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话方言(福建风情揭秘福建方言)

福建人的祖先是古时候避乱入闽的北方汉民,这是既定的事实;福建人所操的地方方言,是古代中原官话的遗留,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如今,关于“福建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是福建人津津乐道的议题。福州人觉得福州话是纯正的古汉语,闽南人觉得闽南语是正宗的古汉语,但是除了福州话与闽南话,福建还有数以千计的方言。

那么,哪种福建方言是古汉语的代表呢?

福建话方言(福建风情揭秘福建方言)(1)

闽方言的形成

中原汉民入闽始于汉晋时期,延绵不断两千多年。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出发地、不同迁徙路线的中原汉民,带进福建的官话也都不一样。到了宋代,随着中原汉民人数的增多,诸多不同方言在融合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福建初步形成了八个方言区(如下图)。宋代以后,福建各方言虽然也在变化,但是基本格局就已经定下来了。

这些个方言,因为古代福建各地之间地理隔绝、交通阻塞的缘故,故而自成一系,互不相通。可以说,这些方言都是经过数种古代汉语的融合、整合而成的。因此,没有一种福建方言是纯正的古代汉语,只能说是含有古汉语元素。

那我们又该如何客观地去理解“闽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这句话呢?

福建话方言(福建风情揭秘福建方言)(2)

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用来互相沟通的,它是一种渠道,但是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口语、书面语、手语等,方言就是属于一种口语。

当我们要描述一个事物或事件时候,就需要用语言来表达。福建方言作为一种口语,口音因地而异,但是其中深层的意义是福建方言在使用中的表达形态。

福建话方言(福建风情揭秘福建方言)(3)

福建方言的形态

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是没有文字的,但是大部分福建方言是有文字而且互通的,它不是现代汉语,而是古代汉语形态。

举个例子,我们普通话说“他站在厨房用筷子吃粥”,如果用福建各地方言来描述,会有许多种发音。但是如果翻译成文字的话,大部分方言可以翻译成“伊企灶前使箸食糜”,是否有种文言文的味道?

伊为“他”,《字彙·人部》云:“伊,又彼也。”

企为“站着”,《汉书.高帝纪上》云:“日夜企而望归。”

灶前为“厨房”,《说文》云:“灶,炊穴也。”

使为“使用”,《五人墓碑记》云:“人皆得以隶使之。”

箸为“筷子”,《说文》云:“箸,饭也,从竹者声。”

食为“吃喝”,《论语·学而》云:“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糜为“粥”,《尔雅·释言》郭璞注:“粥之稠者曰糜。”

由解析可见,福建方言中存在着大量古汉语词汇,这些词汇不会因为地域区别而改变。虽然福建方言发音各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他们的表达形态都是以古代汉语为基础,这也是福建方言的研究价值所在。

福建话方言(福建风情揭秘福建方言)(4)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福建各地的方言发音,经过数千年融合,已经产生各种演变,作为一种地方性口语,它不能代表古代汉语。但是,福建大部分方言的表达形态是确确实实的古代汉语,这种形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古汉语的活化石”。#福建#

图源网络,侵删

文/福建本地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