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还没有安全意识怎么办(孩子胆小没安全感)

最近有妈妈留言,说自己的孩子宁宁6岁了,最近变得胆小、怕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孩子胆小还没有安全意识怎么办?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孩子胆小还没有安全意识怎么办(孩子胆小没安全感)

孩子胆小还没有安全意识怎么办

最近有妈妈留言,说自己的孩子宁宁6岁了,最近变得胆小、怕事。

前几天孩子开学,老师让孩子们逐个上台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其他轮小朋友都踊跃地做了自我介绍,就算是有害羞怕生的,也都在老师的鼓励下说完了。

但轮到宁宁的时候,她怎么也不肯上台,老师一再的鼓励,最后也还是没介绍成,反倒是急的哭了起来。

看完这位妈妈的留言,小新妈认为这是孩子典型的安全感缺失的表现。

现在很多人都在强调安全感,不光是孩子,成年人也需要有安全感。

但是,安全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小新妈认为安全感是生命的底色,它深深影响着每个人的存在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拥有基本的安全感后,才可能放松下来,更多地体验到轻松、愉悦、自在、欢乐等美好情绪。

否则人们会挣扎在恐惧当中,耗费巨大的能量去寻求安全感,很难有精力和心情真正地享受生命。

怎么知道你家宝宝是否面临安全感的问题?我们先来做个小测试吧:

1.宝宝是否在家小霸王,出门就胆小又黏人?

2.Ta是否不喜欢洗头洗脸?

3.Ta对某些声音(吹风机、吸尘器等)或毛绒玩具(人偶等)很害怕?

4.宝宝在6个月以前更换过3个主要看护人?

5.宝宝是否从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呆着,必须有人陪在身边?

6.宝宝不在身边时,你很难享受这难得的独处时光吗?

如果这6个问题中,你的答案有3个“是”,那么,你的宝宝很可能缺乏安全感。

0-6岁是孩子安全感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很多父母对宝宝的安全感意识严重不足。不清楚什么因素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甚至会在无意中破坏了宝宝的安全感。

尤其是父母这4种行为,千万别再对孩子做了!不但会破坏孩子安全感,甚至是影响孩子成长,快看看自己有没做过吧。

行为1:孩子哭就让他哭去吧

一哭就抱会惯坏孩子的

第一次做父母的人经常会听到长辈,或者其他带过孩子的人这样说,在孩子哭的时候不能一哭就抱,这样会惯坏孩子。

其实,抱与不抱,要看年龄段。6个月前的孩子,不会利用哭来控制大人,哭就是孩子有需求,饿了、累了、不舒服了,或者困了情绪烦躁等。

孩子不会说,只能哭,这时候如果任由孩子哭不去抱,会让孩子觉得被遗弃一样。其实孩子也是有情感的,小月龄的婴儿经常哭了不去抱,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和父母与孩子亲密关系的建立。

建议孩子哭了首先要看看孩子是为什么哭,让孩子知道父母在关注他,再看是什么原因哭,就是先响应,再决定怎么做。

行为:2:拿孩子的行为、特征开玩笑

看过不少父母,喜欢当着许多人的面前拿孩子开玩笑。

前阵子去表妹家拜访。侄子乐乐刚上小学的时候,穿的裤子非常不好脱,每次大小便都要忍到放学回家。

而有一次没忍住尿在裤子里,被班里的同学笑了一学期。这还不算主要是到家后,表妹老拿这件事在亲戚面前调侃。

大人们觉得好玩,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却并非如此,每一次的调侃都是在一遍一遍的揭开他们的伤疤,这会让他感觉很受伤、伤自尊。

有些玩笑真的不能随便开,有可能泯灭一个希望的。

生活中总会听到一些家长嘲笑孩子黑、眼睛小、个子矮,你不曾想这并不是他们自己选择的,既然你给予了他们这样的模样,就应该帮助他们去接受,去维护孩子的尊严,而不是践踏。

而当听到孩子被人嘲笑时,你应该始终站在欣赏孩子的角度,增加孩子的自信。越是自信的孩子,他们的人格就越是有魅力,等他们内心强大后,这些小瑕疵也就会被忽视掉了。

即使你们是无心的,但这种玩笑以后还是越少越好。孩子犯错、有毛病,你批评就可以了,不要总是翻旧账,揭伤疤。

行为3:总是蛮横霸道的控制孩子

带小新去游乐场玩耍时,经常会看到有些男孩的妈妈形影不离地跟在孩子身后,不停地喊:“别玩这个,太危险了”“那里不能上啊,小心把你摔下来!”

这样的养育方式,怎么能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呢?

孩子在一岁左右,会爬会走了,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这一时期,安全感的一大来源,就是孩子自由探索时妈妈的态度。

说到这点其实我很愧疚,小新在小时候是不怕各种虫子的,那种橡胶做的蛇,看的我慎得慌,她都敢抓。可是由于我一见到那些东西就会有很大反应,所以现在我怕的东西,她比我更害怕了。

我还有个朋友,她的脾气特别不好,总是喜欢强行让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虽然全职带孩子,给娃的陪伴也不少。

但孩子还是有很多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比如要摸着妈妈的耳朵才能睡觉,在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时,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向。

所以,父母的情绪是否稳定,是孩子获取安全感的主要来源。一定不要经常发火,动不动吼叫控制孩子,不然再多的陪伴,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我们不妨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当然前提是要保证安全。

对于他自己能做的事,尽量不要放大威胁,不要代办,不要催促孩子,不要太在意结果,要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并允许他失败。这样他才能积累经验、获得自信,拥有满满的安全感。

行为4:总是拿“不要你了”来吓唬孩子

我的闺蜜,她家宝宝大部分时间是由婆婆来照顾。

婆婆经常会拿“宝宝不听话,奶奶不要你了”或者“奶奶不喜欢你了”这些话来吓唬孩子。

有一次我带着我家宝宝去他们家玩,小姑娘玩着玩着可怜兮兮的说“奶奶不要嘟嘟了”。眼泪汪汪的看的人特别心疼,但是就感觉孩子特别的没有安全感,好像害怕随时被抛弃一样。

闺蜜说她家的宝宝特别的粘她,她去个厕所孩子都在外面哭着喊妈妈出来抱抱我。只要妈妈在家就不让奶奶靠近身边。

闺蜜家的情况只是特例,但是特别心疼孩子,这种不安全感对于她性格的发展是由很大的不良影响的。

在孩子的世界里,他觉得大人说的就是真的,他还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父母的气话,只是说说而已。孩子听到这句话会恐惧,会信以为真。

所以,这种看似是管教孩子,实则是威胁、恐吓的话,别再对孩子说了。

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他有勇气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能够想办法去解决它,而不是逃避;

他能够接受人生一次次的别离,不会因分离而苦恼不已;

他与别人相处时有规则感与界限感,不会试图去控制对方,给彼此带来压力。

有爱的家庭,孩子就会有安全感。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会在孩子小时候充满了欢声笑语,在孩子未来的回忆里撒满了温馨。

即使未来孩子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困难,也会偶然回忆起自己的家的温暖,充满无限动力与勇气。

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最重要的人,他们需要我们无条件的接纳,以此来验证自己是否安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要无条件地去爱,但该讲的原则却要坚定地执行。这就是所谓的“温和而坚持”。

安全感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关系着孩子是否有强大的内心,来面对人生一个又一个的未知,让我们一起来帮孩子储备充足的安全感吧!

#育儿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