路宽。

我的一个老邻居,住在一楼,他主动把门口的位置腾出来,还安装了一个插座,让大家停放电瓶车,并及时充电。

他说:“年轻人上班,不容易。要是回到家,还到处找停车位,也很麻烦。”

后来,老邻居家里的煤气罐、大样家具,都有人帮忙扛。左邻右舍,一团和气。

作为老年人,应该体谅年轻人,工作不容易,要赶时间,要赚钱养家。如果把公共区域都占领了,就会引发矛盾。

比方说,一些老人,提着音箱,非得跑到篮球场去跳舞,占用年轻人和孩子的体育场所,真的是制造麻烦。

一块空地,只要合理利用起来,谁都不要独占,空间就变得宽敞了。

远亲不如近邻。人老了,如果儿女不在身边,邻居就是最好的帮手。

人老了应该学会享受(人老了学会共享)(2)

03

和社会共享资源,物尽其用。

如果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自家有很多“灰尘掩盖”的东西。

一个没有用的跑步机,一个哑铃,一个户外用的帐篷等。放在家里,占地方,如果能够拿出去,给需要的人,家里的空间宽了,并且东西也真正发挥作用了,还有人感激你。真的是一举多得。

很多东西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如果你舍不得,反而会让家里的东西,因为闲置太久,变坏了。

一本书,你读过了,还可以借给别人,或者把书里的内容,告诉别人,智慧就真正有用武之地了。

一张桌子,可以搬到小院里,变成大家的课桌,牌桌。用过了,搬回家,照样能当饭桌。

一个网络,你让大家都用,并没有增加成本,但是大家会感激你的“大度”。

学会共享资源,生活就会丰富多彩,才不会浪费。

04

和老人共享时光,其乐融融。

有一种很流行的养老方式,叫“抱团养老”。

一群老年人,聚集在某个地方,一起吃饭,一起嬉戏,一起看风景。

儿女们都在外地工作,对独居的父母不放心,如果父母能够融入群体,随时都可以得到关照,就放心了。

看过一个故事:一位八九十岁的老奶奶,一个人在农村生活,儿女们建了小洋楼和坚固的围墙。邻居常常站在围墙边,看老奶奶有没有出来活动,问一问老奶奶需要什么。

有人说:“一堵围墙,防备的不是盗贼,而是人心。”

每个人都很自私,都提防别人欺负自己,到头来,把自己困在了“牢笼里”。人心啊,需要敞开,学会与人交流,才不会活得那么孤单。

人老了应该学会享受(人老了学会共享)(3)

05

和亲友共享节日,欢聚一堂。

网上有这样一句话:“你不来我家串门,我也不去你家串门。”

似乎,串门变成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客人来了,要做饭,要一起喝酒,要搞卫生,生活的节奏,都被打乱了。

可是,人过六十,从职场退下来了,生活节奏也很慢了,有亲戚朋友来串门,是一件好事。

逢年过节,或者谁家有喜事,借机会聚一聚,生命会因此 变得热闹。

人与人交往,如果不互相走动,就变得陌生了;如果只是在微信里聊天,就彼此不是很了解了。

最好的人际关系,就是面对面聊天,一起做点什么。

06

和气抵万金;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如果每个人都“舍不得”,都想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那么付出越少,得到的也越少。

老祖宗告诉我们:“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人老了,把心放宽了,戾气就出去了,福气就涌进来了。

人老了,封锁心和眼,最温暖的春风,也只能绕道而行。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