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铁矿石简单的化验方法(董燕老师忆南口采石厂)
董燕老师是南口人
曾经在南口采石厂上班
直到在这里退休
退休之后的董燕老师
有了大把的空余时间
更是闲不住
董燕老师
是南口村社区的志愿者
是昌平区作家协会的会员
她热爱生活,逐梦文学
撰写稿件百余篇,累计二十余万字
经常用一篇篇的文字
来记录家乡的历史文化、现状与发展
她的作品经常发表于
昌平报、昌平文艺、军都文苑
京郊日报、北京社区报、北广报
北京晚报、京郊日报等报刊杂志上
今天呢
记忆君继续为大家分享
董燕老师创作的
关于家乡昌平南口的文章
一起来感受
董燕老师心中那份沉甸甸的
故乡情怀
南口,北魏时形成村落,古称下口、夏口、南口,位于太行山脉与燕山余脉分界处,四十里关沟居庸关长城南端而得名。
南口采石厂,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北京最早的石碴生产基地,1905年开始,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需要,在南口开采石碴。
1949年8月建厂称南口片石厂,1954年改称北京市采石厂南口分厂,1959年改称北京市南口采石厂,生产石碴,支援市政建设。
1974年扩建生产,有职工600人,1990年有职工500人,其中各类技术工人180人,主要生产设备有潜孔钻、挖掘机、推土机、运矿汽车,主要生产石碴、砌块,隶属北京市建材工业总公司。
我是南口人,1974年知青招工进厂,1998年企业改制退休,居住在南口村社区,经常能接触到很多南口采石厂的老工人,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了有关南口采石厂的一些往事。
四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着火车,也能糊口,南口火车站的黑皮火车,专列拉水泥、拉煤炭、拉石碴,是真正的“铁老大”。
很多老工人回忆,我也亲眼见过,那时拉料的黑皮火车,只要一拐弯儿就鸣笛三声,缓慢而行,附近三乡五里的村民,就像听到战斗号令,拉家带口,争先恐后,拿着口袋笤帚小铁锹,一路追赶火车,不等火车停稳,一个鹞子翻身,就跳进火车皮,动作麻利地清扫每个角落,连同散落在地面的煤渣、煤末、铁道都清理干净。
冬天下雪有水,运煤车时间长,路途远,煤末冻成很硬的冰坨,卸都卸不下来,可扫煤的人,照样用镐头、撬棍把它剥离清走,个个满脸热汗,人人满手黑灰,看到“战利品”,眉开眼笑,那时,十里八乡的人都到南口买煤,说南口的煤好,可南口并不产煤,估计有一部分是扫的煤。
可以说,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老百姓过日子,一个菜叶、一铲煤,一个放炮的药皮子,都是好的。
有老人说,扫煤也发生过事故。那年,进站的火车速度快,村里有一个跑着去扫煤的孩子,想扒火车没扒住,掉到铁轨上,腿让火车压伤,为扫煤这点事,付出惨痛代价。扫煤往事,虽已淡忘,但南口人提起,依然五味杂陈。
五
南口采石厂有很多老职工来自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老工人说,1952年片石厂招人,拖家带口来到这里,都是扒山皮、砸石碴,装火车干粗活儿,手裂成大口子,裹上布条还干。
打眼、放炮、磨钎子有点技术的活儿,都是当地的“炮头”管,说责任大,危险。据南口村的老人讲,早年东山场放炮,没经验,炸药装多了,有一块飞石隔着马路,飞到南口村砸到了人,开山放炮时地动山摇的感觉,让附近村民反映不断。
六
据老工人讲,南口北山的东山场,解放前就扒山皮采原石,1959年,企业生产石碴,支援市政建设,两处掏硐生产,到1960年东山场全是厚厚的土墙。
1985年在那里筛石硝、卖石粉,效益也不错,掺上沙子水泥,盖房、垒墙、铺地、垫道,很结实,还省钱。1970年采石山场大面积开采,1990年二次开采,机械化生产,潜孔钻打眼,铲车装料,汽车运料,地铁桥梁打构件,都是山场最好的青石料。南口采石山场,就像母亲的乳汁,源源不断做奉献。
1995年以后,东西山场低洼处,不断出水汇聚,形成大小水面。有老人说,地下水相连,山高的时候,不显。地势低了,山水和响潭的水都往低洼处流,聚水成潭山貌改观也很亮眼。
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