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是最好的 做人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最近两天由于各种事情和疫情交织在一起,所以在分享上就不尽人意,但还是想努力去分享一些东西,也许这是最近思想的一种觉悟。为什么最近会有这种感受呢?可能与最近的经历有关,特别是随着最近国考报名刚结束,对于往届生和大专的学生,真的不是很友好。比如说,在国考中招3.7万人,对于大专的学生来说,只有零星的几个岗位,根本就没有岗位;很多往届生,更处于一种“报国无门”的无奈,总有着各种各样的限制条件。所以,不要轻易相信“学历不重要”。如果你没有学历或学历不够,就是进入这个环节的“敲门砖”都没有。以致于多感,所以想分享,特别是认为值得和有意义的事,分享出去就是一种力量,若能收到,并是一份善缘。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是最好的 做人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1)

在今天的公众号中,我还是想分享一篇文章,遇到好的东西,就要分享。在我的公众号中,我分享的文章并不多,但为什么这段时间连续分享3篇呢?一是我个人认为真的有价值,可以让我们人生参考和借鉴价值;二是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说,“快餐文化”盛行,字多,心浮气躁,不想看;所以分开分享,目的是想通过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分享,大家可以更好的去体验和回味。今天我在公众号中分享“做人”,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实现什么样的价值,也是我们人生价值的追求。


做人,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做什么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把人分为三种,德才兼备者为圣人,德胜才者为君子,才胜德者为小人。荀子把人分为三类,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之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之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之妖也。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用君子和小人两极分化的标准,简单进行人生分类。应该结合社会实践解读人生的选择。

一是要做有所作为的人,还是做碌碌无为的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自传,他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生在世就是要有所作为,为社会和别人留下点什么。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索取。奉献使人充实,充实才有价值。

二是要做勤奋一世的人,还是做懒惰一生的人?曾国藩曾经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平庸的人是怎么炼成的?懒惰一生炼成的。“百种弊端,皆由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趋功不敏,一处驰则百处懈也。”人生很多问题就是懒惰造成的。“骄与惰未有不败者,勤字用来医惰,慎字用来医骄”。沈阳故宫有一副联,“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前永泰和”。世上的事,知易行难,但勤奋就不难。行路难,知难不难。勤奋使人进步,懒惰使人落后。勤奋成就人生。古今中外,凡是成就事业的,无一不是勤奋者。鲁迅先生说,我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要想得到别人不能得到的,必须舍弃别人不能舍弃的。

三是做消费人生的人,还是做创造人生的人?消费人生就是游戏人生、浪费生命,枉来人世走一遭。人生有三个过程第一个是被人养,生下来都得让父母养;第二个是养别人,就是建功立业,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第三个是被人养,靠子女照顾。就是这么“三段论”,中间有这么一段,是有条件创造人生价值的。“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年幼后除老,中间所剩亦不多,还有一半睡着了”。人类社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每个个体都是人类生物链中的一分子,谁也没有单独消费人生的权利。创造价值,泽被后代,是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本质规定。人生在世,就应该做一个有用的人,要创造价值,不能只消费。你消费、他消费,那么谁来创造呢?

四是做一个胸怀远大的人,还是做一个器小易盈的人?人生的胸怀非常重要。有大胸怀才有大境界,有大境界才有大事业。器小易盈,想的就是鼻尖底下的那些事,成就不了大事业。“大丈夫干事靠的是胸襟”。“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人的胸襟有多大,事业才能做多大。“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眼望星空,脚踏实地,既要有理想,又要脚踏实地。眼望星空不是当空想家,要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从天上落下来。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是最好的 做人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2)

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很多道理其实我们都是懂的,知晓的;有时候,当我们真的懂的时候,也是“惘然”。正如有一句话所说“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我们人生也是一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