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观念和现实意义(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天人合一”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问天”自古以來始终是人们锲而不舍的追求。虽然我们至今也不知道天有多大、有多久,也不知经过多少亿年才诞生了我们人类,才创造了一个与天和谐共处的空间,其中最大的智慧就在于天人合一,人与天地相应是核心。《易经》的天人观是什么?《易经》的天人观就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观念和现实意义(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1)

什么叫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天--人--地”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在其中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和制约的。天人合一的实质就是整体观也叫三才观,对此,《易经‧说卦》有一句名言叫做:“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叁才而兩之,故易六画而成卦。”这个就是“天人地”的整体观。

天人合一的观念和现实意义(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2)

  我们知道,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是一个小宇宙,人与天地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人与天地同呼吸共命运,这就是天人合一的精髓。人与天地的关係就像鱼和水的关系,水变了,鱼就要变,所以人要顺应天地四时,这就是人与天地相应。人与天地相应绝不是天人感应,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前者的实质是人要顺应天地四时的变化,是”唯物的和科学的”;后者把天神灵化,认为天会感应于人,这是唯心的。

天人合一的观念和现实意义(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3)

天人感应这一观点源于汉代董仲舒,他是汉武帝的顾问,他提出这一观点是为了维护“君权神授”,也就是说是维护皇权的,所以他接着又提出“天谴说”,即言皇帝是老天让当的,大家都得服从皇帝,但皇帝也不要违背天意,否则会遭天谴。宋代大儒朱熹把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发展为“天理人欲”,主张“抑制人欲而存天理”。后人发展为“天理难容”,认为天是高于一切的,是有意志的。这些是政治的天人合一,《易经》的塬意则是科学的。中医讲的是医学的天人合一,也是科学的天人合一,实质就是“尊重自然,顺其自然”八个字。

天人合一的观念和现实意义(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4)

  《易经》的天和西方的天是不一样的。西方的天是上帝主宰的天,是神灵的天,超人的天;而东方《易经》的天是宇宙的天,是大自然的天,是无神灵主宰的天。所以东方的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相应的,是科学的合一,这是与于西方的天不一样的。

天人合一的观念和现实意义(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5)

  中华文化道统强调天人合一,就是要我们关注人这个小宇宙与天地这个大宇宙的息息相关。所以我们中国人最重视改善内外环境,内外环境遭到破坏我们就要生病,内外环境改善,我们就能长寿,这是《易经》天人观中的养生智慧。天人合一的精髓应用在养生上就是六个字:天时、地利、人和。顺此六字则寿,逆此六字则夭。

天人合一的观念和现实意义(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6)

《易经》强调“顺乎天而应乎人”,怎样才能顺乎天?顺乎天,就是顺乎自然,也就是顺应四时阴阳。《易经》认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易经‧系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我们现在的人不是去保护,而是破坏这些人赖以生存的水土。《黄帝内经》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悉人事”,强调天文、地理、人事一样都不能少。地理,宏观上指地球。地球是人類的母亲,无私地哺育着人類,人類的生死存亡和地球休戚相关。

天人合一的观念和现实意义(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7)

《易经》不但重视天对人的影响,同样也强调地对人的作用。如《易经》的八卦都是由天地人叁才所组成,其中,阳爻从乾而來,阴爻从坤而來,并且《易经》八经卦的叁爻及六十四卦的六爻都是天地人叁才的象徵,其中,五爻、上爻象徵天,初爻、二爻象徵地,叁爻、四爻象徵人。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人就是生活在这样的气运之中。人和天密切相关,和地同样关係密切。人類经常要喝的地下水、矿泉水,也就像吸吮着地球母亲的乳汁,地球已经有 46 亿岁了,经过了漫长的地壳运动和海陸变迁,才为人類提供了今天的生存环境,人類难道不应该像爱护自己的母亲一样关爱地球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