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世界赛事名城(畅想2025世界赛事名城)

打造“赛事名城”,成都对标上海、深圳。

加快打造世界赛事名城(畅想2025世界赛事名城)(1)

成都新都区新都尖锋运动公园

2022年2月8日,中国队运动员谷爱凌以最后一轮的“惊天一跳”获得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后,成都新都区的一家滑雪场也随之出圈了。

成都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自主研发出了一种类似“金针菇”的旱雪滑道组合单元,对真雪有90%的模仿度,吸引了谷爱凌、苏翊鸣等国家队顶尖滑雪运动员集体“西南飞”。谷爱凌在前往北京冬奥会报到之前,曾在此集训5天,反复练习最高难度动作,最终在北京成功摘金。苏翊鸣更是早在2014年就在这里试滑过。

很多人都不知道,成都是中国西部冰雪运动的高地,也是电竞文化之都,还是小轮车、轮滑、滑板、山地车等极限运动爱好者的聚集地。

在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道路上,举办大运会仅仅是第一步。2021年12月,《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明确宣示,到2025年,成都将建成世界赛事名城,体育赛事将成为成都发展“新名片”。

成都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成都更加长远的目标,是到2030年建成世界体育名城——不仅仅是办赛事,而是推动体育全方位的发展,包括竞技体育实力的提升、全民健身体系的完善和青少年体育的发达。

到2035年,成都更希望成为世界生活名城,体育则将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世界一流的国际赛事之都

成都主办世界性体育赛事,始于2019年。

2019年8月,第18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在成都举行,这是被称为“警察和消防员奥运会”的“世警会”首次在亚洲举办,也是成都有史以来主办的规模最大、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赛事,更是在中国中西部举行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性运动会。

随后,成都成功申办了“五大赛”——202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22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2023年亚足联亚洲杯、2024年羽毛球汤尤杯和2025年世界运动会。

这五大赛事,改写了西部地区从未获得世界综合性赛事举办权的历史,也使成都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实至名归的西部体育赛事第一城。

面对“十四五”,成都设立了更高的目标。《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提出了建设“两都”的发展目标,首先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赛事之都”。

目前,成都已经完成了国际大赛的阶段性布局——从2020年到2025年,每年都有高级别国际体育大赛在成都举行。

据陈志介绍,5年布局完成之后,下一步计划“保持一定的定力,有所为有所不为”,希望重点打造一些类似于上海的F1赛车这样“符合成都调性又有很强城市识别性和商业价值”的顶级赛事。

陈志坦言,建设国际赛事之都,成都对标的城市是上海和深圳。上海在打造地标性品牌赛事(如F1赛车、斯诺克上海大师赛)和深圳在发展吸引年轻人的时尚体育赛事(如深圳WTA年终总决赛)的先例,以及两地在运营地方职业俱乐部方面的经验,都值得成都研究学习。

国际赛事之都,还需要现代化的体育设施来支撑。

成都市在过去3年中,共投资了180多亿元建设体育场馆,是过去67年总投入的近5倍。仅成都大运会就新建了13个大型场馆,改造了36个,包括东安湖体育公园和凤凰山体育公园两个超级场馆。

“以前成都的体育设施在四川省都排名靠后,现在的体育基础设施能力我们评估了一下,在全国能排在第五位。”陈志说。

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户外运动休闲中心

“十四五”成都要建设的“两都”中的另外一个,是“彰显公园城市底色的健身活力之都”。

建设健身活力之都,成都最大的底气是1.69万公里的全球最长“天府绿道”体系。贯穿全域的“天府绿道”,是成都人身边的运动赛道,山地、森林、湖泊、河流、湿地、绿地、田园等多种景观叠加,为日常的散步、慢跑、自行车和更专业的马拉松、徒步、定向越野等户外赛事提供了天然的环境。

成都的全民健身品牌项目“天府绿道健康行”,年均组织开展天府绿道健身系列活动1000 余场次,参与人数1200余万人次,基本是“绿道建设到哪儿、活动开展到哪儿”。

陈志说,更长远来看,成都志在成为“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户外运动休闲中心”。

“成都是个休闲的城市,现在我们要从政府的角度‘破局’,因为火锅和麻将归根到底不是现代化城市的健康运动方式,所以我们要把休闲城市的基因和成都的自然山水资源结合起来,引进滑雪、潜水、冲浪等新兴时尚运动项目和极限运动,成为世界体育旅游目的地和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户外运动休闲中心。”陈志说。

他说,“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户外运动休闲中心”在中国目前还是一项空白,沿海城市虽然经济发达健身设施完善,但户外休闲运动的普及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像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这些国家的程度,还没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成都及周边地区在地形和生态多样性上则具有天然优势,因此成都已经开始规划户外运动空间布局,推动西岭雪山冰雪运动旅游区、都江堰运动度假旅游区、龙门山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等重点区域,培育高能级体育项目和品牌。

辐射全球的体育创新资源配置中心

打造“世界赛事名城”,除了赛事和场馆,还要有世界级的体育资源配置能力。

成都围绕“世界赛事名城”品牌“建圈强链”,建设“辐射全球的体育创新资源配置中心”,已经初见成效。

在这里,诞生了全球体育领域成长最快的独角兽企业沸彻科技,孵化出了现象级电竞游戏产品“王者荣耀”,打造了“运动场即摄影棚”的示范性智慧大运场馆,并在全国率先打造了体育服务贸易博览会等品牌展会。

此外,亚洲体育舞蹈联合会总部、亚洲轮滑联合会和世界冰壶巡回赛亚太总部,均已落户成都。

2022年2月12日,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冰壶巡回赛亚太总部正式落户成都市新都区,将利用其全球影响力和深厚的冰雪运动资源优势,以成都为中心,在中国和亚太地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包括引入国际顶级冰雪赛事表演、建立高水平的冰雪运动俱乐部、培养运动和行业专业人才等。

这也是全球性主要运动联盟组织机构亚太总部首次进驻成都。

谷爱凌、苏翊鸣训练过的旱雪四季滑道,则已经反向“输出”——先被苏翊鸣的日本籍教练佐藤康弘喜爱并引入日本,后来又陆续“出口”到美国、奥地利、加拿大、比利时、澳大利亚、瑞典、英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陈志介绍,目前正在请专利持有者成都尖锋总结出企业标准,未来计划申请国家标准、成立“世界旱雪联合会”并建立起旱雪赛事体系。

像尖峰这样既专业又好玩的体育场景,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来尝鲜,拉动了成都的体育消费,

2020年8月,成都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1年居民体育消费额达500亿元,一大批年轻化、细分化的体育消费场景和地标遍布全城,密织成网。

在陈志心中,“生活体育”是成都在体育发展上的最高理想——“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运动融入生活,体育作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城市与世界交往交融的桥梁纽带”。

(记者戴闻名 编辑金明大 实习记者杜锐峰对本文亦有贡献)

点击下方标题,阅读本组专题全部稿件

《奋进的成都正幸福》专题系列稿件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