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分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分型)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分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分型)(1)

糖尿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发病率高、全身受害、无法根除为其三大特点。至目前为止,估计全球糖尿病病人总数已超过1.2亿,而我国糖尿病病人总数至少在2000万以上,这个庞大的数字足以显示糖尿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是何等之大。令人担忧的是,糖尿病患病人数仍在与日俱增。糖尿病虽无法根除,但并非不治之症。合理而有效的治疗可使病情长期稳定,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寿命与常人无异。要达到这一目的,除了需要医生的精心指导与治疗外,更重要的是要靠病人自己熟练掌握如何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基本知识与具体措施。我们整理了糖尿病常见的一百多个问题。简明实用、通俗易懂,均为糖尿病患者必须知晓的知识。

  什么是糖尿病?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

  一般来说,凡是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超过一定的数值并且由尿中排出,就称为糖尿病。

  引起血中葡萄糖(简称血糖)含量升高及尿中排糖的原因有多种,大致可分为内因与外因两大方面。内因方面最重要的是遗传缺陷,其他包括免疫功能紊乱、某些疾病状态、肥胖、妊娠等;外因方面有病毒感染、应用某些药物、营养过剩(尤其是长期吃过量高糖食物)等。有时营养不良也可引起糖尿病。无论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属于哪一方面,其共同的特征都是血糖升高、尿糖阳性。血糖升高是因为血中葡萄糖不能被正常地氧化利用,于是过量的葡萄糖由尿中排出。血糖是供给人体营养和能量的重要来源,当血糖的利用发生障碍时,过多的血糖在体内不能发挥作用,人体实际上处于一种饥饿状态;由于尿糖在排出时又同时带出水分,于是病人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多食、多饮、多尿症状,而体重则会减轻,这就是临床上通常所称的“三多一少”经典表现。由于引起糖尿病的病因有多种,其临床类型各不相同,临床症状亦有很大差别。

  高血糖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彻底控制,任其长期发展存在下去,则必然会导致多种急、慢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糖尿病性心肾病变、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各类急、慢性感染等,并易发生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冠心病。这些并发症对健康危害极大,轻者使病人丧失劳动力、造成残疾,重者引起死亡。由于90%以上的糖尿病之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其病因无法根除,仅少数糖尿病之病因可以解决(如药物引起之糖尿病),所以临床上所见的糖尿病,绝大多数为终生性慢性疾病,为此,每个糖尿病病人包括其家属在内,均应对糖尿病的基本防治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与疾病做长期不懈的斗争。

糖尿病是如何分型的?

  糖尿病主要分为以下两类(1)1型糖尿病,又分为免疫介导型与特发型两个亚型。

(2)2型糖尿病,为最常见的糖尿病。

我们通常所说的糖尿病是指哪种类型?

  绝大多数糖尿病均属于原发性糖尿病,其中又以1型(胰岛素依赖型)和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占多数,所以人们通常所说的糖尿病,皆指1型或2型糖尿病两种。妊娠糖尿病多数为2型,也可为1型,糖耐量异常类型者常发展为2型糖尿病,少数发展为1型糖尿病。我们所讲的糖尿病均指1型和2型糖尿病,不包括其他类型及继发性糖尿病。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分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分型)(2)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如何?

  我国两次普查资料显示:1981年糖尿病发病率约为0.67%,至2005年发病率已上升到4%左右,目前已接近5%,其增长速度之快令人不安。这与我国人民近年来生活条件的改善与饮食结构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估计我国目前有糖尿病病人超过2000万。尽管如此,在亚洲地区,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并不算高,例如:日本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4%~5%,印度与新加坡为4%~5%,菲律宾则高达6%。

  性别、年龄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吗?

  人口调查资料证明:男女之间糖尿病的发生率无明显区别,但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年龄在40岁以上者患病率高达3%~4%,而且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年龄在40岁以下者患病率则低于4%,其中青少年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由此可见,糖尿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少年儿童甚至婴幼儿也可能患糖尿病,但非常少见。

职业、饮食与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发生有影响吗?

  有一定的影响,但非绝对。一般而言,从事室内职业又不喜运动、懒于劳作的脑力工作者较体力劳动者易患糖尿病;营养过剩、饮食不节、又嗜食过量甜品及饮酒者较饮食清淡、营养适度者易患糖尿病;而那些生活懒散、四体不勤、劳逸不均的人也是糖尿病的好发对象。有资料表明:城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比农村高1倍左右,这显然是由于城乡之间的居民在职业、饮食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别所造成的。

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有遗传的倾向已成定论。统计资料表明:糖尿病病人直系亲属(即有血统关系的亲属)中,糖尿病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病人直系亲属糖尿病之发生率要高4~5倍,这一现象提示遗传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糖尿病病人之基因有改变(称突变基因),这种基因可传给下一代,使下一代具有容易发生糖尿病的素质(又称糖尿病的易感性),这种内在的先天因素如果遇到外在的后天因素如感染、饮食不调、妊娠等,则极易发生糖尿病。所以,糖尿病病人遗传给子女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突变基因,除了这个遗传因素外,尚须有其他后天因素参与,糖尿病才有可能发生。因此,糖尿病病人的下一代并非都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糖尿病。

  即使父母均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也只有5%~15%的机会得糖尿病,若父母中只有一方患糖尿病,则子女得糖尿病的机会更少,而且该病常隔代遗传,即患者的孙辈中有人得糖尿病。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分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分型)(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