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实务题型(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一章学习讲义)

需要打印的,可以私信我索取电子版!!!(打赏可得)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实务题型(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一章学习讲义)(1)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1,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实务题型(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一章学习讲义)(2)

2,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将“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 事故分类:

1.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 20 类:

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等;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20)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

2.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 号)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4个等级。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实务题型(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一章学习讲义)(3)

从重原则:

1)临界值为高一级别,如死亡3人为较大事故。

2)不同标准取其大,如死亡3人,同时重伤50人则为重大事故。

[微风]死亡:不包含失踪、下落不明

​[微风]重伤:不包含轻伤、工业中毒

​[微风]直接经济损失:不包含间接经济损失

3. 按照事故造成的伤害程度划分:

1)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损失工作日低于 105 日的失能伤害

2)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无死亡的事故。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 105 日的失能伤害

3)死亡事故:指有死亡的事故。死亡一名职工按损失 6000 工作日计算伤筋动骨105,死亡损失6000 天

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实务题型(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一章学习讲义)(4)

4,危险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一般用风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

合给出,即 R=ƒ(F,C) 可视为 R=F×C

R一一风险;

F一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一一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对于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可分为人、机、环境、管理4类风险

5,海因里希法则

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

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6,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实务题型(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一章学习讲义)(5)

7,本质安全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实务题型(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一章学习讲义)(6)

8,安全生产许可是指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

记忆口诀:烟民建危矿

​[微风]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危道建金矿

2)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未包含使用

3)无规模要求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对于非煤矿山建设项目,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包括使用长输管道输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以及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的建设项目,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审查申请

第二节 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

1,事故致因原理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法默、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 。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因此,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从众多的求职人员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而把企业中的所谓事故频发倾向者解雇。

(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微风]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实务题型(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一章学习讲义)(7)

​[微风]现代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实务题型(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一章学习讲义)(8)

日本北川彻三作了一些修正,提出新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事故的基本原因包括:

1)管理原因

2)学校教育原因

3)社会或历史原因

事故的间接原因包括:

1)技术原因

2)教育原因

3)身体原因

4)精神原因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微风]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的提出(哈登)

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分为两类:

第一类伤害是由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

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微风]事故防范对策

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主要有下列 11 种:

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从2到5

2)限制能量—从2到1

3)防止能量蓄积—低高度位能、控制浓度、接地消除静电

4)控制能量释放—三峡大坝

5)延缓释放能量—高压锅、安全阀

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安全接地、瓦斯抽放

7)设置屏蔽设施—防护罩、劳动防护用品

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9)提高防护标准—双重绝缘

(10)改变工艺流程—从1到0

(11)修复或急救。

总结:都是技术措施

(四)轨迹交叉理论

​[微风]轨迹交叉理论的提出(斯奇巴)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当两种因素同时出现,才能发生事故。

​[微风]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

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实务题型(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一章学习讲义)(9)

(五)系统安全理论

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

1)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不可忽略;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

4)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万一发生事故,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上。

(六)综合原因论

事故是社会因素(基础原因)、管理因素(间接原因) 和生产中危险因素(事故隐患)(直接原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后果。事故调査过程则与上述相反, 为事故现象→事故经过→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础原因。

2,安全原理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实务题型(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一章学习讲义)(10)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果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

3)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4)封闭原则: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对于管理系统,有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3种动力。

2)能级原则: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3)激励原则: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行为原则: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完成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又产生新的需要、动机、行为,以实现新的目标。

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

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

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四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所谓3E原则。

4)本质安全化原则:从一开始和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要求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

2)监督原则: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节 安全心理与行为

1,人的行为模式

(一)生理学意义的行为模式

外部刺激 →肌体感受(五感)→大脑判断(分析处理 )→行为反应 →,目标的完成

(二)社会学意义的行为模式

需要是一切行为的来源,人有安全的需要就会有安全的动机,从而就会在生产或行为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安全行动。

2,影响人行为的因素

(一)个性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1.性格与安全

事故的发生率和人的性格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无论技术多么好的操作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性格特征,也常常会发生事故,这也是个人事故频发倾向的理论基础。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实务题型(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一章学习讲义)(11)

2、气质与安全

一般认为人群中具有4种典型的气质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1)胆汁质的特征:对任何事物发生兴趣,具有很高的兴奋性,但其抑制能力差,行为上表现出不均衡性,工作表现忽冷忽热,带有明显的周期性。

2) 多血质的特征:思维、言语、动作都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发生变化,易适应当今世界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

3) 黏液质的特征:突出的表现是安静、沉着、情绪稳定、平和,思维、言语、动作比较迟缓。

4) 抑郁质的特征:安静、不善于社交、喜怒无常、行为表现优柔寡断,一旦面临危险的情境,束手无策,感到十分恐惧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实务题型(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一章学习讲义)(12)

3.能力与安全

管理者应该重视员工能力的个体差异,首先要求能力与岗位职责相匹配,其次发现和挖掘员工潜能,通过培训再次提高员工能力,使得团队合作能力上互相弥补。

(二)个性倾向性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1.需要与安全

需要是个体心理和社会生产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不足之感 —— 个体感到缺乏什么东西。

求足之感 —— 个体期望得到什么东西。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实务题型(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一章学习讲义)(13)

3、与行为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

省能心理——希望以最小的能量获得最大的效果;嫌麻烦、怕费劲、图方便、得过且过。

侥幸心理——认为事故是小概率事件。

逆反心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凑兴心理——精力旺盛。

好奇心理——对安全生产内涵认识不足,将好奇心付诸行动。骄傲、

好胜心理——只要我跑得足够快,事故就追不上我。

群体心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潜规则,有潜规则的地方就有带头大哥

第四节 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1,安全哲学观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实务题型(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一章学习讲义)(14)

2,安全风险管控观

(一)事故可预防论

应该建立起“事故可预防,人祸本可防” 的观念。

1.事故存在因果性。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找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防范。

2.事故随机性中的必然性。事故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是偶然的。

3.事故潜伏性。在事故发生前,系统存在事故隐患,具有危险性。

4.事故的可预防性。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预防的。

(二)系统的本质安全化

1.人的本质安全化。人的不安全行为对事故发生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物的本质安全化(设备、工艺等)。

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设备的本质安全化;二是工艺过程的本质安全化。

3 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对系统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热环境、照明、噪声、振动、粉尘及有毒物质等。

4.管理的本质安全化。管理的本质安全化是控制事故的决定性和起主导作用的关键措施

(三)风险预控

风险预控体系重点管理的内容包括:

1.风险辨识与管理

2.不安全行为控制

3.生产系统控制

4.综合要素管理

5.预控保障机制

3,安全发展观

强化“红线”意识。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要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实行安全生产和重大事故风险一票否决。采用 “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暗查暗访。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全面构建长效机制。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实务题型(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第一章学习讲义)(15)

第五节 安全文化

1,安全文化的定义

(一)安全文化的内容应主要包括:

一是处于深层的安全观念文化。

二是处于中间层的安全制度文化。

三是处于表层的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

(二)安全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和企业安全文化目标是统一的,是“以人为本”。提倡对人的“爱” 与“护”,以“灵性管理”为中心,以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为基础所形成的,群体和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表现于员工在受到激励后的安全生产的态度和敬业精神。

2,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功能

企业安全文化的四大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和同,化功能。

1)导向功能。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决策活动提供了为企业大多数职工所认同的价值取向,他们能将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将企业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目标,使个体的目标、价值观、理想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观、理想、有了高度一致性和同一性。

2) 凝聚功能。当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被企业职工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和目标后就会产生一种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将每个职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 激励功能。一方面用企业的宏观理想和目标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另一方面它也为职工个体指明了成功的标准与标志,使其有了具体的奋斗目标。还可用典型、仪式等行为方式不断强化职工追求目标的行为。

4) 辐射和同化功能。企业安全文化一且在一定的群体中形成,便会对周围群体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迅速向周边辐射。而且,企业安全文化还会保持一个企业稳定的、独特的风格和活力,同化一批又一批新来者,使他们接受这种文化并继续保持与传播,使企业安全文化的生命力得以持久。


第一章整理完整,需要打印的,可以私信我索取电子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