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什么不敢抗日(从不敢骂蒋介石)

近些年,似乎有股集体情绪,如同小孩逆反在闹脾气似的。当我们的“民族魂”鲁迅,终于被拽下神坛后,有关他没骨气之类非议,也日益众声喧哗起来。

蒋介石为什么不敢抗日(从不敢骂蒋介石)(1)

是的,当下自媒体,有关“鲁迅从不骂日本、不敢骂蒋介石”等诘责,早就是绵绵不绝的“月经帖”,不断枝节横生,导致黄埃蔽“机”(手机)。这些朋友认为,鲁迅号称“民国首席骂人专家”,连文集都是“骂人文选”,且一度受捧为知识界良心重镇,又长期生活在蒋介石弄权时期,何以偏偏对蒋不敢放一个文字炮弹?这不是贪生怕死是什么?

太多人大喜过望,以为终于抓到了鲁迅怯懦、怕死的软肋,肆意讪笑。甚至,早在10多年前的天涯论坛,就有大量帖子非要证实鲁迅是“汉奸”的。“抬胡黑鲁”成为新潮流。

蒋介石为什么不敢抗日(从不敢骂蒋介石)(2)

鲁迅or胡适,成为二选一?.图\影视剧里的胡适


关于鲁迅,我等瓜众当然不是没非议的自由。鲁迅是人不是神,不是事事正确句句纶音,这无需废话。

鲁迅的“仇家”,似永远层出不穷。只要卫道士、看门狗、奴儒之虫们代代不绝,反鲁者也将层见迭出。这些孝子贤孙,互相壮胆,扒皮起鲁迅来也妙语连珠手舞足蹈。但这种“鲁迅怕死不敢骂蒋”的看法,问题起码有二:

蒋介石为什么不敢抗日(从不敢骂蒋介石)(3)

其一,所隐含的意图,是存心要去贬损鲁迅,不够客观,堪称抹黑;其二,也是最关键点,其所谓“真相”,基本都是捕风捉影、简单理解的外行者言。鲁迅应该被“请下神坛”,但中伤他并不厚道。他顽强斗争一生,只因没有去主动伸出脖子被砍作无谓的牺牲,就要背上“软骨头”罪名,到底是鲁迅可恶还是瓜众可悲?鲁迅的被鞭尸,恰证明国民劣根性的存在。

鲁迅骂不骂蒋介石,本不该成为一个问题。是的,鲁迅后半生,确实未曾用“鲁迅”或“周树人”的真名,大张旗鼓、指名点姓地谩骂过蒋介石——这样的文章,整个1930年代“国统区”只怕他也发不了,不然他何苦要用181个笔名掩护,几十种文集都被查禁?但这不代表他不敢,更不代表他没巧妙骂过,以及强烈抗争过。他只是没有专门针对蒋介石、用真名写文炮轰。随手一翻鲁迅文集,他对蒋介石及其政权的投枪匕首,从来没有稍降辞色过,有的已经是直接点名了:

蒋介石为什么不敢抗日(从不敢骂蒋介石)(4)

比如,1927.9.24的《而已集·小杂感》、1927.9.14的《而已集·可恶罪》、1928.1.28的《而已集·拟豫言》、1931.12.11的《二心集·知难行难》、1933.1.24的《伪自由书·一九三三年观斗》、1933.1.28的《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1933.5.5的《伪自由书·文章与题目》、1933.5.6的《伪自由书·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1933.5.18的《伪自由书·“有名无实”的反驳》、1934的《集外集拾遗补编·自传》、1936年的《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以及《“友邦惊诧”论》等等.......他的抗议持续10多年未曾变调,至死不懈不惧。整个民国作家,骂蒋最多、最猛烈的作家,实际还数鲁迅。我不了解,如今的“喷子”们,跟我一样从不看书了吗?

蒋介石为什么不敢抗日(从不敢骂蒋介石)(5)

当代大陆对于鲁迅的批判,当始于海外学者林毓生,罪名是“反传统”

更为重要的是:若用真名,且专门对准蒋介石打击,当逞强恃勇赤膊上阵的许褚去挡箭头,甚至白白送死,是否有必要?事实的教训是血淋淋的:他有好几位朋友,曾因直接骂蒋而横尸街头;郭沫若也骂了一回,立马跑到日本躲避了整整10年。鲁迅讽刺说过,“前安大校长刘文典教授,“只因不称‘主席’被关了好多天,好容易才交保出外”,他只敢“敬称”而已——现在津津乐道民国舆论如何自由者,似乎早就忘记“白色恐怖”4字是啥意思。

鲁迅只是一介文人,他不是一喊口号就冲锋陷阵的莽夫或蠢人。他自有考虑与策略,不会也不可能去白白送命,最终也是背着“通缉犯”罪名走完一生。辱骂与恐吓都不是战斗,斗士的标准也不是只有送死一条。

蒋介石为什么不敢抗日(从不敢骂蒋介石)(6)


而且,谈及蒋介石与鲁迅关系,我们还需正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很早就相互认识,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仅不敌对,还是同志与同乡关系,颇有惺惺相惜之感。

鲁迅向来不是为骂而骂,蒋也并非一开始就“堕落”成反动军阀的。他们之间的恩怨纠葛,实际挺复杂:鲁迅与蒋介石,同为浙江人、相差仅6岁、都是留日学生,且同在1908年加入了光复会。现在没有材料表明,他们是否在此时就认识。我们只晓得,二人曾同时在东京,并且曾同入过光复会敢死队。

蒋介石为什么不敢抗日(从不敢骂蒋介石)(7)

我们还知道的是,在1920年末期,意即蒋介石正逐步蹿升至革命党首领的时候,鲁迅一度很欣赏他,给予过厚望。1926年秋,他人在厦门,在写给恋人许广平的书信中,曾力挺国民党与北伐军,还提及到了时任总司令的蒋介石,是称赞的口吻。鲁迅本就是革命党人,也是民族主义者,他希望中国统一,此时理念与蒋并无多大分歧。

这或许,也是历史较复杂的一面,不只是蒋鲁关系如此而已。比如,鲁迅在教育部当差时,就对袁世凯印象不错,还曾两次面见这位上司;再比如,他与蒋的连襟、“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私交还可以,还被邀请过孔家小坐——而这,也是为啥鲁迅不至于因言送命的原因之一,因其背后是有许多党国大佬在默默罩着的。

蒋介石为什么不敢抗日(从不敢骂蒋介石)(8)

孔祥熙

而蒋介石对鲁迅呢,更是有敬重之意的。他是将鲁迅列入过“黑名单”,但用心似乎只是恐吓居多,并非真想解决他。这里面的隐秘大概有三:1,蒋确实爱才,相对而言为难文人较少;2,鲁迅名声太大,动系海内外观瞻,蒋好名有所忌惮;3,也是最重要一点,就是蒋这人特别重乡谊。

过去,宋希濂就有著名总结,说蒋看人极重“三缘”,即地缘(浙江人)、学缘(黄浦师生)和业缘(亲戚等),对于同乡他多数会网开一面。日后,对鲁迅,他流传于世的那句有名感慨,“我是浙江人,我知道浙江人的脾气,鲁迅是吃软不吃硬的。送他去日本养病,他就不会骂人了”,已经很明显说明这一点。

蒋介石为什么不敢抗日(从不敢骂蒋介石)(9)

从现有文献推断,蒋对鲁迅当早闻其名,甚至频致仰慕,有意拉拢。譬如,他曾通过鲁迅的学生李秉中居中作这个工作;譬如,1927年的鲁迅,之所以从厦大跑到广州中大,就是由朱家骅诚恳邀请而去,而朱乃蒋之亲信;当时广州国民党报纸接连发文,表示热烈欢迎鲁迅,也不大可能是自作主张;当鲁迅长期领着国民党政府干薪,“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骂娘”时,蒋介石也睁一眼闭一眼。增田涉的回忆录更直接说,时任“行政院长”的蒋,曾想与鲁迅会面,但被拒绝了。

蒋介石为什么不敢抗日(从不敢骂蒋介石)(10)

广州白云路白云楼,鲁迅执教中大时居住在此

现在还有研究意见“解密”说,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后第3天,时上海市长吴铁城亲临致祭,敬献花圈上那“鲁迅先生千古”这6字,实际是蒋委托所送。许广平也说过,鲁迅死后蒋介石的励志社曾要给鲁迅捐款,特命要接济鲁迅家属。


而且,那时的鲁迅,其实也并无多大必要,去直接痛骂蒋介石。这并非鲁迅怂,反倒是明智。

蒋介石为什么不敢抗日(从不敢骂蒋介石)(11)

1969年1月1日,面露疲态的蒋介石夫妇

鲁迅怯弱吗?他一生对太多当权人物口诛笔伐,毫无惧色。例如执掌“民国锦衣卫”的戴笠及其军统,那是连日本人都后怕的主儿,可鲁迅照骂无误。因了这些出于义愤之骂,他丢掉大好前程,丢掉了稳定工作,不惜颠沛流离,至死都受通缉。民国文人中,若说鲁迅都是懦夫,所有同行都不配谈起了。

鲁迅不直接骂蒋,一方面,当然是考虑避其锋芒,先活着才能战斗;而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去世得早吧。在整个1930年代,国内知识界群体还对蒋抱有幻想,多数还站在国民政府一遍。鲁迅病逝的1936年,当发生西安事变时,闻一多朱自清不也还发文力挺蒋氏?责备鲁迅不能脱离语境。

蒋介石为什么不敢抗日(从不敢骂蒋介石)(12)

闻一多、朱自清后人

蒋鲁两人关系恶化,日渐对立,已是到1930年代的事了。彼时的鲁迅,立场日益左翼化,而蒋则大权在握,开始清除异己,二人势必会有冲突了。现有证据是,至少1930年2月开始,鲁迅在沪上炮火四射时,浙江党部是明令通缉他的,列入“65人名单”之列,还是国民党中枢要员陈立夫签署的密令。鲁迅为此避居友人内山完造家中达31天。1934年11月28日,在给刘炜明的信中,他明确讲遭特务跟踪。

蒋介石为什么不敢抗日(从不敢骂蒋介石)(13)

蒋友柏:“我的祖父也是凡人”

1934年10月11月13日晚,鲁迅好友、《申报》老板史量才,于回家路中遭暗杀。鲁迅也做好了要面临被害的准备。据许广平回忆,那时的鲁迅,总让她分开走路以防不测,并且作好了身后安排。鲁迅对于暗黑势力的反噬,从没有畏惧过、讨饶过。他是“报仇雪耻之乡”出来的硬汉子,毛先生说他“骨头最硬”并非虚话。

蒋介石为什么不敢抗日(从不敢骂蒋介石)(14)

古城绍兴.图源\国家地理

只是,值得玩味的是,从现有材料推断,蒋氏政府并无意真要取鲁迅之命,多半只是恐吓而已。道理很简单:若真是动真格的,唐绍仪、张宗昌这等权要都难逃魔爪,何况区区一文人?


可以说,骂人、如何骂,才能既骂得痛快,又不至于“逆龙鳞”惹来杀身之祸,“分寸感”的理解权,从不在鲁迅那边,而在蒋及国民党方。

蒋介石为什么不敢抗日(从不敢骂蒋介石)(15)

晚年蒋介石

鲁迅为啥不直接“约架”蒋介石,他的隐微心事,其三弟周建人在《回忆大哥鲁迅》一书中有所透露。他说,鲁迅曾亲口告知,解放区代表李立三曾亲来拜访,请他利用影响,用真名痛骂蒋介石。但鲁迅拒绝了。理由是,“讨蒋檄文”固然分分钟就能出炉,但这样做上海就待不下去了,轻则出国避难,重则无端掉脑袋,实属无谓的牺牲。

蒋介石为什么不敢抗日(从不敢骂蒋介石)(16)

鲁迅之子周海婴

依鲁迅的谨慎或曰“世故”,是早把这事给想透了。在人文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第1卷第1篇的《坟·题记》中,他就设想过如此场景:“君子之徒曰:你何以不骂杀人不眨眼的军阀呢?斯亦卑怯也已!但我是不想上这些诱杀手段的当”!“假如遭了笔祸,你以为他就尊你为烈士了么?不,那时另有一番风凉话。倘不信,可看他们怎样评论那死于三一八惨杀的青年”!有人鼓动他自投罗网,他不中这圈套。

蒋介石为什么不敢抗日(从不敢骂蒋介石)(17)

著名媒体人曹景行

他深信,对付军阀,笔杆子没用,还是要枪杆子。他也不是谭嗣同,他是持久战的信奉者。这一点,与他所持斗争理念有关。了解点鲁迅即可知,他从来都反对那种快意一时却“输光老本的无谓牺牲”。他主张的斗法,是“壕堑战”,意即在保存自身前提下,持续地“韧性的战斗”。这是他的斗争策略,也是生存智慧。他是一介文人,但从来不是傻白甜书生。这是一个精通迂回之术,深谙避险之道的战略高手。学鲁迅,学其文章,学其风骨,学其勇敢,更要学其智慧。

蒋介石为什么不敢抗日(从不敢骂蒋介石)(18)

晚年曹聚仁

鲁迅病逝20年后,其私淑弟子,也是著名主持人曹景行之父的曹聚仁,写出《鲁迅评传》一书回应这些质疑说,“他是坐在坦克车里作战的,他先要保全起自己来,再用猛烈火力作战。它爬得极慢,但是压力很重——毕竟他从绍兴师爷的天地中出来的,每下一着棋,都是有其谋略的”,这才是真知鲁迅者。作为名报人,他亲炙过鲁迅,非常不乐见各种抹黑论。

所以,我常说,鲁迅倘若有罪,那他唯二的罪行,是没有主动去送死,也没能挽救所有愚弱心智。但我也永远相信,在正义沉没的任何地方,鲁迅都会凸现出他的意义来,尽管要付出残酷的精神代价,比如当代国人的种种忘恩负义。

蒋介石为什么不敢抗日(从不敢骂蒋介石)(19)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血沃中原肥劲草,我以我血荐轩辕。他的墓前,应该永远有鲜花,既是聊示感谢,也是一种致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