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尖基因组学中心(牛津大学教授自然选择)

世界顶尖基因组学中心(牛津大学教授自然选择)(1)

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Richard Dawkins 理查德·道金斯教授,1976年出版的著作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在达尔文和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的物种基于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上,提出了新的观点: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不是物种,不是个体,而是基因单元。

世界顶尖基因组学中心(牛津大学教授自然选择)(2)

这一观点在学界收到了同样多的赞同和质疑。细品这一观点,的确有助我们跳脱物种、个体、生命、基因的复杂进化关系,在更大时空尺度来解读。

基因才是永恒的

他在书中论述了将基因看作可靠的进化单元的重要因素:基因相较于个体,具有跨越大时间尺度(亿万年)遗传稳定性;基因控制小时间尺度(百年)生命机器的机制。通俗来讲,基因可以看作是永恒的,而衍生出的生命体仅仅是试验品。我们身体里还保存着早于生命体以来那些远古基因,还将继续传递下去。

世界顶尖基因组学中心(牛津大学教授自然选择)(3)

本书尝试解释基因库(基因池)是如何通过进化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保护壳保持良好稳定性。通过等位基因竞争机制,基因库保证了不同片段组合的新可能性,依托物种、个体为载体,完成筛选。

基因在生命个体形成初期,通过控制精密组装蛋白质,实现个体的孕育,在青壮年通过能否繁育后代决定该基因组合是否能经受自然考验,在老年控制衰老基因结束个体生命,因为,对于基因库而言,个体生命不足怜惜,是好的基因能进行基因复制,产生新的个体,非好的基因,会在繁衍前随着个体消亡而被淘汰。

世界顶尖基因组学中心(牛津大学教授自然选择)(4)

基因如何操控个体“生命机器”

道金斯还解释了为什么动物生命机器(生命体)产生了大脑、神经、肌肉这样的器官。他认为这些也都是基因库进化的产物,协助好的基因载体(个体)更好更多地繁衍、复制基因。

具体而言,基因在长期的进化中,已经让生命体具有某些行为上的偏好。如人类对于甜食、香味的喜好,对于臭味的规避。但这些基础版本的控制,并不能让生命体回避突发的风险、灾难。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正是这些衍生的器官让生命体的反应更加灵敏,更有利于生命体的延续,从而实现基因的繁衍。

所以,作者在书中用了一句话来形容基因与这些衍生器官的关系:基因决定大的战略方向,而这些器官则更加精确地、离散地帮助基因库实现进化。

世界顶尖基因组学中心(牛津大学教授自然选择)(5)

衍生的主观意识也会对抗基因

那又如何解释个体生命中大脑的主观意识呢?作者认为这一系列无意识地基因进化选择,衍生物使得动物有了主观意识,有时甚至会违背基因进化主线。大脑也会出现主观违背基因进化的行为出现,如主动不进行繁衍,自残、自杀等行为。

因此,他认为“人工智能”目前的“无意识”进化和选择最终也会出现“主观意志”。虽有点危言耸听,但按照本书逻辑,这个假设具有合理性。

世界顶尖基因组学中心(牛津大学教授自然选择)(6)

不过,无意识的人工智能能否进化出高级的“主观意志”,这需要多大的“机器-自然选择”规模,多长的时间,都还是未知数。可以确定的是,基因进化出人类这一载体,的确是通过分秒不停地,超大规模,横跨时空,横跨物种,无法计价能量的基因自然选择实现的。

人工智能目前仅仅是单个“个体”在进行突破,所以,那个可怕的未来应该还早。

#牛津大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