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产地在哪个省份最好(探访碧螺春原产地)

碧螺春产地在哪个省份最好(探访碧螺春原产地)(1)

太湖之大,湖与天连成一线,横跨江、浙两省,养育无锡、湖州、宜兴、苏州四城民众;太湖之富,四季鱼虾,金秋大闸蟹,吃不重样。

这几天,小懂就来到了太湖东岸的苏州吴中区,深入碧螺春的发源地之一———洞庭东山,品一品迷倒康熙的“吓煞人香”。

碧螺春产地在哪个省份最好(探访碧螺春原产地)(2)

碧螺春产区最大的特点就是茶和果木在一起种植。一眼望去,我们首先看到一整片的枇杷树、杨梅树、板栗树,细细地往下瞧,生长在果树下的茶树才一棵棵映入眼帘。

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使碧螺春茶具有独特的花果香味;也正是这个原因,果树替茶树挡住了大部分阳光,使茶生长慢,较其它茶区采摘也就晚了一些。

小懂和当地的一位茶友“巡山”时,了解到这里每个村民的茶园、果园并不是千百亩联成一片,而是东一块、西一块的。原来在最早分地时,并不是集中划分,这也就导致一些村民会选择在茶都长得差不多时,再集中进行采茶。

碧螺春产地在哪个省份最好(探访碧螺春原产地)(3)

这里的村民清早就开始采摘,采回后开始人工筛、挑,选出需要的芽头或一芽一叶。

到了下午开始重头戏——炒茶。

碧螺春从杀青到成品,全是在一口锅中做成。锅底的最初温度有300℃左右,炒茶的师傅就把双手插在这高温的锅里翻炒茶叶。

一边翻炒,一边抖散,平均打到鲜叶的温度在60℃左右。等到青叶变软了,再用双手的掌心把茶叶搓成团。边炒边搓,搓成了团,又把它抖散开,再搓。

师傅们一只胳膊拄在边上,手掌作为揉搓的受力点,另一只手就是不断地搓搓、散散、揉揉。搓要时松时紧,揉要时重时轻。

最后做出的碧螺春,就像刚烫过的头发那样的蓬松鬈曲,还带一层白嫩的茸衣。

碧螺春产地在哪个省份最好(探访碧螺春原产地)(4)

通常,这样一个过程要30~40分钟左右,一斤鲜叶一般只能做出二、三两茶叶。

碧螺春的工艺,机器最多能代替60%,最为关键、最辛苦的搓团显毫工艺是替代不了的。而机器也只有大一点的茶厂才具备,村民们依旧是全手工制作。

小懂不禁感慨,若没有去茶产区了解,永远不知道这短短几分钟的一杯茶,需要付出这么多的辛劳。

进茶店或者去村民家,他们都极为讲究地拿出一个玻璃杯,用上投法泡出一杯清香的碧螺春。也有极少数使用盖碗,但失去了观赏的意义。

碧螺春是所有绿茶中下沉最快的,第一泡的味道极淡,仅仅为了观赏。小懂拍了很多碧螺春的第一泡,把最有感觉的分享给大家。

碧螺春遇冷?

正值春茶季,东山并没有因为这个原因显得热闹,过来的外地人大多是旅游、摄影,寻茶的小懂怕是独一份啊~

难道碧螺春市场太冷?可毕竟“十大名茶”,应该不会落得这般冷清吧……

碧螺春产地在哪个省份最好(探访碧螺春原产地)(5)

小懂在和村上的茶店、村民聊天时,问出了这个疑惑。据他们透露,一般要在清明节前后,人才慢慢多了起来,一是那时候茶基本上全下来了,二是正值踏春、清明扫墓,顺路会买些茶。

想要明前茶的客人,基本都是老客户,早就提前订好了,不会亲自来,都是他们送去或邮寄。而且碧螺春主要的销路在江浙沪,光是这一带就可以消掉他们的产量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时令性很强,3月、4月有茶,5月开始产枇杷,6月份杨梅也下来了,等到9月、10月,白果、板栗、大闸蟹又开始上市了。这也是小懂为什么称呼这里的人们为村民,而不是茶农的原因。

2017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江苏吴中区位列第十一,绝少茶产区有这么强的经济实力,可见这一带还是非常富庶的,除了茶,他们有很多赚钱的方法。

所以小懂很担心,炒茶这么辛苦,摘一颗果子轻松就能挣到钱,会不会有很多村民放弃制茶,只等果子成熟?

当地人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有人会放着钱不赚,而且茶季和水果季正好是错开的。”

确实,经过小懂这几天的观察,村民们依旧很认真的在采茶、制茶。真的很感谢这些勤劳的人,让我们还能喝上一杯正宗的碧螺春。(文章来源于:懂茶帝 作者:懂茶帝)

关于普洱茶冲泡,保存等知识,请加南茗佳人高级评茶员微号:6480348(长按复制)交流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