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怀念天堂的母亲(我的母亲母亲节)

——我在刚过去不久的“母亲节”写了回忆母亲的文章,以飨朋友

母亲节怀念天堂的母亲(我的母亲母亲节)(1)

上世纪80年代母亲唯一影像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贤淑聪惠。生并成家于兵荒马乱的旧社会,主要生活于改革开放前的贫穷年代,刚迎来好日子的曙光,她却因一辈子的积劳成疾离开了我们,然而,我经常“梦里依稀慈母泪”。

她是一个善良勤劳的人。刚成家时是旧社会,我大爷、二爷、三爷及其各自领衔的儿女好大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每天的一日三餐,要做好多饭,而且那时我家是所谓的什么“财东家”,还要给务工人员做饭送到田间地头,不管家里人吃什么,总要把最好的饭送给干力气活的“短工”,家务活多更不用说了,我的母亲她任劳任怨从不言苦。

解放了,我家地充了公,大爷、二爷、三爷也分了家,她相对地从繁重的体力活中解脱出来,但又担起了我们这一家八口沉重的责任和家务、农活,那是因为我的父亲得了青光眼双目失明了。我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了。她担我父亲的责任。她不仅要抚育我们姊妹6个长大成人,成家立业,而且继续操持一大家人的吃穿生活,还要参加农业社劳动,尤其是那个风雨凄凉的年代,还要替我爸承受批斗四类分子的精神煎熬。风雨十年过了,儿女长大了,成家立业了,然寅吃卯粮的艰难不得不分家拼搏。父母和最小的十几岁的小儿子过在一起,但哥哥、姐姐出钱出力赡养老人,我还在上初高中。母亲由于长期的繁重劳动精神压力,以及营养不良,两鬓过早的斑白,患上了“鸡鸣泄”肠胃疾病和高血压,身体异常消瘦,说瘦骨嶙峋一点也不过分。

贫穷的年代本身缺吃少穿,一年到头沾不上油星,高粮、玉米等粗粮居多,小麦细粮很少,过年的时候农业社才会杀几头猪,按人头分到家寥寥无几,即使有点好吃的也给了儿女们,自己总是最后一个吃饭。无钱买好看的布料,自己纺线织布,把最好的布料做给儿女们衣裳,自己则补丁打补丁。我一直把粗布衣裳穿到了八〇年上了师范。

最难以忘怀的是,农业社分的粮食每年不够吃,她为了少借粮,近60岁的人了,几次一个人艰难地迈着小脚去好远的北山里拾麦穗。全家人苦苦相劝也劝不住她。一去就是好几天,饿了啃几口干馒头,渴了喝几口山泉水,山高坡陡,她跪着爬着捡拾麦穗,晒干,用棒棒锤下麦粒装进口袋,一步一步挪回家来。炎炎夏天,她头上顶着凉水浸过的湿毛巾,跪在案板上擀面,给大哥家擀好切好面条,又给二哥家擀,最后给自己擀,她总给我说,你哥你嫂他们顶着酷热在地里龙口夺食,躬身弯腰一把一把收麦子,多辛苦。

母亲节怀念天堂的母亲(我的母亲母亲节)(2)

上世纪90年代我、大哥、我女儿及身后古松

农村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开始逐渐吃饱了,随着改革开放,生活逐步向好。我这个小儿子也考上学,毕业吃上商品粮,然依然穷,家里仍有外债,我也到了成家年龄,我一个月45元工资,除了自己单位伙食,剩下的想给母亲看看病,她总是说先还外债,还了外债又说攒钱给我成家。就这样一直到我成了家,还未给母亲好好看看病,她突然离开了我们!使我抱撼终身,无以回报!

母亲节怀念天堂的母亲(我的母亲母亲节)(3)

上世纪90年代双目失明的父亲和家里部分成员

母亲又是一位心灵手巧的人。过年的时候,我最爱她手工做的布鞋,缝的手工布衣裳,欣赏她剪的维妙维肖的窗花,做的活灵活现的花馍,总是有西家姨、东家嫂前来请教。再普通的五谷杂粮经她手总会做出好吃的饭菜。她不仅剪窗花,还用墨笔、彩笔画出水墨窗花和彩色窗花,无论水草虫鱼,飞禽走兽,抑或十二生肖、各种花卉水果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尤其是在那个困难年代,每年腊月早早开始做正月十五花灯,以便正月卖几个钱贴补家用,从亲手制作灯架,到剪、糊上彩纸,戴上老花镜用毛笔画上画,都是一手呵成,后来教会嫂子制作。特别是她制作的石榴灯和兔子灯,那是灯中翘楚,再配上木工匠大哥做的兔子灯带轮子的木底座,那更是炉火纯青,一抢而空!

母亲含辛茹苦。服侍双目失明的父亲几十年,父亲看不见不免有时心烦急躁,摔盘子扔碗筷,母亲从不生气,她深深理解父亲疾病折磨的心情。我的大姐年龄最长,身体患病,母亲总是冬天早早去大姐家做棉衣,怕她们一家大小受冻,那个贫困年代,就连做饭烧火的柴禾也频频断顿,母亲总是让大哥二哥在很远的北山里十分辛苦地割些柴禾,担出山外平原上我的家,又分担一些给二十里远的大姐家。母亲在不够吃不够穿的岁月,夙兴夜寐、操劳奔波,艰难地完成了哥哥姐姐婚事,就连我这个在八十年代中期成婚的小儿子也让她操尽了心。她只知为我们,为别人着想,从不考虑自己!

母亲待人热情好客。无论乡邻还是至亲,抑或远亲;无论春节,还是平常日子,只要进了家门,就热情相迎,立即热水热茶奉上,嘘寒问暖,迅速准备好饭好菜招待。以至于乡邻四舍羡慕我家亲戚朋友多,亲切往来的人气和热络。

母亲乐善好施。遇见前来要饭的,我们吃什么,就拿给最好的。向人借一碗麦面粉,还回时必须用原碗并高于所借高度,她常告诉我们好借好还。东家婆媳不和,西家爷儿伴嘴,无论红白喜事,还是儿媳分娩,只要听见了知道了总是援人以手,或化干戈为玉帛,或倾情助解燃眉。她学会掐人中抢救过多次气晕过去的人。自己村子里没有没帮过的,就是四邻八村也时常涉足。母亲溘然离世时乡亲们纷纷前来吊唁、帮忙、参加致悼仪式,唏嘘不已,感佩母亲“惠风一生,品德长存!”。

母亲虽然不识字,却总是能给我们夏夜在院子里乘凉时望着天河讲牛郎织女,讲千手观音的故事,讲唐僧取经、孔融让梨等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

母亲一生用言传示范浸润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使我们知道了怎样做人做事!

母亲一生没享受一天好日子好生活,她本应该活八十岁、一百岁!她本应该享受儿女的尽孝和报答!可……

不孝儿泣

母亲,儿要欣喜地告慰您的是,您牵挂的儿女们赶上了新中国,赶上了新时代,赶上了好政策,过上了好日子。如今祖国已经成功解决了“千年难题”,处处青山绿水,人人享受美好幸福的生活。

我们相信母亲有知一定会含笑九泉的!母亲,我们想念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