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链球菌分类(浅谈链球菌的几种类型及防治措施)

最近猪病通课堂有多名粉丝反应,进入冬季猪只跛行,耳朵及腹部发紫,仔猪免疫伪狂犬了,还有划水,即脑炎症状,问怎么回事,该怎么用药?经笔者确定,是猪链球菌病。

这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包括猪淋巴结脓肿和猪败血性链球菌病。败血症、化脓性淋巴结炎、脑膜炎以及关节炎是该病的主要特征。猪链球菌2型可导致人类的脑膜炎、败血症和心内膜炎,严重时可导致人的死亡。猪链球菌病在养猪业发达的国家都有发生。随着中国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猪链球菌病已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这类细菌抵抗力不强,但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对热教敏感(55℃可杀死大部分链球菌,煮沸可很快被杀死),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在干燥尘埃中可存活数日,对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均敏感,耐药性低;对磺胺类药物敏感。

猪链球菌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7月~10月份易出现大面积流行。猪链球菌感染人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同时该病的暴发具有地域性。从外地引入带菌猪,混群、免疫接种、高温高湿、气候变化、圈舍卫生条件差等应激因子使动物的抵抗力降低时,均可诱发猪链球菌病。昆虫媒介在疾病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在猪场间的飞行传播病原菌。

临床症状

在临床上,猪链球菌病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和淋巴结脓肿。分为以下几型:

败血型主要常见于流行初期的最急性病例,发病急,病程短,往往不见任何异常症状猪突然死亡。或突然减食或停食,精神委顿,体温升高到41~42℃,呼吸困难,便秘,结膜发绀,卧地不起,口、鼻流出淡红色泡沫样液体,多在6~24h内死亡;急性病例的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3℃,出现稽留热,食欲不振,眼结膜潮红,流泪,流浆液状鼻液,呼吸急促,问有咳嗽,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有出血点,出现跛行,病程稍长,多在3~5天内死亡。发病率一般为30%左右,死亡率可达80%。

双链球菌分类(浅谈链球菌的几种类型及防治措施)(1)

治疗:大剂量青霉素(3万国际单位/千克)、磺胺类(30毫克/千克)等,每天2次,连用3-4天。也可以肌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 维生素C,磺胺加倍量使用,大群拌料可以用荆防败毒散 板青颗粒 阿莫西林。严重病例,静注50%葡萄糖、0.9%生理盐水250毫升,10%安钠咖10毫升、VC1500毫克,每天1次,连用3天。

脑膜炎型多发生于哺乳仔猪和断奶小猪,病初体温升高至40.5~42.5℃,停食,便秘,有浆液性和黏性鼻液,会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运动失调、盲目走动、转圈、空嚼、磨牙、仰卧,后躯麻痹,侧卧于地、四肢划动,似游泳状。急性型多在30~36h死亡。亚急性或慢性型病程稍长,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逐渐消瘦衰竭死亡,或康复。

双链球菌分类(浅谈链球菌的几种类型及防治措施)(2)

治疗:头孢喹肟 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另一边肌注磺胺嘧啶(磺胺首次加倍量使用)磺胺嘧啶因穿透性较强,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对脑膜炎型链球菌有奇效,故在此推荐

关节炎型主要由前两型转来的,或者从发病起就表现为关节炎。病猪在一肢或几胰关节肿胀、疼痛、跛行,不能站立,病程2~3周。

双链球菌分类(浅谈链球菌的几种类型及防治措施)(3)

治疗:及时用大剂量青霉素、磺胺类、土霉素类治疗,有一定效果。若肌注可以参考脑膜炎型链球菌治疗。

淋巴结脓肿型该型是由猪链球菌经口、鼻及皮肤损伤感染而引起。断奶仔猪和出栏育肥猪多见,传播缓慢,发病率低,但猪群一旦发生,很难清除。主要表现为在颌下、咽部、颈部等处的淋巴结化脓和形成脓肿。受害淋巴结最初出现小脓肿,然后逐渐增大,感染后3周局部显著隆起,触诊坚硬、有热痛。病猪的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均有障碍。脓肿成熟后,表皮坏死,破溃流出脓汁。脓汁排净后,全身症状显著减轻,肉芽组织生长结疤愈合。病程3~5周。

治疗:早期抗菌药物治疗。

若脓肿成熟,切开排脓,局部外科手术治疗(即3%双氧水消毒后再用0.1%高锰酸钾水清洗,而后涂擦碘酊。

好消息!为了帮助养猪朋友养好猪,猪病通特建立猪病通学习交流系列群,现在诚邀各位养猪朋友进群沟通交流,想进群的养猪朋友请点击左下角 【了解更多】 加群主微信。建群主要目的:交流养猪经验,学习养猪知识,解决猪病问题,了解生猪价格!此群仅限养猪朋友加入,进群请备注“进群”两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