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是怎么在太空生活的呢(探秘航天员的太空生活)
来源:人民政协报融媒体记者 位林惠 实习记者 张红晨,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航天员是怎么在太空生活的呢?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航天员是怎么在太空生活的呢
来源:人民政协报
融媒体记者 位林惠 实习记者 张红晨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在天宫空间站开始为期6个月的太空生活。航天员在太空的日常是怎样的?未来航天事业将如何发展?针对上述问题,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机与环境工程系教授、副主任袁卫星接受记者采访。
饮食类似 梳洗不易
记者:航天服在制作和设计上有什么特殊要求?航天员出征、舱外工作、返回地球时穿的是同一种航天服吗?
袁卫星:航天服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必要装备,它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舱内航天服是指在航天器里面穿着的服装,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压力和通风。舱外航天服则是一个小型的航天器,保障航天员在真空条件下正常进行出舱工作的重要装置,它结构复杂,包括生命保障系统、通讯系统、监视系统以及动力系统,以保障压力、氧气、温度和湿度的正常。
记者:在太空上,航天员如何进行洗脸、刷牙、洗澡?
袁卫星:航天员在太空中日常的洗漱跟在地面稍有不同。比如刷牙,最早苏联的航天员通常是用一块湿纸巾沾上牙膏擦牙。美国的航天员则是通过咀嚼特制的口香糖来代替刷牙。我们国家的航天员要好一些,使用可食用的牙膏,或刷牙后吐到一个小袋子里。但是洗澡确实不太方便,只能用湿纸巾进行擦拭,包括洗脸,也是每天早上用湿纸巾擦拭脸部。梳头和洗头都有特殊的装置,比如说戴一个特殊的帽子,对头发进行揉搓,就可以起到洗头的作用。
记者:人体在长期失重的情况下,会骨头变脆、肌肉萎缩。这些情况在回到地面后会恢复吗?航天员在太空中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袁卫星:航天员在太空中因为重力的缺失,钙质流失得较快,特别是脊柱两侧的肌肉,萎缩得比较明显,研究表明,通常会萎缩19%左右。对于此,航天员在太空中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减缓肌肉的萎缩,比如踩单车、在微型的跑步机上跑步、做一些体操运动等。另外,穿一些特殊的服装也可以减缓肌肉的萎缩。不过,航天员回到地球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经过一到两个月的时间便可以康复2/3以上。更长一段时间后基本能够完全恢复,后期可以再次执行航天任务,像航天员翟志刚、聂海胜、王亚平等都是多次执行飞行任务,这也说明失重情况下所造成的人体损伤是可以恢复的。
迎接太空旅游
记者:航天技术是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之大成的高技术产业,其发展水平标志着国家的尖端制造技术水平。您认为,航天如何引领科技发展?
袁卫星:改革开放已40多年,这段时间我们国家取得了巨大进步。科技发展也是如此,发展至今,我们必须要转换发展模式,从原来的模仿跟随型发展走向自主创新型发展的新模式。
以航天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够引领其他技术领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创造出更有价值的新产业,比如新材料的制备、新药品的研发、植物的育种选种、失重条件下特殊现象的研究等。
记者: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其民用化、商业化进程也相继推进。您认为这将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袁卫星:航天技术在民用、商用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反映着科技的巨大进步,也给世界的发展带来推动作用。比如卫星导航系统、新能源技术等,都是由航天技术衍生而来。在日常生活方面,婴幼儿用的尿不湿以及方便食品等,都是航天技术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就我个人而言,尤其看好新能源技术,比如太阳能发电,这或许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主力,特别是在我国“双碳”战略的背景下,新能源的利用变得尤为重要,而航天领域恰好是光伏发电的使用场景之一。
航天探索是人类的一个梦想,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大量的经费;同样,若将航天领域的新技术转化为民用,也会带来巨大的收益。当下,越来越多的国外公司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航天技术的研究,特别是载人航天技术。今年,可以称为是人类太空旅游元年。未来,包括我们国家在内也将在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相信太空旅游也会逐渐兴起,这也是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