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山的人生(一本鲜活的人物传记)
采访董山峰老师是一项艰巨而充满启迪的工作,就如同阅读一本鲜活的人物传记。
说它艰巨,是因为讲述董山峰大学、工作经历的新闻报道很多,想要写出新意非常困难。但我们发现董老师童年的求学经历鲜有作品提及,而这也与《保定走出的传媒人》的定位十分契合。因此,我们的采访重点放在了初、高中部分。
但由于时间久远,很多该阶段的场景都如沧海遗珠一般,随见证者散落到了各地,想要将其穿成项链,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为此,我们三进徐水,一下石门,见到了董山峰老师的亲人、同学和老师,他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
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董山峰的两位班主任。现居住在石家庄的张朝芬老师,把最好的生命时光奉献给徐水教育事业,虽已年逾八旬,且刚刚做完眼部手术,但刚一出院就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整个过程老人思路清晰,声如洪钟。原计划1个小时的采访,用了2个半小时。采访结束时已经中午1点多,她还兴奋地表示“不饿”。
记者与张朝芬老师
董山峰的高中班主任葛承珍老师,当年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帅哥教师,虽然也已是古稀之年,见到记者,问寒问暖,悉心关照,一如当年照顾董山峰和他的五六十个同学们。
记者与葛承珍老师
采访董山峰则更加“坎坷”。原本计划进京采访,因疫情影响无法成行。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与董老师电话连线,最长的一次历时3个多小时,从半夜10点一直打到了凌晨。后来才知道,此时董老师正在担任光明日报社党的十九大后第七轮内部巡视的巡视组长,只能利用深夜接受采访。
同时,此次采访仍然有非常多的遗憾。董山峰曾经的老师如王焕然、梁家华、王辅仁、张庆年、张锦华、吴兆平、王凤珍、连喜文、柳民生、米万营、周清、张银山、臧文新、刘梅、李振荣、屠小萍等,当年在徐水青年的心中,都像学术明星一般令人敬仰,他们有的已仙逝,有的年事已高,有的联系不便,其中即使采访到一小部分,我们的报道也会更有深度、温度和厚度。
当然,采访和写作的过程也充满启迪。阅读董山峰的人生经历,面对每个阶段、每种情况的抉择,总能让人找到他与我们,以及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对这次采访,我们之所以简单记录而很少评论,就是相信不同人都能从董山峰的选择和行动中有所参悟。
比如当下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大潮中,很多人慨叹命运的不公,抱怨自己没有生在一个好的家庭,甚至选择“躺平”。40多年前,董山峰生在农村,在吃饭都成为问题的条件下,他乐观向上,艰苦奋斗,勇敢融入时代变革的大潮,从而改变了命运。每每谈及贫穷的生活和艰苦的求学,董山峰从不回避,从不抱怨,反而充满感恩,充满继续造福国家和百姓的奋斗热情。
再比如,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传统媒体面对各种挑战,但董山峰老师却将一本典型的传统媒体——《博览群书》杂志做出了世界级的影响力,成为世界学人观察中国阅读风向的重要窗口。同样面临媒体转型的我们又能否有他这种格局、魄力与执着呢?
这些采访中的启迪和收获,最后归结为“心若大海仰望星空”八字标题,既是对董老师成功和人生理念的总结,也是笔者此次采访的最大收获。
最后,还要感谢徐水区委宣传部、教体局和徐水一中,他们为本文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有据可考的历史素材。由于篇幅、能力所限无法在正文中详细阐述,在此一并感谢。(笔者:刘浩)
来源: 河北青年报保定播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