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外培训的套路(莫让蹭考试热度的问题产品惑市)

□胡立彪从4月开始到5月下旬,全国各地陆续开始中考体测在此期间,市面上出现大量号称可以快速提高中考体测成绩的所谓“体测鞋”一些商家打出“你与满分之间,就差这双鞋”“提高立定跳远成绩5-25厘米”“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成绩提高20-40秒”等广告在一家电商平台搜索“体测鞋”,会出现不同款式、不同品牌的此类鞋子多达10余种,其售价大多在200元至400元,其中销量最高的一款鞋子一个月卖出上万双,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关于校外培训的套路?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关于校外培训的套路(莫让蹭考试热度的问题产品惑市)

关于校外培训的套路

□胡立彪

从4月开始到5月下旬,全国各地陆续开始中考体测。在此期间,市面上出现大量号称可以快速提高中考体测成绩的所谓“体测鞋”。一些商家打出“你与满分之间,就差这双鞋”“提高立定跳远成绩5-25厘米”“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成绩提高20-40秒”等广告。在一家电商平台搜索“体测鞋”,会出现不同款式、不同品牌的此类鞋子多达10余种,其售价大多在200元至400元,其中销量最高的一款鞋子一个月卖出上万双。

这些“体测鞋”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有媒体调查发现,商家对“体测鞋”的各种宣传,里面有太多水分,有的根本就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比如,有商家宣称其所售“体测鞋”之所以能够快速提高成绩,主要得益于该鞋子的独特设计。其广告页中描述,“鞋底有许多橡胶钉,能够抑制跑步时的摇晃,增强抓地力”,还特地标注了“国家专利自主研发”字样。但通过相关专利网站查询显示的信息是,其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跳远鞋”已于2019年失效,且专利详情中并没有提及所能提高成绩的数据。

懂一点体育知识的人都知道,在运动鞋鞋底加装橡胶钉是一种常见设计,如足球鞋、老人鞋等,目的是增大摩擦力,防止打滑。穿着此类运动鞋自然要比穿着普通鞋子更利于提高某些体育项目的成绩,但这种提高非常有限。中国健康管理协会运动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吴广亮表示,取得好的体测成绩,八成靠科学训练,而包括鞋子在内的运动装备,以及饮食、心理等因素全加起来,也只占两成。如果没有足够量的科学训练,仅靠某种运动装备快速、大幅提高体测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

事实上,从媒体采访可知,绝大多数家长并非完全相信商家关于“体测鞋”的神奇宣传,而花钱买这种鞋的家长多是抱着“宁可买错、不能错过”的心理。比如,北京市民肖女士前不久在某电商平台为即将参加中考体测的孩子买了一双“体测鞋”,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看到‘体测鞋’的宣传效果我也有些怀疑,但是一想到孩子要是因为没买‘体测鞋’成绩比别人差,白白丢了分,肯定会后悔自责的。”

“万一有用呢!”——许多学生家长都有这种心态,而这种心态折射出的,是在中国家长中普遍存在着的“考试焦虑”“升学焦虑”。正如有学者所言,宁可信其有的自我暗示、跟风的从众心理、投入小成本获取大收益的期盼、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压力……家长们的种种情绪都可能被商家盯上,被有针对性地设计种种套路。“体测鞋”便是套路之一。

现实中,围绕考试的“周边”产品还有很多,并已有形成专门市场的势头。像印着“逢考必过”“金榜题名”等字样的文具、文化衫等产品,很受学生和家长们欢迎。专家表示,此类仅仅是增加讨彩头元素,目的也只是缓解考生紧张情绪,形成积极心理暗示的产品,还是有其市场存在价值的,但现在火起来的“体测鞋”,以及此前曾出现过的各种“补脑”口服液、“开过光”的“逢考必过符”等宣称功能或带有迷信色彩的产品,却是在蹭考试热度,拿升学当噱头,忽悠误导学生和家长,其目的只有一个:从他们兜里骗钱。

基于“需求决定市场,市场促动需求”的基本规律,以及“升学焦虑”一时难除的现实,可以肯定,考试“周边”产品还会不断出现,而忽悠人的产品也会借机混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仅提醒家长们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显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工作,还是要由市场监管部门来做,那就是完善法规标准,加强市场监管,对蹭考试热度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严管严惩,不让问题产品坑害消费者。

作者:胡立彪

来源: 中国质量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