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未来发展潜力(重磅规划这一次)

东城区未来发展潜力(重磅规划这一次)(1)

11月8日,东城正式发布《东城街道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东城区未来发展潜力(重磅规划这一次)(2)

未来东城该怎么走,还能否迎头赶超?东城终于给出了答案!

上一个五年,稳坐城区头把交椅的东城被南城超越。

自此以后,在中心城区的舞台,南城大放异彩,而东城却有沦为配角之势。

为了更好理清未来发展路线,东城在这份《规划》文件里面,明确了当前的挑战。

总的来说,东城如今面临三大难题:

1、各镇街群雄并起,竞争加剧,中心城区优势相对弱化;

2、发展后劲不足,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科创能力、土地资源制约等方面。

3、东城城市界面逐渐落后,吸引力下降。

东城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先来看看这份《规划》文件。

东城区未来发展潜力(重磅规划这一次)(3)

三手同时抓!

东城版的“三驾马车”

按照规划,未来五年东城将重点围绕“三区”为发展主线。

哪三区?中央生活区、中央创新区、中央活力区。

这将是东城版的“三驾马车”,居住、科创、城市界面同时抓。

在过去,由于东城房地产行业起步较早,东城依托黄旗山发展成连片的豪宅板块,富人扎堆。

再加上东城万达-世博-星河城商圈的崛起,东城给人的感觉更像适合居住。

东城区未来发展潜力(重磅规划这一次)(4)

(东城万达广场|房立方摄)

但在产业方面,东城的存在感,则相对较弱。

在“三区”发展定位提出以后,东城将更加倾向科创产业和城市更新,实现弯道超车。

为此,东城提出以下目标:

到2025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6%左右。

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达到550家。

重点推进黄旗南片区建设进入实施阶段,推动滨江片区、温塘片区等重点片区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东城还提到,东城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由62.97%提高到65%以上。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总体增加值将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95%以上。

产业结构将明显优化。

东城区未来发展潜力(重磅规划这一次)(5)

东城,缺你不可!

东城,是否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实现以上目标?

答案是可以,理由就藏在东莞的版图之中。

东莞接连迎来多个战略级的发展机遇:

1、东莞被纳入大深圳都市圈。其中东莞中心区定位为深圳都市圈级副中心。

尤其在轨交加持下,深莞同城将实现实质性的跨越。

2、东莞深度参与“黄金内湾”发展机遇,珠江口东西两岸将走向最强融合。

3、东莞产业结构迎来重大升级,四大战略平台、六大标准化产业区均有新布局。

高站位、高发展、高布局,让东莞在下一轮风口占尽优势。

东城区未来发展潜力(重磅规划这一次)(6)

“大深圳都市圈”示意图

但东莞并非没有短板。

东莞的科创有松山湖;对外窗口有滨海湾;高端金融商务有南城;制造业转型有东部;数字经济有水乡;莞深桥头堡是临深。

东莞还缺啥?还缺一个枢纽,和一个都市级别的城市休闲平台。

在其中,只有东城才有实力能够同时串起各个板块,这也是东城的信心来源。

这也使得东城,在下一个五年中,主动承担这一角色。

再仔细看东城的位置,可以说占据极好的地理优势。

东城区未来发展潜力(重磅规划这一次)(7)

(东城|房立方摄)

其东接松山湖片区,西连南城国际商务区,往南就是滨海湾新区,处于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黄金三角”的中轴地带。

但目前的东城,对外还无法充分发挥枢纽作用,对内也难以整合各个板块。

城市化起步较早,但是以住宅区化为主的东城,发展后劲依然不足。

若长期以往,只能沦为各个板块的“睡城”。

买房在东城,工作在别处,这是东城最不能接受的地方。

因此,东城首先在内部布局做了优化调整,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构建“一环双心、三轴带四节点”新发展格局。

东城区未来发展潜力(重磅规划这一次)(8)

(东城发展格局示意图)

”一环双心“:沿着黄旗山外环,串联东城行政商业中心黄旗南生态科创中心两大中心。

其中东城行政商业中心肩负重整东城商业格局的使命,尤其是高端消费逐渐往南城、松山湖移动的背景下,东城亟需升级主流商圈。

另外,东城可以凭借黄旗南生态科创板块,同时连接市中心和松山湖高新区,吸纳两大片区的发展利好。

随着东莞提出黄旗南、鸿福路“黄金双轴”的概念,黄旗南板块更是东莞的未来发展重心。

东城区未来发展潜力(重磅规划这一次)(9)

(图源网络)

现在东城打出的两张王牌,首张王牌是黄旗南规模500亿的生态科创产业集群。

第二张王牌,就是城市界面的优化。

尤其是城市界面,也迎来新进展

  • 火炼树旧改即将动工开拆,迎来实质性进展,未来将打造成为高品质都市生活圈,堪称东莞市的“城市会客厅”。
  • 黄旗一号“黄袍加身”,变身为天骄国际。

东城区未来发展潜力(重磅规划这一次)(10)

(天骄国际花园效果图|仅供参考)

  • 旗峰山境花园、星河传说二期等项目也已进入实质性进展。

东城区未来发展潜力(重磅规划这一次)(11)

(星河传说|房立方摄|标注为示意)

前面提到,东莞的产业结构,先进制造业是大头,金融商务是发展重点。

但若问起东莞市民,东莞哪里好玩?恐怕再熟悉东莞的本地人,也会直挠头。

如此看来,东莞的产业拼图,还差一块需要东城补上,就是文旅产业,而且还必须得是市级的文旅产业。

东城是东莞文化盛脉所在,以黄旗山到同沙水库,连成一片生态画卷。

在此地打造面向湾区、全球的文旅产业,还数东城最有发言权。

以征地开发方案新鲜出炉不久的牛山文旅项目为例,东莞就将其定位为市级一号文旅项目,还计划引进“华侨城同沙国际旅游度假区”。

东城区未来发展潜力(重磅规划这一次)(12)

(图源网络)

一旦确认引进,将打造成总计容面积达91万平米的东城版欢乐海岸,让东城成为首屈一指的文旅中心。

另外在温塘太湖片区,东城计划将其打造成为现代居住园区和商业文化活动中心,面向全市市民开放。

除此之外,还有市民服务中心三期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和市民见面。

据悉,市民服务中心三期对标北京坊、成都太古里、上海新天地等国内著名商业步行街,着力打造东莞新的文化商业标杆,成为永不落幕的城市潮流胜地。

东城区未来发展潜力(重磅规划这一次)(13)

(图源网络)

如此以来,面向全球的大型城市休闲窗口,也有了。

谁说东莞只有制造业?东城将替东莞说“不”。

为了更好同时发挥“双心”作用,东城还划分出“三轴带“,并依次布局“四节点”协同发展。

环同沙、轨道2号线、环东江为“三轴带”。

科学布局东部智造产业、牛山数字信息产业、同沙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东城沿运河片区数字产业等集聚区为“四大节点”。

涉及科创、服务、制造、高新技术等多项重要功能。

如此,东城的发展动力也有了。

不过这样还不够,在四大主城中,东城的城市资源十分丰富。

东城尤其手握城市发展最核心的资源——大量土地资源。

东城区未来发展潜力(重磅规划这一次)(14)

(东莞|房立方摄)

但光靠新地块开发,而忽略旧城改造,只会陷入另外一个死循环。

因此东城还提出“在本规划期内完成不少于5个重点产业片区的改造”的小目标。

通过城市更新,增加对人口和产业的承载能力,提高土地附加值和竞争力,才是东城的发展后劲所在。

到这里,东城的十四五规划布局已十分清晰。

那么下一个五年,东城是否能够有机会再和南城掰掰手腕?

东城区未来发展潜力(重磅规划这一次)(15)

东城和南城之争

谁才是长跑选手

现阶段,东城与南城的差距有多少呢?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南城与东城GDP均位于东莞第二梯队(300~400亿元),南城超东城约22.1亿元

差距不算太大,但南城势头却很猛。

东城区未来发展潜力(重磅规划这一次)(16)

去年南城GDP比亚军虎门低18亿元,而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两者仅相差2亿。

南城有望冲刺东莞GDP榜单TOP2

在多项市级规划落地、战略利好频发下,南城势头的确很猛。

但在一些硬件指标上,东城也并非劣势。

例如人口。东城的常住人口相当有优势,以17.89万人的差距可以和南城拉开距离。

现在东城,只需要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在人才竞争力上就能占据主动权。

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土地资源。

东城的行政区域面积约105.9平方千米,南城仅仅约56.6平方千米,单看土地面积,东城近乎南城的两倍。

一旦东城完成内部空间整合,提高对土地的集约利用能力,才可见东城真正的潜力。

不过,东城和南城,并非是“零和”关系。

在规划层面上,东城与南城同为东莞“强心”战略的重要成员,中心城区展现湾区都市的东莞城市形象。

东城区未来发展潜力(重磅规划这一次)(17)

(图源网络)

简单来说,就是谁都不用争第一,合作才能共赢。

只有“东城 南城”的协同关系,才能更好的坐实中心组团首席地位,形成更强的城市竞争力。

东城在《规划》中也是这么说的:

探索黄旗南中央活力核心区东莞市国际商务区协同联动、差异化发展路径,重点在科技制造企业总部、工业设计、文化创意、检测检验认证、智能供应链等高端生产性服务领域实现突破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产业互促,进一步完善区域城市发展功能及产业链条,切实担起中心城区服务发展极建设的主体责任

“加强与南城的协同联动、差异化发展”,就是对东城与南城关系最好的解答。

下一个五年,我们将能见到全新的东城。

光是想想,都让人期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