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的稿费为什么叫润笔费(古时候文人写文章的稿费是多少)

古时候文人是清高的,所以一般羞于谈钱,所以称通过写文章得来的收入通称为润笔、利市、阿堵物之类,到了现在才直呼其名,通过写稿来获得收入。

古代文人的稿费为什么叫润笔费(古时候文人写文章的稿费是多少)(1)

南宋著名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这样描述:“作文受谢,自晋、宋有之,至唐始盛。……”韩愈撰《平淮西碑》,宪宗以石本赐韩宏,宏寄绢五百匹。”这段话的意思是,稿费东西,晋,宋慢慢开始有,到了唐代,就有了专业搞这个挣钱的职业了。这么说,以前写那些文章的人都是人精神层面,以求流传千古,直到唐朝,稿费就已经成为约定俗成了。到现在我才明白,唐朝为什么文化如此繁荣,能涌现出如此之多的大诗人,大文学家,其它的朝代却凤毛麟角,原来稿费形成,写文章有钱了,所以更多的人就削尖脑袋,绞尽脑汁去写东西,要是一直只名声好,从精神层面,那可能就没有这么兴盛了。那么,这一时期他们的稿费究竟有多少,怎么样领取呢?

古代文人的稿费为什么叫润笔费(古时候文人写文章的稿费是多少)(2)

随园老人接着说,韩愈帮人家写了一篇《平淮西碑》,宪宗以石本赐韩宏,宏寄绢五百匹。这一篇一千五百字的文章,获得稿费五百匹绢。当时一绢的价值是200文钱,一斤大米的价格为1文钱,如果按照我们现在市场上稍微好点的大米3元/斤,如此计算,他这一篇1500字的文章,就拿到稿费30万元,每一个字的稿费是200元,这可真的是天文数字了。真正体现了一般不写文章,写文吃一年。也难怪,这样的文章写得如此精致,滴水不漏,逻辑性强,不象现在的写文章人,一天能写个一万字,这无疑是粗制滥造,或者形成天下文章一大抄,东摘点西拼点。

古代文人的稿费为什么叫润笔费(古时候文人写文章的稿费是多少)(3)

白居易《修香山寺记》也这样说道:“予与元微之,定交于生死之间。微之将薨,以墓志文见托,既而元氏之老,状其臧获、舆马、绫帛,泊银鞍、玉带之物,价当六七十万,为谢文之贽。”由于他名气很大,求他写东西的人自然也就多了,有人请他写了个墓志铭,人家送了一辆车给他,还有玉帛等物资,价值六七十万金,瞅瞅,一篇文章弄了一辆宝马,一下子就衣食不用愁了。当然,人家是大名鼎鼎的大诗人,这一点也不算过分,经是比起现在那些动动辄出场费几百上千万的明星来说,他这个也是小巫见大巫了。

古代文人的稿费为什么叫润笔费(古时候文人写文章的稿费是多少)(4)

到了明朝的时候,稿费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只要你有能力,文章字画有人要,就写,明代的润笔之风更盛。明末清初,一代大文豪钱谦益病危,家里却一贫如洗,为了自己年轻的妻子柳如是能过上安稳日子,自己走后留下一笔钱给她,于是,利用黄宗羲的文笔与自己的名气,一举写了三篇文章,一共得到润笔高达三千两白银,这三篇文章是墓志铭、诗序和庄子注序。当时一两白银可以购买大米200斤,这样一计算,一篇文章的纯收入就高达近60万元。

古代文人的稿费为什么叫润笔费(古时候文人写文章的稿费是多少)(5)

当然,人家钱谦益是二朝重臣,明末清初文坛泰斗,被尊为“东南文宗”。他28岁中探花,是授翰林院编修,又是这一时期的东林党领袖人,一生风流倜傥,60岁还娶20岁的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为妾,这柳氏可比曾经灭亡了明朝的平西王吴三桂那“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的名气还大呢。所以,没有这么多的稿费也根本养不起如此佳人的。

古代文人的稿费为什么叫润笔费(古时候文人写文章的稿费是多少)(6)

到了清代,稿费就明码标价了,最著名的要数杨州八怪郑板桥,他晚年对自己作品的润笔制定了收费标准:一副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纸三千,任渠话旧任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他还六亲不认,不管是谁,一手交钱一手交文,只认现银不赊购,郑板桥写下《板桥润格》时,每两银子约合五百文,每斗米价值六十文。也就是说,郑氏每作一大幅,可买米五十斗,亦即一千斤米左右,一斤米,也就相当于现在的3000元,比起以前的来说,一篇文章值区区3000元,也不算多的。

古代文人的稿费为什么叫润笔费(古时候文人写文章的稿费是多少)(7)

但是,现在的写稿的稿费就更羞于启齿了,我从学校时在《中学语文报》上发表第一篇文章到现在,粗略计算,也有近千篇小文见诸报端,说起多少稿费呢,有3元的一篇的,5元的,10元的,20元的,最多的一篇也就一千元,那被人羡慕了好些年。但时至今日想起,这区区1000元,也就能在城里购买巴掌大的一小块房子,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