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18课知识梳理(初三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第2课)

彼得一世改革

1 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 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 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18世纪初

初三历史18课知识梳理(初三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第2课)(1)

4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军事上:创建了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文教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社会习俗上: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5 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沙皇自上而下推行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6 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消极影响: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废除农奴制

7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原因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外部危机: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

8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

初三历史18课知识梳理(初三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第2课)(2)

9 亚历山大二世的时间:1861年

10 亚历山大二世的内容: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于当时的地价。

11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性质

由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2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影响

进步性: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也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局限性: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