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被人骗8万该怎么走出阴影(绝望到自杀也不愿向父母求助)

30岁被人骗8万该怎么走出阴影(绝望到自杀也不愿向父母求助)(1)

“我已经快濒临自闭了,不敢告诉家人,又害怕自己扛不下去!”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条新闻,南宁一位应届生,被骗子骗走7万,2天之内钱财尽失。

消息一出议论纷纷,有人同情有人嘲弄。

但我却被那句[不敢告诉家人]扎中了心。

30岁被人骗8万该怎么走出阴影(绝望到自杀也不愿向父母求助)(2)

这位刚毕业的年轻小姑娘,被现实狠狠打了一耳光,苦楚自是不用多说。但她却在煎熬绝望的背后,强迫自己死撑,也不愿意告诉家人自己的困境。

仔细想想,家原本是一个孩子可以依赖的港湾,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孩子回到家后习惯缄默不提外面的事情,即使真的过得不开心也不会告诉父母,难道真是所谓的报喜不报忧?

去年9月的时候,一个男孩因欠下网贷跳楼自杀。

他的父母整理遗物时看到他的笔记,才知道儿子当时欠钱时的痛苦,想到孩子每天生活中忐忑恐慌中,甚至是绝望,这对父母当场落泪。

他们不知道该怪自己疏忽大意,没有发现孩子的异常。还是该怨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家人,即使欠的钱再多,一家人也会帮忙一起还。可孩子宁愿自杀,也不愿意找他们一起解决。

30岁被人骗8万该怎么走出阴影(绝望到自杀也不愿向父母求助)(3)

朋友在华西医院精神科工作,前段时间一位19岁女孩来医院检查,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加躁郁症。但让人意外的是,陪同的妈妈此前并没有感知女孩的任何异常,直到女孩被确诊,她才知道自己女儿已经得到很严重的病。

“每天都过得生不如死,但谁都不敢说。”

“痛苦的话,就用刀片去割自己的手腕,但是又不能死,每次只能割得轻点,直到感到疼痛就够了。”

听完医生复述女孩的话,这位妈妈潸然泪下。女儿从来不在自己面前透露半分情绪,看着她正常上学,自己甚至以为她过得很开心,然而真相却完全相反……

所以到底因为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在外过得不开心也不会告诉父母。为什么他们即使遇到困难,宁愿崩溃宁愿去死,也不愿意向父母求助?

30岁被人骗8万该怎么走出阴影(绝望到自杀也不愿向父母求助)(4)

01

大概半年前,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朋友发的一段话:

当我开始羡慕那些得人格分裂症的人时,我就知道自己病已膏肓。

这世上没有谁能比人格更了解自己,即使宇宙毁灭,人格也会陪伴到死。

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孤独的,没有谁能陪你走永远,只要你做的再过分一点,再爱你的人都会离开。

更残忍的是,我们这代人大部分背后都没有依仗,往前一步是绝路,往后一步是人情凉薄,哪有家可依啊?

实在很难将这样的语气同他联系起来,印象中那是一个很贴心很独立的男生,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开他玩笑也永远都是一笑置之。

但是看完上面新闻后突然醍醐灌顶,谁想成熟呢?谁又愿意如此独立呢?

《中餐厅》里的王俊凯,被人夸高情商、暖心,但当身边人夸他比自己大的人成熟时,他的眉眼忽然低落开,他说“成熟不好,我并不想成熟。”

30岁被人骗8万该怎么走出阴影(绝望到自杀也不愿向父母求助)(5)

人人都向往温暖的避风港,期待在身心俱疲时能回到一个有爸爸妈妈的家,这是生活中最后的退路和依仗。

但很多人没有退路,比起社会施加的压力,家庭逼得自己被迫成熟才是最可怕的。

小的时候摔出血,哭着叫爸爸妈妈想要寻求安慰,但得到的是不耐烦的回应,于是感觉到了父母的漠不关心,不敢再哭,不敢再要抱,只能要求自己不要再摔倒,即使摔倒了第一反应也是遮掩住伤口,表现的像没事人一样。

因为孩子最害怕的是伸出的手再次被拍开,害怕看到爸爸妈妈责怪自己不争气的眼光。

30岁被人骗8万该怎么走出阴影(绝望到自杀也不愿向父母求助)(6)

听过两个真实案列:

有两个孩子在遭遇妈妈的吼叫拒绝后,前一个男孩从此表现的异常乖顺,从不主动索求什么东西,甚至能非常体贴的观察到别人的情绪,直到长大后依旧能听到别人夸他成熟懂事。

后一个男孩相反却乖张冷漠许多,他总是表现出脾气暴躁的样子,也不会去索求父母的怀抱和安慰,因为太孤傲,他的妈妈有时候还会说他“为什么感觉你不需要妈妈呢!”

幼儿心理学中专门提出一种儿童应激反应,说的便是孩子在遭到父母的拒绝后,会自动产生自我保护心理,表现在外或许是平静乖巧,也或许是暴躁冷漠,但无一例外的,是孩子的性格正在偏移原本轨道。

如果孩子宁愿自己忍受痛苦,也不愿意告诉家长,释放出的信号就是在告诉家长,你和孩子之间的信任维系已经破灭。

曾经有机构针对2万多名中小学生展开过一项调查,想了解子女是否会主动和父母沟通,结果发现,只有26.73%的孩子有了心里话愿意跟父母说,而这个比例正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逐渐呈下降趋势。

当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产生交流,亲子问题就越来越严重,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会忘记了家的定义。

30岁被人骗8万该怎么走出阴影(绝望到自杀也不愿向父母求助)(7)

02

我们这样形容,它是爱的港湾,是孩子的避风港,为他们遮风避雨。

但有一天,这个避风港突然在孩子心中消失了。于是孩子们开始变得“成熟”,变得“独立”起来。

香港著名打星惠英红,58岁时才拿到人生中第一个金马影后,终于获得掌声承认,她在领奖台上曾流着泪说“我怎么敢倒下,我的身后空无一人!”

这句话是否也能作为那些成熟孩子内心的真实写照呢?

30岁被人骗8万该怎么走出阴影(绝望到自杀也不愿向父母求助)(8)

网友给出了各种声音:

@小暖:一年级我才多大?我爸因为我没写出一道题打我,导致我后来一看到他抬手就以为他要打我。

应该很多小孩都有这样的经历,可笑的是,这样的心理阴影居然是家人造成的。

@清风:我爸妈从来不会主动维护我,在我打碎亲戚的东西时,面对旁人的指责,他们选择打我一顿来平息别人的怒火。

孩子要得不多,只是想让爸爸妈妈可以站在他这边。

@我的猫叫草莓:小时候去大姨家,吃完饭回家后大姨打电话说有50块放在房间不见了,而我进过大姨房间。我妈就一遍一遍质问我钱藏哪儿了,我说没拿她也不信,然后她把我房间翻了一遍,甚至连床单底下、书页中间也不放过,找了好久也没有,后来大姨打电话来说50块找到了,我妈就走了,只留下一个乱糟糟的房间和一直呜咽的我。

你是否从小就用行动告诉孩子,家人是不值得信任的?

@深夜:我父母喜欢恐吓我,每次打我我想跑的时候,他们都会说要打断我的腿!

你的无助又怎么会展露在一个对你喊打的人面前呢。

@改一个让人记不住的名字:小的时候我妈还是疼我的,但是等上3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我妈一碗饭砸过来,我流了鼻血洗了三盆血水,又委屈又害怕,我妈也一点没心疼我。

其实,对家人的失望,有时候只是一句无心的话,但是这样的话越来越多,积攒的失望就越来越大。

我们的孩子都很敏感,他们不似成人能有强大的心灵承受能力,因为对父母怀有期待,所以格外在意父母的话及行为。

在幼儿心理发育中,研究发现,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有极强的“暗示作用”。

如果父母说话做事没有把握好尺度,很多言语上的轻微处都可能让孩子产生“下意识无助”。

[下意识无助]

父母一句话、一个动作可能都会让孩子轻易丧失对爱对家庭的憧憬,这会是一种恶性循环,即使父母突然发现想要补救,也难以挽回孩子内心的残缺。

30岁被人骗8万该怎么走出阴影(绝望到自杀也不愿向父母求助)(9)

03

身边有两个朋友:

一个女孩北漂多年,在外天天深夜失眠,但回到家后只要喝上一碗她妈妈做的热汤,每晚都能安睡到天明。

另一位朋友,独来独往多年,从没见过她跟家里人打过电话,过年也从不回家,每年都一个人在北京过年。她从不提家里事,身边朋友也能估摸几分,平日聚餐甚少人触碰这个话题。

但她偶尔会吐露一点心声,她觉得自己病了,好像快乐不起来。

所以回过头来想想,家的本质是什么?

它应该是一个温暖小窝,保护着一个守望相助的家庭。

开心一起开心,遇到困难了,回家和父母说一说,一家人一起解决,即使日子艰难,但身边有人被爱,有人相互爱,所有一切苦难便无足轻重。

30岁被人骗8万该怎么走出阴影(绝望到自杀也不愿向父母求助)(10)

是爱赋予家温暖的真谛。

在外碰壁、内心痛苦的孩子愿意回家回到父母的怀中,愿意主动和父母倾诉,这都是父母用爱和呵护换取到的孩子的信任和心。

外面的世界已经足够艰难,孩子回到家里想要的只是一份温暖,失意了可以得到安慰,犯错了能有真心劝诫,迷茫了有人相伴指引,而不是数不尽的埋怨打骂。

当我们成为父母后,也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主宰孩子的人生,我们仍需要不断的努力。

李安说:“做了人家的父亲,并不代表说我就很自然地可以得到他们的尊敬。你每天还是要去赚他们的尊敬,你要达到某一个标准,这是让我不懈怠的一个原因。”

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被人嘲笑蠢笨如猪,妈妈带他回家,在路上告诉他:

[记住我说的话,你和其他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听清楚了吗?你们没有区别]

[如果上帝要让人人都一样的话,他会给每人一双脚支架。]

[你若遇上麻烦,不要逞强,你就跑,远远跑开。]

[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我注定是你的妈妈,并且我会尽我的全力去做好。]

[福雷斯特,我真为您骄傲!]

30岁被人骗8万该怎么走出阴影(绝望到自杀也不愿向父母求助)(11)

动画电影《麦兜》中,小猪麦兜陷入自我怀疑中,是它的妈妈用怀抱接纳它,鼓励它。

告诉它:即使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也会信你,全世界的人不爱你,我也会爱你,我爱你爱到心肝里。

总是陪伴,适时出现,选择相信,这或许才是“家”的真正定义。

30岁被人骗8万该怎么走出阴影(绝望到自杀也不愿向父母求助)(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