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吴道子(绘画大家之吴道子)

谈及绘画艺术,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时期。国力强盛的唐朝,曾涌出无数绘画人才。而在一众画坛人杰中,备受后人尊崇、最为人所称道的便是吴道子。

吴道子,被后世尊为“画圣”,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文人画吴道子(绘画大家之吴道子)(1)

吴道子塑像(图自图虫网)

声名鹊起,入宫作画

承载着后世万千赞言的吴道子,与很多艺术大师不同。他并非出身名门望族,也不曾受过贵族教育,仅凭满腹的才华和志气,在人才辈出的唐朝扬名立世。

吴道子从小无父无母,生活穷困。早年间,跟随著名书法家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后改学绘画。

书法的用笔、布局与结构,和绘画多少有相通之处。

张旭擅长狂草,行笔矫健。吴道子得其真传,将所习得的书法技巧在绘画中运用得淋漓尽致,作画的笔力更为强劲,运笔之间颇有草书的风范。

文人画吴道子(绘画大家之吴道子)(2)

观音菩萨像拓

吴道子也曾做过几年小官,但自觉“无趣”,辞官后在东都洛阳“浪迹”。

在繁华的洛阳城,吴道子观摩了无数先人的画作,尤为欣赏张僧繇的画技,并视其为老师。难能可贵的是,吴道子在承袭张僧繇的绘画法则的同时,又能不受其技巧的约束。

吴道子时常随着自己的心意,在寺观等地创作新壁画。

据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狱变相》闻名于世,还流传有《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等摹本。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亦被认为是他的画风。

文人画吴道子(绘画大家之吴道子)(3)

宝积宾伽罗佛像

吴道子所做的卷轴画也相当丰富,如《送子天王图》、《八十七神仙卷》等。

渐渐地,吴道子赢得了民间众人的赞誉,在画坛上有了些许名气。唐玄宗听闻,便召其入宫供奉,并命他“非有诏不得画”。珍贵性与稀缺性给吴道子的画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世人更是期待他的作品。

有一回,唐玄宗一时兴起,命吴道子赴嘉陵江写生,绘出山清水秀的蜀中美景。

但吴道子到了嘉陵江之后,并未动一纸一笔。他只管在江中纵情享受,任由一山一水从眼前掠过。待他回朝,唐玄宗问起画作进展。他回应道:“臣无粉本,并记在心。”

说罢,吴道子拿起笔,当场在殿壁将印刻在心中的美景细细绘来。三百余里山水胜景,吴道子在一日而成。其一丘一壑,皆引人入胜,远胜实景。

此前,画家李思训也曾为嘉陵江作画,但用时数月,作品也不及吴道子的精妙。唐玄宗不禁赞叹:“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

善用线条,独具特色

唐朝初期,画作多呈富丽、多彩之状,以浓厚的重彩修饰人物、风景等图。吴道子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规律。

吴道子作画时,喜用线条,不重色彩。以往中国画的线条仅起到勾勒外部形态的作用,而吴道子却可熟练地利用线条,使之或粗或细,呈现不同形态。最终线条结合,竟有立体感,延伸了线条的表现力。

米芾将吴道子笔下的线条称为“莼菜条”,意指吴道子所绘的线条足够流利、圆润、有劲,又有凹凸感、节奏感与松弛度。可以说,吴道子对于线条的掌控,改变了当时世人对线条的固有印象,大大提升了线条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和作用。

吴道子画人物时,以多变的线条加以表现,衣裙常有飘逸之感。故有美言赞称:“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文人画吴道子(绘画大家之吴道子)(4)

文人画吴道子(绘画大家之吴道子)(5)

送子天王图局部(宋摹本,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因吴道子仅使用线条便可绘出百般姿态,他的画作多为白描。就连创作壁画时,也是他先以线条勾勒出模样,再由弟子填染色彩。而弟子们常常惊叹于师父精妙绝伦的画技,仅填充淡彩,以保持原有的意蕴。

张彦远称吴道子为“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可见他在古今画坛中难以超越的地位。

而吴道子从不为这些世名所累。为弘扬绘画艺术,他悉心教育弟子,竭尽所能,将毕生所知传授给后人。

吴道子一生专注于绘画,在画作上求新求变,常有创新,突破旧有的美学标准,创立了新的绘画形式,给后来中国画的创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吴道子无愧盛名,真乃千古画圣,百代师祖!

来源: 腾讯网、中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