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北部都会区新鸿基(新鸿基地产郭炳联)

本报记者 黄琳 赵毅 深圳报道,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香港北部都会区新鸿基?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香港北部都会区新鸿基(新鸿基地产郭炳联)

香港北部都会区新鸿基

本报记者 黄琳 赵毅 深圳报道

2022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新鸿基地产有限公司(00016.HK,以下简称“新鸿基地产”)董事局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此次就重振香港旅游相关产业,更好融入大湾区发展提出建议。

“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香港服务业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今年1月,国家文旅部、粵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公布《粵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城市旅游枢纽及“一程多站”示范核心区。

旅游业作为香港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牵涉贸易、零售、住宿、餐饮、运轮等多行业,对香港经济民生稳定至关重要。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香港经济及旅游相关行业受损严重,旅游及相关产业营业额和就业率持续低迷,在疫情发生后,香港经济恢复尤其是旅游相关产业的恢复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香港旅发局统计数据显示,境外访港数据(内地访港人士约占八成)已连续2年下降超过九成,由疫情前2019年的5591.3万人降至2021年的9.1万人。旅游相关行业就业人数由2019年的42.1万人降至2020年的约37万人,降幅达到12%;旅游相关机构单位数由2019年的4.4万个降至2020年的4.1万个,降幅达7%。

此外,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由2019年的约4311.6亿港元降至2020年的3264.5亿港元,降幅达24%;零售业就业人数亦由2019年的31.5万人降至2020年的28.7万人,降幅达9%。酒店入住率由2019年高峰期的90%以上降至2020年2月份的不足30%;酒店业就业人口亦由2019年的3.4万人降至2020年的0.4万人,降幅高达89%。

种种数据表明香港旅游相关产业亟待重振。除了疫情等因素的影响,郭炳联认为,当前阻碍香港旅游相关产业复苏的原因还在于内地经济实力和居民购买力逐年上升,但海关免税额水准未能与时俱进、做出相应调整等。

基于此,郭炳联以海南省、新加坡、东京湾区等地为参考,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其表示:“可参考海南优惠的免税措施,将免税购物额度放宽至每年每人10万元等相关优惠政策适用于香港。”其建议由国务院港澳办向中央争取,对于进境内地居民旅客携带在香港获取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总值由5000元人民币以内免税扩大至10万元人民币免税额度,以吸引内地旅游来港消费,重振香港旅游相关产业,助推香港成为更好的内循环“参与者”和双循环的“促进者”。

其次,其提出参考新加坡灵活的签证政策,适当放宽大湾区内地居民赴港及外国居民来大湾区旅游的签证安排。建议出入境部门支持大湾区居民赴港和外国居民来大湾区旅游,享有更为灵活宽松的签证安排,包括延长持港澳通行证的大湾区内地居民在港的停留时间,由当前的7日适当延长至14日;可考虑恢复深圳户籍的“一签多行”政策并拓宽至大湾区内地九城。

郭炳联表示,可以考虑批准指定国家人士,若在最近三年有两次以上的大湾区(包括香港)签证记录,即可申请大湾区的多次签证,吸引更多旅客再次到大湾区旅游。

最后,郭炳联建议参考东京湾区的交通管理经验,助推大湾区交通运输系统一体化,深化大湾区9 2城市交通、旅游和消费领域的合作交流。

其表示,国家旅游和交通部门可从以下两方面促进大湾区旅游合作:一是构建大湾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对内,构建更加便捷的大湾区“9 2”交通网络系统,推动香港八达通和内地一卡通的互联互通。让香港市民在内地可使用八达通出行,大湾区内地居民在香港可使用一卡通出行。对外,可适度增加航空口岸开放力度和国际国内航班班次,共建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

二是从“9 2”城市原生特色资源出发,推出有特色有创意的大湾区旅游项目。可在香港推出购物自由行旅游线路;在澳门推出休闲体验专线;针对广东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推出“岭南文化”等精品路线产品。

(编辑:赵毅 校对:颜京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