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念了两句诗(朱元璋登基吟诗)

朱元璋登基即兴吟诗一首,前两句群臣听了想笑,后两句霸气逼人!皇帝登基即兴吟诗,前两句遭人群嘲,后两句众臣顿服!朱元璋登基吟诗一首,粗俗直白又罗嗦,毛主席一句顶他三句!朱元璋真是文盲皇帝吗?不仅能诗,还善书!

引语

朱元璋念了两句诗(朱元璋登基吟诗)(1)

在中国古代的开国皇帝中,草根起家的,有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刘邦出身农家,起事前只是个小小的泗水亭长,而朱元璋则是由沿街乞讨的孤儿开始逆袭的。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出身,所以,他们小时候并没有受到什么文化教育,用现代标准,可以归于文盲之列。

但是,当他们成功上位、成为天下子民仰望的君王之后,他们再也不想顶着“文盲”的帽子招摇过市,所以,在为政举措上注重文化教育的同时,他们也积极诵文吟诗,要扮回文化人。

刘邦的《大风歌》

朱元璋念了两句诗(朱元璋登基吟诗)(2)

相比较而言,能成为亭长的刘邦,少时应是粗通文墨的,不然,来往公文都无法消化。所以,刘邦称帝后,偶有诗情,也会尽兴而歌的。比如,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6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叛,刘邦亲自带兵出征击败了英布。得胜凯旋时,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江苏徐州),与昔日的朋友、尊长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地即兴创作了一首《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全诗虽语言质朴,但风格雄劲。前二句写天下平定,后一句写渴望求得猛士守御四方。整首诗凝聚着作者对帝业和故土的感情,表达了刘邦既能创业又能守业的豪迈气慨。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句,却写得大气磅礴、气慨豪迈,有帝王之气。

其实,刘邦称帝之初是并不看重文人的。刘邦年轻时放荡不羁,一直鄙视儒生,称帝后仍认为自己是马上得天下,《诗》、《书》没有用处。陆贾说:“马上得到天下,能马上治天下吗?” 刘邦这才醒悟,开始重视文化与教育事业来。

朱元璋的《咏鸡诗》

朱元璋念了两句诗(朱元璋登基吟诗)(3)

而朱元璋则不同,从小就饱尝没有文化的苦,所以,自从走上从军抗秦的征战之旅后,就开始了自觉地补短板,狂补文史知识。为了练手,戎马生涯中的朱元璋也写过许多诗词,并有《御制文集》传世,集中收有朱元璋的一百多首诗词。朱元璋的诗,流传下来的有三十多首,比如行军途中的《野卧》诗,就写得非常有趣: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幕天席地”“星月相伴”的朱元璋,内心却是非常强大的。强大到什么程度呢?“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夜里睡个觉都不敢乱翻身,怕一不小心把“江山社稷”给踢翻了。

朱元璋还有一首流传甚广的诗,常常被人引用来“鄙视”其文采,那就是他的那首《咏鸡诗》(又名《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相传,这首诗是创作于朱元璋登基那天。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原的统治,丢失400多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40岁的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登基那天,然听到一声嘹亮的鸡鸣,以为祥瑞,喜不自禁,诗兴大发,当即以《咏鸡鸣》为题赋诗。诗的第一句是: “鸡叫一声撅一撅”,阶前众臣听了,都觉得出语太俗,但一个一个都不敢笑出声来,只好忍着往下听。只听得第二句是:“鸡叫两声撅两撅”,有的大臣已实在忍不住了,忙扭过脸去掩口偷笑。这一切都被朱元璋看在眼里,但他并不以为然,接着念出后面两句:“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众大臣听到这两句,才惊得瞠目结舌,暗自叫好,再也不敢小觑这位出身贫苦皇帝的诗作了。

毛主席一句顶朱元璋三句

朱元璋念了两句诗(朱元璋登基吟诗)(4)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确实为平淡无奇的大白话,“三声唤出扶桑日”这才让鸡鸣有了些现实意义。只是,这样写,在一般读者看来,确实是太过罗嗦了,如果化用毛主席的词,有一句就足以概括了,那就是“一唱雄鸡天下白”。

“一唱雄鸡天下白”的字面解释为:公鸡一叫,天就亮了。形容东方破晓,长夜宣告结束。其语出自毛主席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在毛词中,雄鸡代指中国,天下白指的是全国取得了光明;于阗乐指天底下最美妙的音乐,代指举国欢庆新中国的成立。

朱元璋的那首《咏鸡诗》,如果前三句借鉴毛诗的话,全诗用两句就表达得清楚明白了:“雄鸡一唱天下白,扫退残星与晓月。

其实,毛主席的那句“一唱雄鸡天下白”,也是化用唐代诗人李贺《致酒行》中的诗句: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

虽然是化用前人诗句,但是,却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而,毛诗的意境与气势一下子就上来了,非李贺原诗所能追比。

不按套路出牌的逆挽诗

朱元璋念了两句诗(朱元璋登基吟诗)(5)

朱元璋的那首《咏鸡诗》,认真说来,应归于打油诗一列。在流传下来的诗歌中,类似朱元璋《咏鸡诗》写法的还不少,比如乾隆帝唯一入选小学教材的颇有故事的那首《飞雪》诗: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这首诗的前三句,纯像傻子数数,难怪网友戏称,这样的诗一天都能写出一箩筐。好在,诗的结语才在前三句大力铺垫的基础上,让诗意得到升华。前几句看似平淡,后一句突然升华,其实是诗人刻意为之,并非信口雌黄。这类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属于“逆挽诗”。

朱元璋念了两句诗(朱元璋登基吟诗)(6)

逆挽诗又称逆转诗、抑扬诗、陡转诗、雅俗诗。形象点说,逆挽诗的开头故意以极其普通的语句下笔,给人造成一种平淡无奇、甚至是大失所望的感觉,可到诗后,尤其是结尾,却以出人意料的飞来之笔和逆转成奇蜂之势,把读者引入一个崭新的诗歌境界。所谓“将军欲以巧胜人,盘马弯弓故不发”“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也。这种写法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体现其诗构思之巧妙。

逆挽诗中常常被提及的代表作,还有清代李调元的《咏麻雀》:

一窝二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种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诗中的麻雀,是在嘲讽那些不劳而获者。遍观朝野上下,只拿薪水不干事的人太多,真正干事的“凤凰”又太少,所以,诗人痛心疾首地追问:“凤凰何少尔何多?”

朱元璋早就“摘盲”了

朱元璋念了两句诗(朱元璋登基吟诗)(7)

如果你认为朱元璋的诗歌只是打油诗的水平,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在朱元璋流传下来的诗歌作品中,不乏优秀诗作的,比如他的《咏雪竹》: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诗着朱元璋的《咏雪竹》,你是不是突然会想起陈帅的那首“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朱元璋还有一首咏《庐山》的诗,也写得意境开阔、大气磅礴: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朱元璋念了两句诗(朱元璋登基吟诗)(8)

朱元璋不仅能诗,还善书。他的书法行笔自然流畅,仪态生动,风神独具特色,受到历代评家的损人推崇。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史学家陶宗仪在其《书史会要》中就称赞朱元璋的书法“神明,天纵,默契书法”。近人康有为亦谓“明太祖书雄强无敌”。惟笔画稍欠法度,然雅拙中不乏挺拔。

结语

朱元璋念了两句诗(朱元璋登基吟诗)(9)

如果,我们只从朱元璋的出身来推测,想当然地将之归于文盲皇帝,那才叫贻笑大方。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即使有先天不足,他们也会尽力弥补。就如朱元璋这般的乡下孤儿,如果不痛下一翻工夫,百炼成钢,想逆袭成大明之主,那才是势比登天呢!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