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吃龙舟宴现场(探亲赛龙大摆龙船饭)

新快报讯2020年至2022年发生新冠疫情,广州龙舟活动受影响,但乡情阻隔不了。今年的端午节,疫情受控,俗称“景”的龙舟活动发生了“井喷”。在白云区,鸦岗村2000多人水陆并进,浩浩荡荡去兄弟村蚌湖村探亲;在番禺区,著名的市头景再次上演,4坊8船同江竞技;在天河区,猎德村大摆468桌龙船饭招待各个兄弟村的“老表”共约5000人……喝彩声、鞭炮声在广州各村响起,亲情在河涌上荡漾。

广东吃龙舟宴现场(探亲赛龙大摆龙船饭)(1)

龙舟上的龙头十分讲究,必须工艺卓绝、神形兼备。

●白云区鸦岗景

300年“老友村”龙船未见先闻鼓声

白云区石门街鸦岗村(一般指石门街鸦岗经济联合社、鸦岗南社区、鸦岗北社区一带) 和白云区人和镇蚌湖社区(即蚌湖村)相隔十几公里,两地非亲非故,却因龙舟结缘。每年,鸦岗乡亲去蚌湖扒龙船;每三年,蚌湖乡亲则来鸦岗趁景,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了300多年。

6月18日,农历五月初一,鸦岗村村民、龙船“扒仔”“扒女”共计2000多人,分别从水路、陆路出发,浩浩荡荡前往蚌湖趁“蚌湖景”。当天一早,鸦岗村石台码头对开的珠江西航道上,一条大船拖着3条传统龙船、2条标准龙船,从广和桥底出发,朝着蚌湖方向驶去,约200名龙舟手分别坐在大船和龙船上。除了走水路到蚌湖,鸦岗村还租下18辆大巴,搭乘村民们由陆路前往。

船顺着流溪河行驶一个多小时后进入蚌湖河段。龙船未见,先闻鼓声。蚌湖地区7条村的大小11条龙船已在河面恭候多时,只见蚌湖扒仔们齐齐发力,边打鼓边吆喝着朝大船划来。看见蚌湖的兄弟姐妹们前来迎接,鸦岗扒仔们赶紧拉开牵引绳索,一边擂鼓一边大声打招呼。蚌湖龙船围着鸦岗龙船绕圈,随后在河面一字排开,“嗬嘿嗬嘿”,大家喊着号子,簇拥着鸦岗龙船朝岸边划去。

广东吃龙舟宴现场(探亲赛龙大摆龙船饭)(2)

6月19日,多条龙舟来海珠区小洲村趁景。

●海珠区小洲景

160条龙船趁景 扒仔一天赶不止一家

6月19日,海珠区华洲街道小洲社区(小洲村)招景,小洲河一大早便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村民、游客挤满河道围栏旁,琶洲、下沙、赤沙、仑头、车陂、冼村、猎德、杨箕、员村、板桥……当天,来自广州各村的约160条龙船陆续划来小洲村趁景。

8时30分,小洲村南约村民已经迫不及待下船,伴着鼓点整齐地划着龙船在河道上来回游走。岸边,不少村民和游客直盯着进村的方向,想知道哪一条龙舟是第一条趁景的龙舟。

“来了,来了!”9时许,人群中爆发一声惊呼,原来是番禺区板桥村和海珠区仑头村的龙舟相继来访。在岸边等候已久的村民敲响铜锣并点燃鞭炮以示欢迎,另一名村民则挥舞着蒲扇向龙舟打招呼,示意对方上岸吃龙船饼。

上岸之后,前来趁景的龙舟桡手第一时间向主人家递上龙船柬表达祝贺和感谢,主人家回柬表达感谢。小洲村村民甜叔一整天都忙着收柬和回柬,再仔细地在本子上逐一登记来访村的名单。

小洲村招景、趁景暂停了3年,今年恢复开展,主客都十分开心。番禺区板桥村的龙船一靠岸,扒仔阿发迫不及待第一个上岸吃龙船饼。“很久没有来过‘老表’这里,心情很紧张也很激动!”吃过龙船饼,阿发和其他扒仔又赶忙跳上船,准备扒向下一条招景的村。“今天应该要扒到下午四五点了!”他说。

●番禺区沙湾景

群龙出动 很多打工人请假回来参加

同样是在6月19日,番禺沙湾龙船景上演,在市桥河南岸的村水道,渡头、岐头、沙园、岐山、洋五洲等村舍的十几条龙船,互相探访,龙船鼓声、鞭炮声、呐喊声此起彼落,村民老老少少围在河涌边观看,相当热闹。

11时30分,渡头村民在慈溪李公祠吃龙船饭。具有祛湿效果的“豆豉姜”、豆角花腩肉、虾米丝瓜粉丝煲……这些是渡头村龙船饭必不可少的菜品。“今年大家特别踊跃,很多外出打工的人请假回来参加,还有大学生从江苏特意回来扒龙船。”渡头村龙船会会长、68岁的李惠民告诉新快报记者,今年参与扒龙船的村民达到150多人,龙船饭的规模也比往年大。“从农历五月初一摆到初七(初六除外),每天中午、晚上各摆一次。初七的规模最大,有六七十桌,祠堂里摆不下,还得摆到外面去”。

渡头村有4条龙船,年龄最长的“保南堂”龙船有180多年历史。李惠民告诉新快报记者,在18日的采龙活动中,他带着孙子上船,让孩子体验扒龙舟团结、拼搏的精神。“扒完龙船他晚上多吃了一碗饭。”李惠民笑着说。

“保南堂”龙舟的鼓手黎学聪是一名80后。“我爸爸以前担任鼓手,我后来也成为一名鼓手。昨天父亲节,我带着11岁的儿子上龙船,如果有机会,以后还要带着他打龙船鼓。”黎学聪说。

13时30分,龙船景正式开始。“霞姐,你也来看龙船!”被称为“霞姐”的银发婆婆李霞今年88岁,她一家老少在岸边看龙舟。

广东吃龙舟宴现场(探亲赛龙大摆龙船饭)(3)

6月20日,番禺区市头景上演,4坊8船同江竞渡。

●番禺区市头景

4坊8船同江竞技 村级龙舟赛好热闹

4坊8船同江竞技 村级龙舟赛好热闹 6月20日,番禺区南村镇市头龙船景时隔3年再次举办,村中4个坊的8条龙舟激情开赛,近500人参赛。珠江上锣鼓喧天、龙舟竞渡,两岸人山人海、加油呐喊,现场热闹非凡。

“今年大家特别踊跃,虽是村级龙舟赛,但非常隆重,有很多商家赞助。”曾任村干部的蒋志新介绍,除了村级龙舟赛,今年市头村的龙船饭规模也很大。

新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11时30分,市头村委会摆龙船饭168桌,宴请龙船健儿和乡亲。龙船丁、烧肉、马蹄糕等……一应俱全。村民告诉记者,除了村委会,村中四大祠堂各自摆龙船饭,在龙舟比赛结束后还要摆谢龙宴,平均每个祠堂250桌,非常热闹。

吃了龙船饭,村民抬着烧猪、烧酒、奖杯等奖品来到市头码头。珠江上,来自车陂、北亭、礼村等兄弟村的数十条龙船前来趁景;珠江岸边,是里三层外三层围起来观看的人群。

13时40分,鞭炮声响,龙舟赛正式开始,伴随着铿锵鼓点,龙舟水面竞逐、你追我赶,比赛激烈精彩。“加油!加油!”岸上观赛人群欢呼呐喊,盛况空前。

16时11分,“市头景”冠军诞生,“市头陈”获得冠军。“我们的奖品不是很丰富,只有烧猪、烧酒和一点点奖金,主要目的是和谐、团结。”市头村委会工作人员吴泽昌说。

广东吃龙舟宴现场(探亲赛龙大摆龙船饭)(4)

6月18日,白云区蚌湖景的龙船饭遇上暴雨,但乡亲们的热情丝毫不受影响。通讯员供图

●白云区槎龙景

龙舟活动重启 乡亲发现村子已改变

6月21日,“一水同舟向未来,薪火传承守初心”槎龙村乡贤文化主题活动如期在白云区松洲街槎龙经济联社举行,来自广州市白云区和佛山市南海区6条兄弟村的13条龙舟相聚石井河聚龙河段,开展自由竞渡,众乡亲在彭加木公园吃龙船饭,共叙浓浓乡亲情。这是多年来规模最大的槎龙盛景。

当天11时许,随着鞭炮声响,槎龙龙舟队的扒仔纷纷上船,扒着龙舟去迎接来自环滘、夏茅、鸦岗、沙溪、沙凤等兄弟村的乡亲。

中午时分,兄弟村的乡亲在石井河游龙后,陆续来到彭加木公园吃龙船饭。“龙舟活动停了3年,今天重启,见到了很多老朋友,还看到槎龙发生了很大变化,整个社区变得很干净舒适。”来自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沙溪社区的龙舟队队员梁珏轩如是说。

14时,备受瞩目的槎龙景龙舟自由竞渡活动正式开始。锣鼓声、号子声在石井河聚龙河段上空响彻不停,石井河面上演着激烈的龙舟竞速。13条龙舟飞速前行,精彩纷呈。

这场多年来规模最大的槎龙盛景,吸引了众多市民观看。“看完几场龙舟竞渡,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当地人这么热爱龙舟文化。”张先生在石井街辖内一家银行工作,他感慨地说:“我觉得龙舟文化的核心是统一思想、奋勇拼搏,这种精神对企业发展也很重要,我们也要组织员工来体验龙舟文化。”

广东吃龙舟宴现场(探亲赛龙大摆龙船饭)(5)

端午节,天河区猎德村大摆468桌龙船饭,数量是回迁以来最高。

●天河区猎德景

大摆468桌龙船饭 招待兄弟老表村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天河区猎德街(即猎德村)招景,大摆468桌龙船饭招待各个兄弟村,是回迁后围数最多的一次,招待约5000人。尽管最高气温达34摄氏度,仍吸引大批市民前来围观,猎德内外的道路都被堵得水泄不通,猎德涌两岸更是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着。

从11时开始,来探亲的各村龙船陆续进入猎德涌,在船上点燃鞭炮向主人家道贺,猎德上方浓烟弥漫。“咚、咚、咚!”鼓手在船上奋力敲打,扒仔有节奏地落浆、起浆,站在龙头和龙尾的人也随之上下用力踩动,在水面上荡出漂亮的水花,宛若飞龙在摇头摆尾。一时间,猎德涌上有数十条龙船飞驰,岸上的市民发出沸腾的欢呼声,场面热闹非凡。

“我们今天来了一条龙船,还包了两台大巴,一共120多人过来吃龙船饭,结果发生了‘塞船’,现在龙船上的人被‘堵’在河道了,船还在排队进来,我们等他们来了才开饭。”番禺区东溪村村民李先生打趣道,东溪村和猎德村有着上百年的交情,彼此之间感情深厚,东溪村的村民每到元宵、端午等节日都会到猎德村参观、吃席。

广东吃龙舟宴现场(探亲赛龙大摆龙船饭)(6)

天河区猎德景吸引大批市民观看。

龙舟载着的“情”,才是世间最大的“景 ”

今年广州市的龙舟活动为什么这么热闹?各村的村民为什么对趁景表现出非同一般的热情?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龙舟活动背后发生了太多的温情故事,亲情、友情、乡土情才是最大的“景”。

侨领专门回国过端午 要在家乡投资

6月18日,白云区石门街鸦岗村大批村民、龙舟手水陆并进,前往白云区人和镇蚌湖村趁蚌湖景。蚌湖片区筵开近400桌龙船饭,招待鸦岗乡亲、龙舟手及各方宾客。

“这些年随着各村经济发展,龙船饭的菜式越来越丰富,但是脆皮烧肉、辣椒头菜花肉这两道菜始终保留。”人和镇横沥村村民沈惠文介绍。

当天的龙船饭就遭遇了龙舟水,但是大雨没有浇灭大家对龙船饭的期待。来自厄瓜多尔的华侨伍棣湘告诉新快报记者,他今年63岁,上世纪80年代出国,上世纪90年代曾经回国吃过龙船饭,时隔20多年,他再次品尝龙船饭,从中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以前的龙船饭菜式比较简单,种类不多,现在很丰盛,有酒店宴席的感觉。”他说。

伍棣湘是厄瓜多尔中华慈善会会长,人和镇新兴村人。该会创办于1967年,素以爱国爱乡著称,多年来致力于团结侨胞,促进华人交流互助。在此前的6月14日,包括伍棣湘在内的多国侨领来到人和镇,走访当地企业,商讨合作发展事宜。不少侨领现场表示,愿意为白云区企业“走出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伍棣湘当时介绍,自己上一次回国还是在2019年,这次是专门回乡过端午节。4年了,眼见得家乡发展日新月异,他准备回来投资。“如果白云区的企业想进入厄瓜多尔市场,我也会尽全力提供各种帮助”。

龙船饭吸引人的,当然不仅仅是菜式。吃过这一顿,乡亲们就要像扒龙舟一样齐心赚钱啊。

两村数十年过命交情 全在龙船饭中

6月19日是海珠区小洲村招景。简姓是小洲村的大姓,按照惯例,小洲村当天宴请广州市内车陂、华坑、小新塘、平山等村的简氏宗亲吃龙船饭,共庆端阳、共叙情谊。然而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姓氏以张、吴、陆为主的黄埔区下沙村同样出现在宴请名单中,且被安排在前桌。原来,小洲村和下沙村之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渊源。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打到下沙村,下沙全村的村民逃难到小洲村寻求庇护,小洲村的村民不仅提供伙食,还把祠堂腾出来安置村民,一直到抗战结束。”下沙村村民鼠哥告诉新快报记者,自那之后,这段过命交情便深深印刻在两村村民心中,双方结成表亲,后代将这份情谊传承至今。“所以逢年过节我们两村都会互相拜访,他们也会来我们村舞狮,大家情同手足。”鼠哥说。

平时有什么矛盾 龙舟赛中交流解决

6月20日,番禺区南村镇市头村举办市头景,其中村级龙舟赛最令人瞩目。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市头景已延续150多年。每年农历五月初三,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都不影响村民的热情,故番禺有俗语曰“江中奇景看市头”。与其他龙船景不同的是,除了兄弟村前来趁景,市头村每年还会组织4个坊进行龙舟赛。今年,村里共组织8条龙船参赛,参赛队员分别来自市头南约(蒋氏)、市头陈、市头北约(吴氏)、市头中成堂(梁氏等多个姓氏组成)4个坊。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市头村位于珠江新造水道岸边,这里有一条天然的浅滩与主航道隔离,缓解了主航道过往船只造成的大浪冲击,适合举行龙舟赛,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但不是市头村民热爱村级龙舟赛的唯一原因。

“我们村有二三十个姓氏、村民6000多人,差不多10个姓氏有祠堂,其中4个姓氏蒋、陈、吴、梁的人数最多,各自拥有龙船。举办龙舟赛,不同姓氏的兄弟坐下来交流,平时有什么矛盾也就好解决了,村也就能和谐发展。”曾任村干部的蒋志新说,市头村多年来坚持举办龙舟比赛,名次和奖品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比赛,加强宗族和兄弟村之间的感情,“通过扒龙舟令整条村团结起来”。

盐步老龙“探契仔” 享受簪花挂红

在广佛两地,最“老”的情谊当属广州市荔湾区泮塘村和佛山市南海区盐步村之间的“结契佳话”。

6月22日,端午节,第十三届“荔枝湾·新西关”民俗文化活动“五月五·龙船鼓——龙腾荔湾启新程”在荔枝湾盛大开幕,数十条龙舟汇聚荔枝湾涌一展风姿。嘉年华的第一个高潮就是“契爷”盐步老龙隆重登场,它如约来泮塘“探契仔”。

当天9时,荔湾湖公园内已经人山人海,当591岁的盐步老龙从水闸进入荔湾湖,人群发出一阵欢呼。泮塘乡亲为盐步老龙举行最高规格的簪花挂红仪式,由泮塘的乡亲代表为盐步老龙簪挂寓意吉祥、尊崇的神花和红绸,赠送标旗,以及烧猪、米酒和泮塘五秀等礼物。据介绍,泮塘乡民对簪花挂红仪式十分讲究,选出的乡亲代表必须是公认德高望重的老叔父。

策划:新快报记者 温卓涛

统筹: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谢源源 庄嘉宝 通讯员 谭札烽 石建华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郭思杰 左百村 实习生 陈芝冕(署名者除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