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议灵活就业者挂靠单位参保(不建议灵活就业者挂靠单位参保)

我国有超过2亿的灵活就业人员,还有很多单位不给员工缴纳社保,这些人为了年老体迈后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只能想方设法自己参保,个人参保的方式主要有三种,①参加灵活就业社保;②参加城乡居民社保;③挂靠单位缴纳社保。有不少人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提前享受国家养老金待遇,会选择挂靠单位缴纳社保,但我建议你最好别这么做,根本原因就是以下这5点,关系到你的钱袋子:

不建议灵活就业者挂靠单位参保(不建议灵活就业者挂靠单位参保)(1)

第一,缴费成本最高

参加城乡居民社保只能缴纳养老和医保两个险种,且都是按年缴费,其中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多样,通常最低是200元,最高有4000元、5000元、一万元不等,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进入个人账户,如果参保人或者待遇领取人员离世,个人账户的余额可以全部退还给继承人,参保人的社保费绝对不会白花;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每年都在提升,2021年达到了每年320元的水平,但整体缴费压力远低于职工社保。

参加灵活就业社保,属于职工社保的范畴,同样只能缴纳养老和医疗两个险种,目前大多数城市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是20%,其中12%进入国家统筹账户,8%进入职工个人账户,最终只有个人账户的余额可以退还;医疗保险缴费比例是9%,其中7%进入国家医保基金,2%进入职工的个人医保卡账户,用来支付定点医疗机构看病买药的费用。对于参保人来说,总体缴费比例是个人缴费基数的29%。

不建议灵活就业者挂靠单位参保(不建议灵活就业者挂靠单位参保)(2)

挂靠单位参保,必须缴纳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五个险种,缴纳的险种越多,保障就越全面,但缴费成本也越高。挂靠单位参保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高于灵活就业社保,缴费比例为24%,其中16%进入国家统筹账户,8%进入职工个人账户,进入个人账户的比例相同,所以在参保地、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相同的前提下,缴纳灵活就业社保和挂靠单位参保,最终领到手的养老金是一样的;医保缴费比例和灵活就业社保一致,为9%;此外,还有1%的生育保险费;1%的失业保险费;最低0.4%的工伤保险费,总体缴费比例是个人缴费基数的35.4%,如果个人缴费基数为4000元,则挂靠单位参保比参加灵活就业社保每月多缴费4000×(35.4%-29%)=256元。一年则多缴纳3072元。

第二,收取额外的手续费

挂靠单位参保有2种选择,①挂靠人力资源公司参保,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往往需要额外支付一笔挂靠手续费,由于挂靠单位参保本就属于违法行为,所以也没有规定来约束收费标准,于是就会频繁出现收费不透明和额外收费的情况;②挂靠亲戚朋友的公司参保,虽然不需要缴纳手续费,但人情也是债,很多想通过人情来降低成本的人,到最后发现人情才是更大的消耗。总而言之,不管以哪种方式挂靠参保,最终都间接增加了缴费成本。

不建议灵活就业者挂靠单位参保(不建议灵活就业者挂靠单位参保)(3)

第三,社保费可能会打水漂

挂靠单位参保很可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骗局,日前,浙江民生新闻类节目《1818黄金眼》报道了一个案例,大学毕业后的小郭选择自主创业,为了图方便,他找了家网店“代缴”社保。按月打了几次钱,一查社保账户却没有进账,社保“代缴”一场空,只能走上维权路。有同样遭遇的还有90多人。

另外,即使为你缴纳了社保费,单位也可以办理退费手续,实际生活中,有些单位人员流失后没有及时办理减员手续,导致白白多缴纳了离职员工的社保费,基于此,社保机构增设了退费业务,只要证明单位和个人已经解除了劳动关系,且单位的账户上没有给该员工的工资发放记录,个税也没有相关的记载,单位即可以办理退费手续。而挂靠人本身就没有跟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当然也没有工资发放的流水,单位轻而易举就可以办理退费,最终等到参保人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由于挂靠单位参保本身就属于违法行为,挂靠人也无法通过正规的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终要么选择自认倒霉,要么走上艰难的维权之路。

不建议灵活就业者挂靠单位参保(不建议灵活就业者挂靠单位参保)(4)

第四,社保待遇会受到影响

挂靠单位缴纳的五险,其中养老保险只要累计交够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就可以领取基本养老金。但是生育、医疗和工伤保险都要求缴费至报销的上月,才能享受报销待遇。挂靠单位参保缴费的主动权掌握在单位手中,一方面可能存在单位拿了钱却挪作他用不及时为参保人缴费的情况;另一方面,挂靠单位一定是集齐所有挂靠人的社保费才去缴纳费用,而收集挂靠人的保费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只要不跨年缴费就不会产生滞纳金,所以挂靠单位参保经常会出现延期缴纳社保的情况,那么最终就会影响到参保人社保待遇的享受,而且还需要注意,就山西省的政策来看,生育报销的费用是打到单位公户的,如果单位恶意克扣这笔钱,也会影响挂靠人的利益。

不建议灵活就业者挂靠单位参保(不建议灵活就业者挂靠单位参保)(5)

第五,骗保最高缴纳5倍的罚款

2022年3月18日,《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正式实施,其中第32条规定,通过虚构个人信息、劳动关系,使用伪造、变造或者盗用他人可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虚构社会保险参保条件、违规补缴,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处理,即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在社保新规实施后,多地都加大了稽查力度,而且民众的监督无处不在,万一骗取社保待遇的行为被社保机构发现,最终不仅自己缴纳的社保费打了水漂,已经领取的各项社保待遇也得退还,还要承担2-5倍的罚款,骗取金额巨大的还需要坐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