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家族传说故事(人文始祖朱襄氏的故事)

朱氏家族传说故事(人文始祖朱襄氏的故事)(1)

淮阳太昊陵伏羲大殿中伏羲像左边是飞龙氏朱襄造书契,右边是潜龙氏昊英造甲历(资料图片)

主讲人:李树峰,柘城县岗王镇李中口村人,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商丘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商丘市戏剧家协会和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历任柘城县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兼剧目创作组组长等职务,现为柘城县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曾创作出版电视连戏剧剧本《文天祥》《历史的回声》,历史文献《柘城文史博览》,历史著作《柘城通史》等书籍,曲艺作品曾荣获全国群星创作奖、全省群星奖,第二、三、四、五届河南曲艺牡丹奖等。

阅读提示

朱襄氏何许人也?汉代学者高诱在《吕氏春秋·古乐》注释中曰:“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别号。”这段记载就引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大家在启蒙教育时便认识了的炎帝不是尝百草的神农氏吗?怎么变成了朱襄氏?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有点出乎大家意料:朱襄氏是炎帝,神农氏也是炎帝,朱襄氏还不只是一个炎帝。是不是听起来很绕嘴,但这可能才是最真实的历史面目。

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朱襄氏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大众对朱襄氏的认识也在逐步增强。作为炎帝朱襄氏故里的柘城县还在大仵乡建设了炎帝朱襄氏文化广场,又在县城西北建设了炎帝朱襄老街,且都在显著位置塑造了炎帝朱襄氏塑像,弘扬了柘城古代文化,意义非凡。

从本期开始,记者邀请对朱襄氏有深入研究的我市学者李树峰为大家分析、讲述朱襄氏的历史,讲解朱襄氏与柘城的历史渊源及后世影响,帮助拨开炎帝历史的迷雾。

朱襄氏其人

朱襄氏是6000年前生活在柘城这片土地上的一位原始先民。他来源于东夷,即山东半岛。后迁居中原,定居在柘城一带,以当地一种特殊树种“朱木”(又叫赤心木)为氏族图腾,被其他氏族称为朱部落。首领朱襄氏在太昊伏羲氏以龙纪官,成立中原部落联盟时被封为飞龙氏,很受伏羲氏重用。

一些先帝以他们的发明创造而使后人永远铭记,如有巢氏构木为巢,使人民免受虫蛇的侵害。朱襄氏也有其独特的贡献。其主要任务是发明文字。他的这项发明结束了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时代,让社会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好奇,发明文字的不是仓颉吗?怎么变成了朱襄氏?关于这个问题,后边我还会详细分析,这里暂时略过不表,只给大家讲一个发现或者说是故事吧。淮阳伏羲文化与柘城朱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参观淮阳太昊陵,伏羲大殿中太昊伏羲氏塑像东侧的童子就是朱襄氏。他右手持刻刀,左手持龟板,以此象征原始文字的发明。

在太昊伏羲氏驾崩后,朱襄氏被推举为中原部落联盟首领治理天下,定居于朱(今柘城)。当时的居住地常刮怪风,干旱无雨,天下百姓无法生存。中原部落联盟的君臣认为这是阳气过剩,阴气不足所致。

古人认为,琴与瑟为乐器之本,琴属阳,瑟属阴,二者相合实属不易。所以在古时的歌乐之时,只有王才享有琴瑟,诸侯有瑟而无琴。要改变居住地阳气过重的现象,朱襄氏认为必须制作一把瑟,通过弹瑟的方法引来阴气,使阴阳二气平衡。于是朱襄氏就让臣子士达制作一把五弦瑟,朱襄氏在怪风刮来时登高弹瑟《来阴之曲》,引来阴气,才使阴阳二气平衡,从此风雨顺,万物生,天下安定。

“礼乐”是古时十分看重的国之大事,为华夏文明之特征,有则为诸夏,无则为夷狄。朱襄氏作瑟,与太昊作琴、女娲作笙簧、伶仑以竹子作乐器,在人类史上有重要意义。依照古人的理解,朱襄氏发明了“五弦之瑟”,才使群生定、寒暑适、百物生、万民安。从这个角度来讲,朱襄氏是我国历史上首位把乐曲弹奏用于治理国家的一位上古帝王,从而开创了我国礼乐文化之先河。

朱襄氏的起源

合,使河南东部一带成为华夏、东夷两大民族融合的分水岭。

由于当时的农业发展还远远不能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所以大多数的人依然以捕鱼、狩猎与采集为主。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水井,他们“逐水草而居”,为防止洪水的侵扰,多居住在高岗上,取河水饮用,过着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生活。

在东夷氏族东迁中,他们其中一支在柘城一带定居下来,因为他们崇拜当地的“朱木”,于是,“朱木”便成为氏族图腾,该部族也便成为“朱氏族”。

后来随着农业的逐步普及,伏羲部落也从成纪迁居中原,在淮阳一带定居。同时,以突鸟为图腾的胡部落从东夷迁居中原,定居于胡(今胡襄);葛天氏部族从山东半岛迁居中原,定居在宁陵一带。于是,这些部落便逐步结盟,形成了早起的中原氏族联盟。

再后来,居住在“朱”地的朱氏族首领因为襄助伏羲氏治理天下,而以地为姓,称“朱襄氏”,其部族也因此被称为朱襄氏部族。

上边简单说过了朱襄氏作为个人的情况,下边我给大家讲一讲朱襄氏作为部落的历史。这些上古时期的故事讲起来有点拗口,听起来可能也有些枯燥,还需要大家多花一些时间和心思去听、去记、去分析。

据我国古代传说,在原始社会后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曾居住着许多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我们所知道的伏羲氏、炎帝、黄帝等,都是部落联盟首领。较早的伏羲氏、少昊等东夷部落居住在黄河下游;稍晚的炎帝、黄帝等华夏部落居住黄河上游、中游。而南方的长江流域则是苗蛮部落聚居地。因此,史学界把他们分为华夏集团、东夷集团和苗蛮集团。

大约在6500年—7000年前,由于原始农业逐步发明,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民族迁徙。如发源于陕西宝鸡的神农氏部族逐步东迁,从山区来到中原定居下来;而位于山东半岛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也因为种植业的逐步发明而迁居中原,来到河南东部大部分地区,与当时的华夏族居民逐步融

部落的发展壮大

大约在5500年—6000年前,柘城一带是大汶口文化、朱襄氏文化、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的交会区域。此后,这里便集中表现出所独有的朱襄氏文化。

据文献记载,居住在柘城的朱襄氏部落较早地加入伏羲氏部落联盟,成为伏羲氏的重要相臣。而太昊伏羲氏部族的活动区域主要在鲁西南和豫东一带。元代陈桱《通鉴续编》记载:“太昊因龙马负图出于河之瑞,始名官而以龙纪,号曰龙师,命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再据元代郑杓《衍极》卷一《至扑篇》刘有定注云:“太昊伏羲氏,风姓,以木德王,龙马负图出于荥河。帝则之,画八卦,以龙纪官,乃命飞龙朱襄氏造六书,于是始有龙书。”清代吴秉权在《纲鉴易知录·太昊伏羲氏》中的记载更为详尽:“龙马负图出于河之瑞,因而命官,始以龙纪,号曰龙师。命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昊英为潜龙氏,造甲历;大庭为居龙氏,治屋庐;混沌为降龙氏,驱民害;阴康为土龙氏,治田里;栗陆为水龙氏,繁滋草木,疏导泉源。又命五官,春官为青龙氏,又曰苍龙;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于是共工为上相,柏皇为下相,朱襄、昊英常居左右,栗陆居北,赫胥居南,葛天居东,阴康居下。分理海内,而政大治。”

这些记载讲述了龙马负图的故事及影响,其中就包括朱襄氏为飞龙氏的由来和造书契的内容。这些记载也说明,朱襄氏加入了以伏羲氏为首的氏族部落联盟,且在伏羲朝中很受重用。因此在淮阳县伏羲陵前的大殿中,太昊伏羲氏前站立两尊童子,左侧童子便是朱襄氏,右侧童子为昊英氏,二人是伏羲氏最为器重的大臣。也正因为太昊伏羲氏当时以龙纪官,中华民族才号称“龙的传人”。

说到这里可以引出一个问题,当时太昊伏羲氏为什么会以龙纪官呢?据后人推知,太昊伏羲氏部族是一个以蛇为图腾的氏族,蛇在我国古代十二属相中为小龙,也是龙的范畴。也正因为如此,考古发掘的太昊伏羲氏与女娲娘娘壁画均为人首蛇身,这是由图腾崇拜所决定。

按照宋代刘恕、元代郑杓与清代吴秉权的记载,朱襄氏在伏羲朝中被封为飞龙氏,造书契,或称“六书”。朱襄氏是原始社会早期的文字发明人,关于他与仓颉故事的重叠,还是往后拖一拖再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