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怎么做好(个人信息既要保护好)

个人信息保护怎么做好(个人信息既要保护好)(1)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个人信息、国际传播、农业发展、文娱产业发展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苏今:个人信息既要保护好,又要利用好】

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认为,对个人信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构建数字经济社会,繁荣数据要素市场的必经之路。众所周知,大数据资源具有可观的使用价值,但数据保护与利用间也存在一些冲突,需要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利用做出合理规范提出要求。首先要从个体权益保护出发,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在保护自然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有序的数据流动模式。其次,要从识别特征方向区分个人信息利用价值。即对现有个人信息的利用价值做出区分,并针对不同利用价值构建不同的规范模式,将数据从要素向资产转变。再次,要从有效利用角度审视个人信息保护方式,一方面规避识别风险对自然人造成的基本损害,另一方面,协调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间的关系,将数据流通效率作为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的主要目标。最后,要从有序流动目标入手细化信息利用规则。不仅要基于场景对信息保护和利用进行特定区分,还要加大对信息滥用、过度索取、算法歧视行为的监管和执行力度,为个人信息的利用保驾护航。

摘编自《光明日报》

燕山大学党委书记赵险峰、燕山大学教授张亚明表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一方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增强国际传播主动性,主动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阐明中国立场。具体而言,要努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充分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展现中国形象亲和力,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用受众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的话语、故事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同时,充分利用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用国外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中国文化、阐释中国价值。除了以上两个方面,还要立足于提高国际舆论引导力。如今,“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杂音噪音仍然不绝于耳,在复杂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必须不断提高国际舆论引导力,及时消除误解,维护国家的尊严与形象。敢于亮剑、主动发声,让理性的声音占据舆论主渠道,赢得舆论斗争的主动权。

摘编自《人民日报》

乔金亮认为,近年来,农产品季节性滞销时有发生,区域性“卖难”与“买贵”并存,困扰着农民和消费者。农产品消费属高频次即时性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预测性,要运用好现代信息手段,从更全维度掌握农情、分析研判、推送服务。要提升监测预警水平,紧抓数据的获取、分析、服务三个方面,统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建立健全农业风险管理的支持服务体系。多年来,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和经营水平的提升,我国农业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但农业生产环境多变,农业信息依然难以大面积、低成本、标准化获取,这从源头影响了监测预警的质量。监测预警的品种范围还相对局限,信息采集后的分析研判和发布服务水平也亟待提高。这就更需要创新应用信息化手段,加速向新型经营主体和典型经济作物扩展,实现农产品全产业链信息即时、可视、可感知。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开展农产品预测预警模型、供需平衡表研究。

摘编自《经济日报》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高维和、上海发展研究院林希表示,近年来,文娱产业持续发展、不断变革,各种商业模式和创新形式不断涌现,文娱内容表现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彰显了消费升级趋势和巨大市场潜力。今后,需要增强能够持续不断生产优质内容的能力,不断打造新内容、新渠道、新形态,积极与高科技相结合,使产业发展有高度;融入文旅国潮,让文物背后的历史“活”起来,形成交叉新业态,使文化创新有深度;建立相关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规范与从业人员管理,明晰行业界限,使产业归属有精度;建立适应内容管理需要的技术监管措施,设立准入门槛,使产业扩张有限度,同时积极引导诚信营业、良序竞争;发挥市场积极作用,引导资本与产业良性互动,坚决打击“黑灰产”,引领价值走向,使产业经营有温度;要做到监督前置、管理兜底,充分运用大数据落实重点工作,精准定位监管,压实监管责任,使产业规制有尺度。

摘编自《解放日报》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

个人信息保护怎么做好(个人信息既要保护好)(2)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