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工作日都有哪几天(前半生献给了富士康走时才发现静好是片刻)

在富士康工作了14年可以说把前半生献给了这个公司,离开就像一次出狱,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如果你有时间听听我的故事.

2021年8月17日,我去人资上交了自己的厂牌,换到了一张薄薄的离职证明,14年零一个月的时光仿佛一下子被压缩在那张纸中,随着印章的落下,我在富士康的搬砖生活正式结束。

走出公司大门的时候,门卫看了一眼离职证明,有点吃惊:“你是07年来的?”可能在他眼中,我干了这么久还要走,有点可惜吧。我苦笑:“是啊,十几年了,终于走了。”这份鸡肋工作,辞就辞了,不足为外人道也。站在门口回看了一眼挂着“烟台综合保税区”牌子的厂区大门,转身离开。

富士康工作日都有哪几天(前半生献给了富士康走时才发现静好是片刻)(1)

在回家的车上,想起这个挂羊头卖狗肉的招牌,不觉就回想起当年进富士康的一幕一幕:什么世界五百强,什么外资企业,什么TW首富GTM开设的公司......这些年看透了这些虚头巴脑的文字其实跟普通的打工人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在刚毕业并且工作还没有着落的当年,这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在刚离校的那几天,不停听说班里的谁谁谁刚进富士康的消息,其实有点羡慕也有点心动,于是揣了一页简历,就去了当年还在南大街的人才市场。富士康的摊位前人头攒动,我好不容易挤到最前面,看清了它招聘简章上的内容后,瞬间自信:它写有一条大学英语4级。我就直接跟招聘的人说,我大学英语6级过了,成绩是多少。那人接过我的简历,看了一眼就说,行,你明天来面试吧。就这么简单的,我的一只脚踏进了富士康的大门。

面试的过程也出人意料的简单,那个叫LSJ的主管只考了一个问题:一张图,让我写出传递函数。这在当年刚毕业的专业知识还在巅峰时期的我眼中,简直是信手拈来,于是面试顺利完成,7月9号,正式入职富士康了。

初入富士康的多数人应该都是和我一样懵懂的,一来是从学生到工人角色转换的冲击,二来就是它的企业文化让人在短时间内很难搞懂。等级森严的所谓“师级干部”资位职位体系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富士康工作多年的人搞不清楚这套体系的也大有人在。下图,左侧是资位,右侧是职位,一般来说,资位和职位会一一对应,但是例外也不少,最常见的就是很多人只有资位而没有职位。当年的就业行情下,产线作业员从员1到员3,大学专科毕业入职是预师一,本科预师二,硕士烟酒僧预师三,再往上,念到博士水平的人,基本上不会有人来这样的代工厂了吧。这几年随着大学毕业生越来越不值钱,新人的起始资位也普遍下滑一级。

在工作中使用到的电脑,文件,表格等,全都是繁体字,这一点也需要花时间去接受。我入职的部门,完整名称一直到一年以后才靠自己观察而得知。这期间,慢慢理解了很多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对很多东西叫法的差异:大陆人=中干,台湾人=台干,同事=同仁,表格=表纸(很多湾湾平翘舌音不分,就会变成一个很不文明的发音),打印机=印表机,模拟=类比,数字=数位,文件=档案,培训=教育训练,画图=小画家,计算器=小算盘,邮箱=notes,ppt=投影片,光驱=光碟机,二=饿,垃圾=乐色,等等。各种夹杂着不规范发音的英语的对话也是一种日常,在见识了部门的老员工用英语写出来的报告文件后,真正理解到了什么叫“文章硬如铁,读来满嘴血”,也终于明白为何当初投简历时只说了一句我英语6级过了就直接进了面试环节。

虽然面试内容跟自动控制相关,但是真正开始干活才会发现,学校学到的那些东西,基本上是没有用得上的机会的。我的部门全称是硬体设计部伺服设计验证课,简称伺服。伺服这个词,足够让人一脸懵逼,一个自动控制里很宽泛的概念,泛指使物体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输出,能够跟随输入量(或给定值)的任意变化而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被用来称呼一个只会做光驱控制设计验证的部门,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让人以为伺服专指光驱伺服。当初并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工作,会让我的路越走越窄,只是觉得莫名的高大上。

这份工作让我开始了整天与光盘,PS2游戏机,示波器为伴的搬砖生活。2007年,DVD的标准规格已经面世十余年,2000年上市的PS2游戏机也已经出了几个世代,光盘存储方兴未艾。我也努力地学习着与之相关的一切知识,各种CD,DVD光盘,示波器,电子元件等等。一个月之后的8月11日,拿到了人生的第一笔薪水,7月份只上了不到20天班所拿到的薪水说实话让没见过世面的我有点小富即安。叫上几个同事就去了公司隔壁的河北村一个小酒馆,从此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工资后去那个小酒馆吃顿饭几乎成了惯例。现在看来,那点微薄的薪水和逼仄的小酒馆,其实承载了生活中为数不多的一点亮色。

住在公司提供的集体宿舍,下了班以后常常不愿回去,就去宿舍区南侧那条黄金河岸边发呆。那几年算得上是烟台富士康的黄金时期,据说整个园区有8万多人。崎岖的河岸边,散步闲逛的人其实很多,有点离群索居的我常常是找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坐在河边,看着西下的夕阳带着大朵大朵的云彩慢慢躲到远方的磁山后面去,胡思乱想。周末呆在宿舍无聊的时候就去宿舍楼顶看远处的大海。那个时候,宿舍楼顶是开放的,可以随便上去晾晒放风,后来的某一年,接连出了13人跳楼自杀事件以后,楼顶就慢慢被管控住了,并且加装了钢筋护栏,完全向监狱的配置看齐。206国道的对面,现在盖起澎湖湾小区的这个位置还是一大片荒地,越过荒地是防护林带,再远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和芝罘岛西海岸。

搬砖时间太久远,要是按照时间线来写的话很容易变成流水账,就挑一些事情来说一下吧。

1.企业文化

记得几年以前在离职系统里看到一个自动化部门同仁的辞职报告里有这么一句话:企业文化的噱头做的不错,可惜的是只开花,从来都结不出果实来。深以为然。富士康做过的虎头蛇尾的事情,数也数不过来。

2.品牌

刚进富士康的时候台干朝我们灌输的理念是富士康没有品牌。其实,这完全是睁眼说瞎话,我读大学的时候逛科技市场就经常可以见到FOXCONN品牌的主板,机箱等电脑配件。入职过了没多久,就听说富士康烟台园区某某产品处是做主板的,某某产品处是做显卡的,要在市场上打出富士康自己的品牌和口碑。然后就是有那么几天的时间,台干要求园区所有同仁都不允许穿颜色鲜艳的衣服,红色绝对禁止,但是却不知道原因是什么。多方打听得知原来是富士康创始人GTM的弟弟因某种血液肿瘤去世了,之前曾悬赏千万寻找合适的骨髓配型也没有成功。随着这件事的结束,富士康自有品牌这个事,再也没了消息。

3.万马奔腾,飞虎乐购,富连网,富利购,淘富成真

有那么一段时间,富士康疯魔一样地推行电商,线上以飞虎乐购为主,线下万马奔腾提货,号称要在几年以内把万马奔腾体验店开到几万家,并且大张旗鼓地动员员工返乡创业加入万马奔腾。事实是飞虎乐购上的商品,全部价格虚高,物也不美价更不廉,更不要说差评屏蔽等各种骚操作屡见不鲜,在大电商赢者通吃的格局下,完全没有一丝的存在感,后来飞虎乐购面向的对象逐渐变成了以富士康员工为主,在严格封锁外网的情况下,把加价玩出了新的高度,反正富士康厂内的人,既上不了外网比价,更带不了手机逛TB。这么多年下来,先后改了几次名,从飞虎乐购到富连网,居然一直苟延残喘到现在,又在微信上搞了一个富利购的微商平台,基本上除了内部推荐发放的购物卡消费以外,门可罗雀。

眼看自营电商成了扶不起的阿斗,高层台干又抛出一个新的概念:淘富成真。这是一个更加没有存在感的措施,以致于绝大多数员工听了在台干口中说出来的“掏富成真”根本就是一脸懵逼。

4.百万机器人

2014年前后,富士康先后发生了13连跳的杯具事故,对整个集团的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甚至每次跟家里的亲戚提起富士康,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那个跳楼的公司。。。。高层甚至去某寺庙请了得道高僧去深圳总部做法超度冤死的跳楼员工。郭台铭当时提出了一个争议很大的理论:人都是动物,富士康有百万员工,也就是百万的动物,如何管理这些动物是个很大难题。为了减少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要大规模推广机器人的使用,尽量减少生产线上“动物”的存在。于是整个集团,从上到下,开始大力推广自动化,那个名叫FoxBot的机器人也做了出来,其实充其量也就是个机械手臂。理想总是丰满的,想把这个所谓的机器人导入到生产线上的想法很快被各家客户打脸,苹果只用自研,索尼指定必须使用三菱,原因是富士康自制的机械手臂无论是精度,可靠性还是负载能力,都不是很能打。于是,百万机器人的计划,也就这么静悄悄地没人再提了。至于帮软银代工的那款名叫Pepper的机器人,虽然整天喊着富士康自研,其实只要习惯了那套自吹自擂的做法,看它从软件到硬件除了法国人就是日本人,也就不觉得有太多槽点了。

4.摸彩

摸彩这个事,曾经上过正经媒体报道的,虽然大家也都清楚所谓的媒体报导,十九是一场自导自演的闹剧罢了。即使如此,噱头十足的摸彩也停办好多年了。最近这些年,烟台富士康仿佛套上了一个魔咒,整天各种cost down喊得山响,几乎所有的政策制定都以削减成本为前提,摸彩这种需要花很多钱的活动,被砍掉也就不足为奇了。cost down最简单粗暴却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管控加班,严格管控加班。去年的年终大会上某台干高层还大言不惭地吹嘘这一年通过管控加班削减了几个亿的成本。就像是一条已经失去了源头活水的河流,希望它源远流长却不想办法怎么开源,而整天各种微操节流薅员工的羊毛,这条河早晚逃不掉断流的命运。

5.加班

说起加班,富士康的加班政策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地压榨员工的典范。核心要义就是通过把底薪订得很低让员工不得不“自愿”加班来保证自己的收入同时为工厂创造更多的价值。说白了就是通过加班,用4个人的工资招3个人来干6个人的活。加班的报酬是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的,但是加班的安排却大有学问。员工分直接人员和间接人员,直接人员意思就是跟生产线直接相关的那帮人,加班基本不太受到管控,同级别的直接人员收入基本要比间接人员高不少。间接人员在加班上又分师1~师3以及师4以上,在管控上限的前提之下形成了一个潜规则:师1~师3正常工作日加班,师4 的垄断单位价值更高的周末加班,资位越高的人越会垄断,毕竟周末一天的加班往往是1000 的真金白银。

这种潜规则下面,会有两种情况出现:

1.师3的人并不期望自己升到师4,因为周末加班经常是僧多粥少,并且,没了平时的加班收入,虽然资位晋升了,但是收入却是下降的。

2.师4 的人,因为没有平时加班的配额,为了自己的晋升前途(评晋升的时候工时数是个重要的参考),即使不加班,下了班也要在公司耗着,你能呆到7点下班我就能呆到8点,疯狂内卷,于是那些平时下班早的人,不但周末加班不给安排,更是前途无亮。

6.安全

不得不说,富士康其实是把员工当成贼来防的。几乎每个车间和办公室门口都有安检门或者手持金属探测器的门卫,依次检查进出的每一个师五以下的人。进,金属探测器扫一遍,出,再来一遍。我感觉那些负责扫描的小姑娘一个个都练出了麒麟臂。但凡身上有个零食香烟打火机,U盘钥匙螺丝钉都能妥妥地被查出来。这是办公室的情况,车间直接使用安检门,不能穿有金属的衣服,女生的内衣钢圈也不行,要甚至要解下腰带(腰带扣是金属的)。不小心带了所谓违禁物品被查出来以后就要给负责“安检”的人带来绩效了,要在她的指导下写自述材料,然后开始论罪处罚的流程。智能手机是严格禁止的,即使有稍微宽松的办公室,也要用易碎贴糊住前后摄像头,搞得好像这个代工厂有多少机密会被拍走似的。即使是那种纯按键的非智能机,也需要经过富士康安全部门的审查,备案贴标签以后才可以携带。不让带智能手机这种倒行逆施的手段,简直天怒人怨,于是很多人一上班就干脆失联,不让我用手机,你也找不着我。再就是每个办公室门口的“机窝”常年很热闹,都是过去刷手机的。电脑是被严格管控的,BIOS有密码,不能自己装系统,取消管理员权限,所有需要安装的软件都无权限,加入网域集中管理,禁掉USB接口,不能连接外网,不能自己添加任何需要驱动的硬件,拔掉笔记本电脑的无线网卡,禁掉摄像头,安装好几款监控软件,使用指定的桌面背景图片,开机弹出好几条宣传自营电商的广告,基本上机械硬盘电脑开机时间都是好几分钟起步,SSD机型也能到1分钟以上,活生生把一台好好的电脑给搞成残血。资讯安全部门会定期不定期地抽查电脑完成KPI,一旦被查到违规又会惹上一连串的麻烦。

7.迷信

蛙岛大概是全中国最迷信的一个省了,而对于烟台富士康来说,每年两次的祭拜活动是雷打不动的:年初开工祭祀,年中中元节祭祀。每次祭祀之前都会有比较正式的通知,会说明最佳时辰,生肖相冲,如何站位,走位,焚香,祷祝词,祭品种类,摆放等等注意事项。除此之外,各种迷信行为也是屡见不鲜。前面提到的找得道高僧超度跳楼员工就是一个例子。

8.研发

不得不说,研发这碗迷魂汤对很多人来说还是很有迷惑性的,尤其是对那些刚毕业的大雪参来说。刚进富士康的时候台干就拿研发来给我们这些职场新鲜人洗脑,什么A类职系,什么十几薪等等。那时候根本不会去想在一个靠代工赚钱的企业,哪里能有什么研发,即使有一点研发边角料的活,在制造工厂里能受多少重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所谓的研发,收入完全被生产碾压。但是人总是需要一点自我麻醉的,即使这样,每到生产旺季让所谓的研发去支援产线干活还是有很多人各种不愿意。这个时候的台干就又会拿出一幅双标的嘴脸,什么共体时艰啊,什么增加收入啊,反正就是不提所谓的研发其实是收入最低的。很多所谓的研发被洗脑洗的时间长了就真的有了一张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和蜜汁自信:看不上gwy,看不上syb,看不上这家公司,看不上那家公司,在他们的眼中仿佛全世界就富士康是最懂研发。后来紧跟时代潮流甚至还喊出了8K 5G AIoT的口号,仿佛这些东西都是富士康自己研发出来的一般,醉人。

9.支援产线

不得不说,办公室人员支援产线是富士康每年必然上演的一出戏码。消费性电子产品就是这样,每年欧美市场下半年的黑色星期五,网购星期一,圣诞节和新年的购物旺季到来之前都要支援产线来囤货保证顺利出货。而在这之前的半年多的淡季里,因为订单量的减少,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强力管控加班,收入锐减之下,很多人都已经离职,旺季到来之前,无论是产线还是办公室,其实都处于缺少人力的状态。于是为了保证产线的生产,人资就开始动(强)员(迫)办公室人员去产线干活,美其名曰支援产线。一般来说都是要求间接人力里的所有员级和师1到师3无条件服从。其实,这就造成了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状态。产线是24小时不停工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很多人是无法承受夜班,这些人就抗拒支援产线。另外一些人因为淡季收入锐减,而去了产线可以加班多赚点钱,就踊跃报名。再就是那些刚入职不久的所谓新干班或者菁干班们,觉得你们不是整天号称研发嘛,这其实是让人跪着挣这一点钱,坚决不从。一顿操作下来,本来在员工心目中就少的可怜的那点归属感就几乎荡然无存了。

10.方言

虽然高层一直在喊人才本土化的口号,但是自始至终台干们都对中干充满了十足的戒心。几乎每个有中干在场的场合,台干之间相互交流一定是要用他们的方言的。说实话,闽南语对于绝大多数大陆人来说不啻一门外语,足以让人一脸懵逼,有的时候不得不佩服他们那种随心所欲切换方言和台普的能力。另外由于蛙岛历史上曾经被倭国殖民过很长时间,台湾人之中懂倭语的人很多,面对鬼子时他们往往也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倭语沟通。据说某个厂区曾经招收过一个福建人,能够毫无障碍地听懂台干们的方言交谈从而知道了一些他们不愿意让大陆人知道的东西,这件事以后,富士康就很少再招福建人了,确实,在我当年看到的烟台园区几万人的资料里,只有那么一两个福建人。

11.食物

早几年大陆的经济确实还不够强,台干们面对大陆人优越感满满:购物要打车去莱山区鬼子开的佳世客,下馆子要吃倭料棒子餐,甚至以从来不吃大陆的零食为荣,每次从蛙岛来大陆都要背满满一大包蛙岛产的面包,后来那个搞抬毒的85℃来了大陆,帮他们省了搬运的动作。有那么一段时间,蛙岛的塑化剂和地沟油事件曝光以后,这些台干没少私底下被我们耻笑。康师傅开的私房牛肉面和德克士也曾经在富士康大陆各厂区遍地开花,并且深受台干们的喜爱。自从康师傅用饲料油制作方便面这个事情被捅出以后几乎所有园区内的这两家快餐店都被清理了出去。说起零食,曾经有个台干从蛙岛不远千里带了黄飞红麻辣花生分给我们吃,说这是来自宝岛的美味,简直能笑死人。还有从那边带过来的豆干,仔细一看居然是转基因大豆制作,不知道这算是投毒呢还是分享美味。随着这几年大陆的发展,部分台湾人慢慢意识到了蛙岛已经开始落后,比如没有便利的移动支付就让他们回去以后很不习惯。加上现在蛙岛莱猪遍地,更是让他们没了嘲笑大陆食安的资格。GTM宣布竞选的那一年,为了拉到蛙岛农民的选票,以永龄基金会的名义采购了很多蛙岛的水果像芭乐,凤梨之类助农,可是转身就把这些东西运到了大陆,强迫员工以远高出超市的价格内购,就这样,名,利和选票三收。说实话,当时他们贩来的凤梨,口感很一般,芭乐也是那种最普通的白肉,渣特别多,吃得人一言难尽。

12.风花雪月

很多台干来大陆出差,在这边一呆就是至少一个月,甚至半年一年的也有,年富力强,并且深受倭国文化的熏陶的单身男,来了大陆要是真的能管住下半身那倒是真的有鬼了。说实话,大龄单身台干在富士康真不算少,这些人之中,有的就在大陆找个女朋友,或者炮友,也有一些人就流连于花街柳巷之类的场所,时间一久,烟台都无处安放这些人了,于是就有人打车去隔壁威海消遣。

13.园区

资本总是逐利的。据说当年烟台富士康落户的时候享受到的优惠条件是税收三免两减半。乘着这股优惠,富士康大兴土木建了3个厂区,就是所谓的A区,E区和八角厂区并且还有大片的扩张预留地。随着优惠到期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摊子还是那么大,但是闲置的厂房却越来越多了,一方面是招不到足够的人力,另外一方面就是搬迁到了下一个能提供优惠政策的地方。当年从深圳搬烟台,从烟台搬武汉,从烟台搬越南和马来西亚。慢慢地,烟台厂区的人数从巅峰时期的将近10W下降到了2W多。为了迎合川宝制造业回流M国的号召,当年GTM还大张旗鼓地在M国的威斯康星州建设号称雇佣几万人的先进面板厂。没想到新冠疫情狠狠地扇了计划大肆转移产能的富士康的脸,无论是越南,印度还是马来西亚,都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制造的要求,M国就更是想都不要想了。

14.宿舍

我在富士康的宿舍住了4年有余。当年从学校出来以后工作没有着落寄居在小旅馆的窘境里,富士康提供给了我一方睡觉的地方和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打心里还是对这个公司有一些感激。4年间,搬了差不多七八次宿舍,每次搬家都会有意无意地丢一些东西,我的献血证就是这么弄丢了。在富士康的员工活动中心曾经献过2次血,加上大学期间和在开发区彩云城流动采血车献的,总共有1500毫升以上,遗憾的是现在献血系统可以联网查询了,我在富士康献的2次血却毫无记录。富士康当年辉煌的时候建了几十栋宿舍楼,根据员工的级别不同,有单人间,双人间,4人间,8人间。后来大量闲置,为了盘活这些宿舍,就对外出租,很多开发区的企业就租下它的宿舍以后重新装修给自己公司的员工居住。住在宿舍的那段日子,每天重复着宿舍,食堂,办公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加上同一宿舍的还有大学同学,有点像回到了上大学的日子,不同的是这种日子单调而枯燥。当年写《怀念宿舍》的时候就觉得这段时间乏善可陈,没什么好写的。

15.圈钱

中国的股市约等于故事。这句话好像是当年工业富联上市前期一个高管说过,后来乘着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东风,富士康硬生生地把自己套上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并且成功地卖到了A股市场上,钱是圈到了不少,并且在高位套牢一票韭菜。故事讲的好,并没有给它在股市上带来多大的好,常年徘徊在13,4元左右的股价就是活生生的证据,故事变成了事故。窥一斑而知全豹,就我从2018年到现在的观察,工业互联网在它的产线上应用的极少,我觉得这应该跟它人力密集型工厂的体质有关。至于成果嘛,最多也就是让机器自动拧个螺丝,自动包装堆栈,自走小车AGV之类的行业成熟解决方案,甚至根本都不是富士康自研,外购来的整体方案,机器间的互联互通少之又少,算是工业互联网的擦边球吧。

16.班车

入职富士康的前几年一直住宿舍,对于公司有没有班车这个事情其实无感,后来出去自己住以后发现几乎开发区所有能叫得上名字的大一点的企业全都有班车,而富士康从来都没有免费班车,仅有的班车玩出了花,叫爱心直通车,其实就是租了几辆公交公司的车定点从几个员工居住相对集中的小区发往富士康厂区,要刷厂牌乘车,每次一元,真的是爱心满满。后来经济不景气以后干脆所有的爱心直通车都给取消了。公司里资位在师四以上的员工可以乘坐更高级的干部班车,同样,每次1元。这种收费的班车,真的让人有种苍蝇腿也是肉的感觉,又当又立。从去年初动离职的念头开始,就一直在设想当我真正离开这个地方后会不会有一点怀念。从那时开始,每天早上到了公司之后我就会沿着厂区外圈转上一圈,一年多以来,走遍了很多角落,大量闲置的厂房,荒芜的花园,高大的白杨树,也拍下了很多照片,这些照片可能会在未来某一个时间,忽然被翻看,感慨一下在这里度过的十几年搬砖岁月吧。就像我在辞职报告里说的那样,富士康是一棵大树,也是一座城堡,但更像是一座监狱,在它给我提供遮风挡雨的庇护的同时也会让我屡屡觉得与这个社会脱节。写了这么些字,并且还是吐槽成分居多,虽然现在已经离开了富士康,但它毕竟给了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教会了我许多傍身的知识,对于它,依然有种很复杂的感情,一些感念,一些不舍,离开后又觉得一丝后怕和庆幸。不管怎么说,一别两宽,江湖不远,有缘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