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为什么不取诸侯 袁绍为何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

电视剧《新三国》中曾有这样一个桥段,在一片断壁残垣的宫阙之内,一群衣衫褴褛的人,围着一个青年,这个青年正狼吞虎咽地啃着一个小小的窝窝头。忽然有人报告,追兵来了,这群人突然如惊弓之鸟一般,可事情反转了,来的不是追兵,而是救兵,于是很多人猜测,应该是袁绍,他家四世三公,深受大汉皇恩,现在非但兵多将广,而且还是近水楼台,当然会是他,可谁也没想到,来的并不是袁绍,而是乱之奸雄曹孟德。

在谈及在北方大地之上,曹操与袁绍那一场你死我活得较量之时,曹操之所以笑到最后,就是因为曹操机敏,反应快,兖州治中从事毛玠,一说“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他一点就通,还立刻行动起来,捷足先登上了抢上了第一柱龙头香。而袁绍呢?娃是个好娃,就是反应慢了些,你看,谋士沮授也曾向他建议,“奉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他他就是不听,曹操将天子抢过去了,有了点小发展,他又懊悔无比,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说我这里好吃好喝还没大洪水,要不将天子迁到甄城,咱哥俩共同侍天子,重做好基友?不料,他接到了一封诏书,诏书的措辞非常强硬:“甄城虽好,你的实力也够,可当初朕被迫漂泊流浪的时候,怎么不见你前来勤王呢?”

袁绍为什么不取诸侯 袁绍为何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1)

众人都以为,袁绍的失策,就在于没有“挟天子”,当真是蠢得可爱,其实,如果仔细分析曹操和袁绍的处境,其创业团队人马构成等,就会发现,袁绍或许蠢,但这件事情他只是没处理好。

很多人理解“挟天子以令诸侯”都觉得,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加减法,挟了,一本万利,不挟,一落千丈,其实这个认识本身就有问题,投资界一条铁律,高收益往往都是伴随着高风险,这件事也不例外,它是有着相当高的风险的,而且越到后面,风险系数会越高,难道大家没看到,曹操后期大开杀戒,很多都与囚禁在他手里的天子有关,比如说伏皇后一家,刘备等人曾参与的“衣带诏”等事件,哪一个不是打着“清君之策,匡复汉室”的旗号进行,这些反叛性的活动,此起彼伏,搞得曹操那叫一个焦头烂额,他只有杀杀杀,大汉第一名儒—孔融,杀!甚至最后自己手下顶级谋士—荀彧叔侄,也被他逼死,无他,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家族数百年都是大汉士族,熟读孔孟之书,渴望世界和平和稳定,可又身逢乱世,自身又没有那个能力,只能寄希望又跟他们一样的英雄人物,“保境安民”、“匡扶汉室,”,刘备等人打的就是这个旗号,目的也一样,争取士族的支持,可这些人,至少明面上,只能支持他“匡扶汉室”,因为这涉及到他们自身的核心利益,那就是你一群几百年来都高喊“忠君爱国”、“忠孝两全”的群体,去支持乱贼,以后还怎么混?

袁绍为什么不取诸侯 袁绍为何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2)

相对于袁绍,曹操更需要“奉”天子,注意是“奉”而不是挟,为何?如果都是创业型的队伍,那么两者队伍的构成不同,袁绍出身名门,祖上“四世三公”,门生故官遍布天下,他之所以发展迅速,短时间内拥有青、徐、、并、冀四州之地,并不是他打仗又多厉害,而是庞大的士族群体对他的依附。曹操却不同,他出生是“阉人之后”,士族之人,本来就心气傲,平时就不怎么瞧得起这群阉人,何况在东汉末年,曾爆发过惨烈的党禁之祸,更加深了士人对阉人这个群体的蔑视,而曹操不但出身是,更加之身上还具有阉人所特有的“凶残狡诈”,你让士人群体如何投他? 这点决定了曹操的创业队伍,主要以寒门出身为主,这个群体,于天子之间还隔着“士族官僚”这一群体,其所在阶层并不于天子直接打交道。对天子倒是没多深的感情,比如说曹操就曾自夸“拔乐进于行伍,识许褚于田野”,可跟着曹操建功立业,改变自身和家族的命运,实现阶层跃迁,却是相当的热情。

可寒门士兵,只能保证你给他理想和希望,给他机会,他们为实现阶层跃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可争夺天下,需要这样的一支具有战斗力的队伍,可更需要征伐天下的智慧与谋略,能治理各种事物的人才啊,这个群体以士族之人为主。

袁绍为什么不取诸侯 袁绍为何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3)

曹操举起天子的大旗,根本就令不了诸侯,袁绍听他的吗,袁术会听他的吗?刘表、公孙瓒会听他的吗?吕布会听他的吗?有枪就是草头王,除了给予封赏,其他要他们出钱出力的事,肯定不会有人听。其实,曹操拿着天子,最大的收获就是士人和豪杰比如说蜀汉五虎将之一的关羽,曾经被曹操擒获,曹操有很大的诚意让他投降,并不吝啬高官厚禄,可关羽熟知春秋大义,如果说投降曹操,他以后怎么出去见人?张辽就看出了这点,直接告诉关羽,你投降的并不是曹操,你是归汉,为大汉王朝效力啊,曹丞相也是啊,这才让关羽能安心地投降。至少在逻辑上能解释得通,再比如说孔融等人,你让他投奔曹操,能来吗?可折衷一下,让他投奔大汉,他是能接受的啊,还有很多士族,没那么坚定的信仰,原意是想投奔曹操,跟着吃点香的喝点喝的,升点小官,可又不想折损自己的士族名声,咋办,曹操打起“奉天子”的旗号,这个尴尬就不存在,但这个群体,哪怕是借助你的力量壮大后,一定会反噬曾经的你,因为他们会广泛性要求分享政治权力,而天子就是他们最好的招牌。

袁绍为什么不取诸侯 袁绍为何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4)

挟天子除了越往后,士人群体可能的反噬,其实还有一大风险,天子是天下之尊,一山不容二虎,如果有些楞头青,哪怕你授予官爵,他却还是不愿意给予形式上的尊重,非要跳出来当天子,挑战你手中的天子的合法性呢?比如说“仲氏”皇帝袁术,你该怎么办?这决定了,其他的诸侯可以不理不顾,但是你却一定要去征讨,直至将其消灭,否则,你手里的天子,就会沦为笑话,政治意义大大折扣,这也是为何袁术一冒出来,曹操和刘备就奋力讨,直到将袁术彻底剿灭。可袁绍,他没有这种勇气,那时的他,估计只想先精力剿灭北方幽州的公孙瓒,不想陷入这种被动式的战争中去。

袁绍的模式,就像是一家加盟连锁店,人家看着他广告打得好,品牌价值高,选择了加盟他,新开的店络绎不绝,此时,有一家曾经很大的品牌已经频临破产,而且还债务缠身,官司不断,有人劝他赶紧收购过来,你说他收不收?

他真的缺乏冒险精神,不敢去跨越刀山和火海,只想安安稳稳享收益!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萧玉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