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考满分作文赏析及点评(食趣之趣)

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出炉了!网友惊呼——

“出题老师饿了么?”

“一群被语文误了的美食家!”

“从喝的到吃的,试卷做着做着就饿了。”

“从模拟题吃红烧肉,到中考题吃带鱼,咱南京的小伙伴们要吃到底么!”

别慌,看作文题呢!去年是端午吃粽子,今年是吃啥都要吃出“趣味”,还有吃巧克力。

……


广州中考满分作文赏析及点评(食趣之趣)(1)

【原题再现】

2020年,迟来的中考!语文给咱老百姓在紧张中带来了一阵轻松和欢愉。原来,天天“吃”的事情还能有这么多学问!确实如此,真正的哲学真是从普通事物中体现出来的。而语文所承载的任务就有一项:带着孩子们从文字、语言中感受生活的魅力,带着孩子们从生活中感受隐匿在生活中的调皮的语文的魅力。你,有发现的眼睛吗?今年中考作文题是二选一,我想说说第一道作文题“食趣”,如下(根据考生回忆):

生活中有很多趣味,“食”也一样。请以“食趣”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出题人只提供了一句提示语,即生活中万事万物都有趣味,而“食”也有一样。题目就两个字“食趣”。审题关键是找出“题眼”,也就是体现文章中心的“字”或“词”。很明显,在于“趣”字。与“食”有关的物、事好找,但“趣”在哪里?“食”是实,“趣”是虚,好的文章当是以实写虚,由实而虚。我们可以借鉴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来谈谈“食”之趣有哪些?

一是多彩的民俗之趣。《端午的鸭蛋》开头从端午的风俗信手写起,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在由“十二红”写到了“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引出“端午的鸭蛋”。浓墨重彩的端午气氛,让鸭蛋有了一个充满地方风情的合理的背景。关于民俗,部编教材八下第一单元即有相关的内容。其实,你仔细想想,我们传统佳节,哪一个不与“食”有关呢?过年吃饺子,元宵吃汤圆,清明吃青团,端午吃粽子和五红……多年的沿袭,可谓“口口”相传,“食”是不是也将全球中国人给维系在一起呢?二是浓浓的真情之趣。这里可以包含两层:一是故园情。《端午的鸭蛋》借助鸭蛋来表达游子对家乡的热爱思念之情,言在此而意在彼。汪曾祺介绍家乡的鸭蛋,犹如轻松地拉家常,似乎不在意家乡的咸鸭蛋,可说着说着就压抑不住了内心的自豪,蹦出几句“我的眼中只有你”的偏执的话语。如“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这叫什么咸鸭蛋!”汪老对故乡的痴情表白有男子的率真豪情在。二是亲子情。《端午的鸭蛋》中没有,但是不少美食文正是表达出对亲人的那份情怀。旧人教版收录台湾作家琦君的《春酒》,就写出了母子之间的那份动人之情。任何一种桑梓情怀都有一份浓浓的亲子之情,而这份暖暖的亲情就那么简单地落实到母亲做的美食上了。母慈子欢,多么甜人的画面啊!你想起母亲与你关于吃的一些有趣而温暖的事情了吗?三是纯纯的童真之趣。对于孩子来说,“吃”有时不仅是填饱肚子,个中滋味不外乎“趣”“奇”“乐”。《端午的鸭蛋》中作者聊了小时候挂鸭蛋络子、挑鸭蛋、吃鸭蛋、用蛋壳盛萤火虫等趣事,让人读了不禁追随他轻松的笔调去回忆那逝去的往事。《社戏》中,“我”和小伙伴们月夜偷豆、吃豆的故事,是不是你还记忆犹新?“我”白天不能去看社戏,很难释怀的是小伙伴们在“喝豆浆”!孩童对世界的好奇,好奇中充满趣味的体验,正是带来无限快乐的源泉。谁没有童年?童年中关于吃的有趣往事一定是不少的。四是多样的人生理趣和生活闲趣。譬如汪曾祺的《苦瓜是瓜吗》一文,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了文学创作上了。苏东坡的《猪肉颂》,馋人啊。今儿我们吃起东坡肉来很欢,哪知东坡肉的内里是苏轼经历磨砺后的一份超然洒脱的闲趣。当然,我们的写作不一定要强化深刻,但是确实小事中蕴含真理,当我们有一定的阅读和阅历,这样的“理趣”“闲趣”自然会有的。

广州中考满分作文赏析及点评(食趣之趣)(2)


【美文示例】

所提供的范文,是平时教学,学生练笔,为叙事类的文体。当然考题并没有文体的限制,亦可写成议论文等。适逢中考出题人也是“吃货”,不妨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保留原作题目。

记忆中的馨香(任小乐)

童年的春节,我最期盼的不是绚丽的焰火,而是丰盛的年夜饭。年夜饭上的一道菜,就是现在咂摸起来,唇齿间还是芬芳一片。

那就是腌货儿,最特别的一道菜肴。

与普通的菜不同,腌货儿的制作时间是漫长的。大雪节气一到,阿婆和母亲就会牵着我,在某个周末辗转于菜场、超市,忙着选购猪肉、鸡腿、鸭翅、鱼片等。选购好了,再将肉洗一洗干净,晾一晾水分。然后将盐、花椒、八角等进行翻炒加工,洒到肉的表面。阿婆和母亲总爱找一些圆溜溜的坛子,将各式各样的肉码好,盖起来封上。

孩子对于这些自然是好奇的。母亲、阿婆迅速而又快活地忙前忙后,我则在她们中间钻来钻去,眼睛总是离不开她们那双灵巧的手。尤其是翻炒香料时,弥漫的香气直钻进鼻孔,我就使劲地嗅啊嗅的。每每这时,妈妈或阿婆总会笑眯眯地说:“馋猫!”腌制的过程中,阿婆把炒好的盐和花椒等香料加到肉里。而我呢,总在一旁专心地看着,仿佛已经闻到了腌货儿上桌时的香气,

最有趣最难熬的就是等待。那圆溜溜的坛子,那密封的盖子,无不深深地诱惑着我。阿婆不在,妈妈也不在,我就蹑手蹑脚地靠近,使劲儿地掀开盖子,贪婪地吸一口气。啊,肉香浸沐在调料的香味中,真是奇妙至极。有时,我还会用手指碰一碰那鸡腿,似乎是尝到了味道,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心满意足的感觉。

离春节尚有两周,坛子里的腌货儿总算是吸足了养料。母亲和阿婆又开始忙乎了。要把它们一个个从坛中拿出,又一个个细心地挂起来。我个子小,站在屋前的台阶上,踮着脚想够到腌货儿。有时居然手指能擦一下,我便猛地吮吸一下手指。每每这时,母亲总是用手指轻轻戳一下我的脑袋,然后把我牵到屋子里去。我则意犹未尽地使劲地嗅来嗅去,用力捕捉空气里飘散的那诱人的味道。母亲笑着说:“别嗅,再嗅就醉了。里面有清酒。”

年夜饭终于吃了,有我等待的腌货儿。我一片一片地夹着那有滋有味的肉块,全然忘记母亲让我不要多吃的叮嘱。

去年母亲又要动手制作那腌货儿,她感叹在城市里没有阿婆帮忙。我沉默了。不知道那让我充满期待的腌货儿,是否还是熟悉的味儿?少了阿婆,少了童真的我,腌货儿还是曾经的味道吗?

但记忆中留下的那腌货儿的馨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点评:文章写作的重点不在于写美食本身,而是侧重写“我”的一些童年故事:母亲、阿婆忙乎腌制肉品,“我”则眼巴巴地看着、嗅着;腌货儿在坛子里,“我”就偷偷地掀开盖子触碰鸡腿;腌货儿晾挂着,“我”则踮起脚尖够腌肉。腌货儿好吃,情更难忘,浓浓的亲情、暖暖的温情、纯纯的童真就融化在这些颇具生活味儿的小事之中。结尾处母亲的感叹、“我”的沉思,又将主旨拓深一层,或许岁月留下的不仅是缺憾。怎样把这些事情写得真切动人呢?巧用细节。比如,“阿婆不在,妈妈也不在,我就蹑手蹑脚地靠近,使劲儿地掀开盖子,贪婪地吸一口气。”“蹑手蹑脚”、 “使劲儿地”、 “贪婪地”是不是将一个贪吃的孩童形象活画出来?也把腌货的美味诱惑出神地写了出来。

广州中考满分作文赏析及点评(食趣之趣)(3)


猪头肉(韦泳希)

我的老家在高邮,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熏烧摊在街头到处可见,上面摆满了卤味,但味道第一的还非猪头肉莫属。

每年回家的次数少之又少,猪头肉也变成了我最怀念也是最想吃的东西。来到熏烧摊旁,一大块一大块猪头肉在台子上静静的躺着,它的表面仿佛刷上了一层油一般,在阳光的照射下,就算是离熏烧摊很远的地方,也能欣赏到其诱人的色泽。

老板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大叔,身着朴素,脸上时常带着笑容,看起来那么自然又那么和蔼可亲。无论是见到他的熟客还是新客,他总是会和客人们拉几句家常:“你啊吃过啦?”“吃什么好吃的呀?”……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的普通,但又那么的亲切。再怎么内向的人,也会被他,打开话匣子。熏烧摊旁一片其乐融融的氛围。

不光是嘴上功夫了得,手上功夫更是一绝。只见他一手扶着猪头肉,另一只手便如一个机器般快速的切起来,连刀的影子都难以寻到,切出来的猪头肉,每一片都带有三分肥与七分瘦,厚薄成度几乎相同,肉上的纹理也清晰可见,十分新鲜。再拍两根蒜,装进透明的塑料盒里,猪头肉摆的整整齐齐,一看便能让人垂涎三尺。

随手从盒中拈出一块猪头肉,肥与瘦放在嘴里,完全分辨不出来:瘦肉有着肥肉的嫩,而肥肉却有着瘦肉少油脂,有嚼劲的特点,味道实在是好级了!家乡的猪头肉,只有着淡淡的咸香,却极好的保留了猪头肉本身的鲜。虽说六合的猪头肉出名,但鸡的味道太浓,完全将猪头肉本身的味道给掩盖住了,远比不上我家乡的。我觉得,淡一些,简单一些,最好。

每当我离去之时,爷爷奶奶会打包一份猪头肉放在汽车的后备箱中,久而久之,这竟成了一种习惯。前一天傍晚,无论他们有多忙,也要跑到熏烧摊上买一份猪头肉。如果卖完了,他们明天便会起一个大早,顾不上吃早饭,连忙跑到熏烧摊旁,为我买份猪头肉。到了南京再吃着这一盒猪头肉,竟别有一番风味。

一份猪头肉,就这样,不知不觉的,成了我记忆里最深的地方。

点评:这份猪头肉是不是有浓浓的乡情和亲情呢?其趣不在于去吃肉,而在于乡人的淳朴、爷爷奶奶的宠爱,已然融入到美食之中,让人难以忘怀。

广州中考满分作文赏析及点评(食趣之趣)(4)


@金陵三丽子语文课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批评指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