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人士的发展方式(广州五年大变化)
视频:广州市残疾人合唱团合唱《一个也不能少》
对每一个正在追寻梦想的残障人士而言,一座城市的五年变化意味着许多可能性:残疾儿童可以在康复医疗和融合教育支持下快乐成长;残障青年可以在无障碍技术支持下,尽情探索职业生涯发展。
这些美好的可能性离不开现实中的改变。值得关注的是,过去5年,广州残疾人事业纳入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局,残工委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着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记者观察发现,越来越多来自各领域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残疾人事业中,不断普及和倡导社会多方正视残障,保持平等和尊重,并关注每一个个体在“障碍”标签之外的梦想和个人价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在此背景下,包括陈筱(化名)、周桂浩、彭运华、石城川等个体的梦想,正在广州这片温暖的土地上悄然实现。
康复资助承载一个家庭的希望
对陈筱而言,“康复”注定贯穿他的一生。陈筱出生时脑积水,此后影响身体协调能力,出行需要轮椅,还存在读写障碍。母亲知妍(化名)曾一周上三天班,其余时间带孩子治疗,后来直接辞职,成为孩子的全职照顾者。
“陈筱需要言语、物理等一系列治疗,治疗费用不菲,家庭收入全靠丈夫一个人撑着。”她说,“我们衣食住行全省着花,一件新衣服也没买过,都别人送的,所有钱几乎全用到治疗上,还有些支付不过来。”那段时间,是知妍的至暗时刻。
幸运的是,“十三五”期间,市区两级财政按不少于户籍人口4元/人的标准安排残疾人康复资助经费,康复训练标准从1000元/月,提高至1700元/月,提标70%,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实行全额适配。
恰好实现积分入户的知妍和陈筱因此享受到了门类齐全、覆盖全面的残疾人康复资助。知妍说:“这个康复资助已经在经济上雪中送炭了,孩子虽然不能独立行走,但很幸运,现在9岁,正在广州康复实验学校读书,平时则在一旁的广州博爱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尽管人生的路还很漫长,但知妍常常遇到医生和老师分享家庭经验和康复知识,同时也鼓励陈筱探索自己的梦想,“他说想当厨师,他还试过做过一两道菜给大家吃,我们绝对鼓励他——每个梦想都有可能实现,前提是我们相信他。”
通过接受教育看到更多可能性
及时康复,能让身体机能保持一定水平甚至有所恢复。而教育,则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陈筱一样,2006年出生的周桂浩同样面临残障的困扰。他在2岁半时被诊断为孤独症,不久后进入了广州市康纳学校就读。
孤独症孩子个体间及个体内巨大的差异性,给康复和教育带来极大难度,学校为像周桂浩一样的每个孩子进行专业的评估,并根据评估制定了初步的个别康复教育计划,每学期再重新评估并讨论和修改个别计划,以其达到最佳康复教育效果。
3岁8个月,周桂浩终于会开口说话。当他妈妈听到孩子叫的第一声“妈妈”时,又惊又喜,泪流满面,同时也看到了希望所在。后来,学校陈秀娟等美术老师逐步发现了他在绘画方面的潜能,并将他选入美术潜能班。
实际上,不止周桂浩找到了人生的可能性。学校通过搭建普特融合平台,周桂浩与其他3名同学走进白云区平沙培英实验学校,参加融合义卖活动。他们还不时走进广州少儿图书馆、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等不同场所,参加图书整理、长卷绘画等各类活动。
康纳学校办学至今,有100多名孤独症儿童在康纳得到良好的康复教育后顺利回归普通幼儿园和小学就读,2018年起共有62名九年级学生顺利毕业,其中有42名毕业生进入番禺区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海珠区工艺美术学校等多所职校或职中,接受下一阶段的学习。
从职业生涯开始 追寻自己的梦
值得关注的是,提到“残障”,这座城市的人们想到的不再是“帮扶”,而是“平等”。越来越多社会力量支持残障群体平等就业。
其中,位于广州东峻广场的天使餐厅于2016年全国助残日挂牌成为“广州市残疾人就业体验基地”。餐厅有15位听障、智障“天使”员工,他们在特殊改装过的餐厅,体贴周到地为顾客“微笑”服务。
听障天使员工彭运华正是在这里经历了职业生涯的蜕变。他虽然成长于无声的环境里,但喜欢挑战自我,曾在技能赛场上与普通员工比拼,获得区内第一名的战绩。如今,他早已从一名普通员工,晋升成为餐厅的管理组长。
在广州东方文德广场的星巴克手语专题门店,有一半员工是听力障碍咖啡师,门店精心设置了每周手语课堂教学板,通过与广东省聋人协会合作定期组织并举办手语课堂和咖啡教室,以增进不同社群之间的理解和融合,每天吸引了大量的街坊光顾。
而广州维高集团有限公司是广州市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较多的企业之一。如今,广州维高集团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安置近6000人次的残疾人员就业,目前在岗残疾员工395人,占比近30%。同时,该公司还对残疾人生产线进行了自动化改造,以帮助残疾员工适应企业的发展、稳定就业。
无障碍的环境里感受平等和包容
有人就业,也有人创业,投身到无障碍环境建设中。
“其实,广州的无障碍环境近几年一直在提升。”张倩昕,这位先天视力障碍的女生从小随班就读,在完成华南农业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专业研究生学业后,自主创办了广州市融爱社会服务中心。
走过广州大街小巷,进过百户家门,她一直致力于为视障群体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也是在实践过程中,对广州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有了更深感触。她说,广州一直有多方参与到无障碍环境建设中,“能够真真正正让更多残疾人受惠,并向更多人倡导无障碍的观念,让残疾人走出家门。”
过去五年,广州健全完善无障碍法规政策,政府、社会机构、企业和爱心人士集智攻关,加强交通、公共服务场所设施建设,完善无障碍出行,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补齐无障碍短板,并持续全面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多措并举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无障碍环境建设氛围。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苏赞 通讯员 穗残宣
图 视频 通讯员提供
广州日报社全媒体编辑 苏瑞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