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看懂过一本书:你很难读懂一本书

2017年我开始写读书卡片时,就重点写作者卡,并更新到自建的一个卡片网站上。

因为我认为想读懂一本书,了解作者是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连作者都不了解,就盲目地读下去,虽然也有一点点收获,但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本书。

你是否看懂过一本书:你很难读懂一本书(1)

可是每个月读完几本书,只是记得书名,却不知道作者是谁的大有人在。

在《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作者说到让读书效率提升30倍的方法是花30%的时间去查找作者信息。看起来夸张了点,却符合事实。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一个作者,就不能只看百科词条或者豆瓣的作者简介,还要用一张B6大小的卡片写清楚作者的基本信息,我建议写一段300字以上的作者简介。

这份简介包括作者的个人背景,他有哪些师承关系,他的学术共同体圈子里有哪些人,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反对谁或赞成谁。

他的核心论点有哪些,他有哪些代表作,这些著作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以及你在读的这本书在他所有著作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都是必须了解的。

你是否看懂过一本书:你很难读懂一本书(2)

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自己要读的这本书,可能根本不值得读,他还有更能代表自己思想的作品。

或许你还会发现,作者这本书的思想来源,是上游的某个大师,你就得一路往上追溯,越往前你越能找到源头的书。

实际上你读这一两本源头书,下游衍生出来的书就没必要多读了,因为意思都差不多。

这些源头书值得你花时间去读透它,再读几本后人写的集大成作品就好了。

在李源的这本《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书里提到的「五位一体法」,是一个很好的了解作者的方法。

我去年曾写一篇文章介绍过,这里我就把书里以《反脆弱》为例的五位一体图截上来,供你参考:

你是否看懂过一本书:你很难读懂一本书(3)

所以,在共读的知识星球内,每一本书的第一天作业一定是先了解作者,我甚至建议所有人花1-2个小时去搜索作者的信息,尽可能详细去了解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作者都需要去了解呢?

不需要。比如一些网红或者不知名的作者,尤其是中国的,不用去了解。

像我一样的草根作者,某一天出书了,你也不必去了解,因为没有必要,也查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而对于一些较为知名的作家、科学家、学者,就要去了解了。

那么如何去查询呢?

我建议用谷歌查询。中文资料不足的,就用作者的英文全名搜索,主要参考WIKI和作者个人官网,没有官网的话就参考WIKI。

你是否看懂过一本书:你很难读懂一本书(4)

在作者信息里,有一个师承的问题,有两位圈友问过我怎么查。

如果是科学家,学者,就比较好查,看他的学术背景,在什么学校跟哪个导师学。

文学作者的话就看他的访谈,他在公共场合说的话,比如余华就说自己受到川端康成的影响最深。

还有一个方法是阅读前言或后记,作者提到他得到谁的指点,受到谁的影响最深等,或从他人写的序言当中找到作者的师承。

比如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的《成功,动机与目标》,序言是卡罗尔·德韦克写的,她就说自己是作者的导师。

你是否看懂过一本书:你很难读懂一本书(5)

最后关于收集作者信息,有三点要注意的

一是作者名字要尽量加英文,便于查找。比如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Heidi Grant Halvorson)

二是作者的出生年月一定要写,因为他所处的年代是你了解作品写作背景的重要线索。比如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年4月1日-)

三是资料太多的话,就写你对作者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比如他对你有什么影响,他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你赞成或反对作者哪个观点等等,写清楚一个就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