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宁博讲堂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

腊八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宁博讲堂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1)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中国人简称“腊八”。中国远古时代的一种祭礼称腊,也就是人们常在冬月用猎获的禽兽祭祀先人以祈福避灾,称之为“腊月”。猎、腊古时相通。后来便将十二月称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一天称为“腊日”。腊日当时并不固定在腊月初八。从先秦起,被当作“年节”欢度。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不过在这一天并不吃腊八粥,而只是作为祭祀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时,才将腊月初八日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并祈求丰收和吉祥。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俗称“腊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俗语有云,“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是过年开始的标志。

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粥

我国喝腊八粥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全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宁博讲堂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2)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宁博讲堂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3)

腊八蒜

腊八蒜,又称腊八醋,是腊八这天用米醋泡制去皮的蒜辩,保存到除夕启封,正好可以食用。醋则酸甜香辣,蒜则湛青翠绿,是春节期间的餐桌佳品。古代年关前,是各行各业年终清算结账的时节,要把一年的盈亏丰欠算出来,但是临近春节,登门讨账,显得不近人情,于是借“蒜”、“算”同音,债主们便用送腊八蒜给债务人的方式催债。债务人见到腊八蒜,也就心照不宣,明白债主是在催还债务了。

因此,北京还流传了这样一句俗谚:“腊八蒜、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

腊八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宁博讲堂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4)

腊八面

在甘肃庆阳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这是因为以前中国北方一些地区不产或少产大米,人们不吃腊八粥而吃腊八面。以面和各种豆类(红豆为主)为原料,面需做成韭叶面(韭菜叶的宽度相等的面条)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腊八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宁博讲堂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5)

腊酒

民间自古流行在腊月酿制“腊酒”,这种风俗可以追溯到周代,称为酿制“春酒”。腊月酿酒的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数千年未断。酿酒所用原料南北不同,南方多以糯米,北方多用杂粮,陕北等地区还有一种用糜子制作的稠酒,过年时用来招待客人,加热饮用,暖身开胃。因为所酿之酒是在腊月制作,所以名为“腊酒”。陆游诗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的就是这一饮食习俗。

腊八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宁博讲堂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6)

麦仁饭

腊八,青海的很多农村会举行祭祀和庆祝,大家都吃麦仁饭。青海的老人们流传着一句话:“吃了麦仁饭,天天忙过年。”传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随着时间的推移,青海自然条件的特点,后来麦仁粥就演变成了青海的麦仁饭。现在,麦仁饭已成为青海的一道特色美食。

腊八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宁博讲堂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7)

腊八节的传说

腊八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宁博讲堂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8)

传说一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宁博讲堂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9)

传说二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恶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宁博讲堂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10)

传说三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宁博讲堂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11)

宁县博物馆 王娟

文字、图片来自网上整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