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儿子和诸葛亮儿子差距(司马懿9个儿子个个人中豪杰)
俗话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诸葛亮在我们心中可谓是智慧的“天花板”,而且他的忠心也在《出师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是聪慧无人能及,他的儿子诸葛瞻,也是被给予了很大的期望。
但没曾想到,这个卧龙之子竟然不及父亲的十分之一,终身都是碌碌无为的庸才。
而作为诸葛亮的死对手司马懿,他虽然没有诸葛的那份料事如神的军事能力,但是他的儿子们却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都成长为了“人中龙凤”。
要说这司马一家,可谓是一个传统的从政家庭。从西周开始,就一直是作为官姓,尤其是到了司马懿儿子这一代,更是将整个家族“镀了金”。
可诸葛一族也是作为官姓,同样每一代都会出一个在某些方面杰出的人物,但为何到了诸葛瞻这一代成为了这样的人呢?他们两家的儿子为何差别如此之大呢?
教育理念的不通我们知道,一个孩子将来要长成什么样子,与他从小的教育息息相关。有些人想要孩子成为一名有文学有素养的人,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停地让他去学习文化知识。
有些人就比较放任孩子的自由,这样培养出的小孩,思维和动手能力都特别的强。教育理念的不通,导致了每一个小孩将来都变成了不同的样子。
诸葛亮和司马懿也一样,他们对待自己的小孩,都有各自的教育方法。诸葛亮只有一个儿子,所以他对儿子的要求特别的高,精力也就放在这一个儿子的身上。
但司马懿不一样,他一共有9个儿子。所以,他的孩子们在整个成长过程中,不仅有父亲的教导,大多数时间都是兄弟之间相互陪伴长大。
但从儿子多少这方面,诸葛亮已经输给了司马懿。
这就好比现在的独生子女和有兄弟姐妹的孩子,若是除去父母的教育,单让孩子自我成长,而那些有兄弟姊妹的孩子们会更加优秀些。
孩子多,不仅是他们之间有个陪伴,毕竟家长不可能一直陪在孩子的身边。而且,如果是大些的孩子很优秀,那些比他小的娃娃们也就有样学样,也会向老大一样优秀。
诸葛瞻在小的时候,经常被父亲逼迫学一些修身养性的书,在诸葛亮的心里始终想把儿子培养成一名谦谦君子。
尤其是经历这纷纷的战争后,他更加希望儿子可以远离战火,远离烦恼。
所以诸葛瞻一直是在很温和的环境下成长,就好似 “温室里的花朵”,基本上没有吃过什么苦头。但司马懿不一样,他因为一直都是处于被诸葛亮牵着鼻子走的状态。
所以在他的心里时常是憋着一口气。
他每次打了败仗后都会反省自我,他知道做人一定要藏住自己的锋芒,毕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且还要大智若愚。
他这样要求着自己,也要求的儿子们。并且通过了自我的真实写照教育孩子,虽然他的儿子们并没有什么高的文学素养,但是就实际生活里,他们的经验足以让他们成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父亲身居高位,所以无论是诸葛家还是司马家的儿子,都有锻炼自我的能力,并且这个平台相当的大,也不容许轻易犯错,有可能一个不小心,整个国家都毁于一旦。
诸葛瞻一直都生活在父亲的光辉之下,人们对待他就像对待诸葛亮一样,很是尊敬,基本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麻烦他的,也就导致了他没能积累出经验。
甚至在朝廷上,但凡有一个不错的提议,都会被冠上了诸葛瞻的的名字,而真正的人才却因为这不成文的“潜规则”给埋没,自己的智慧的产物就这样轻易的拱手让人。
而司马懿的儿子们,因为父亲在整个魏国里不算多么突出的,并且在这个国家里人才辈出,如果不与时俱进,那么就可能面临着淘汰,很是残酷。
所以这就造就了司马懿小心谨慎的性格,父亲是这样的,儿子们也是如此。
打小起,他的9个儿子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且因为魏国不是很安稳。
所以他们为了生存,只好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
大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司马懿的9个儿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变得成熟,要想做一名普通人也是一件困难事。
帝王将相之父司马懿前后共娶了3位夫人,加上生育的女儿,他一共有11个孩子。其中最出名的儿子就是司马昭,他作为第二个儿子,一直跟随着父亲征战沙场,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一直到正元二年,他包揽了整个国家的政事,成为了魏国的二把手。等到曹髦被杀后,司马昭称帝。他的儿子,也就是司马昭的孙子更加厉害,直接建立了晋朝。
但要说司马懿和诸葛亮究竟谁在军事方面厉害,这个没有具体的定论。人们都认为蜀国和魏国的国力差太多,其实这也不是唯一的理由。
司马懿一边和蜀国对峙,一边还得跟曹氏家族应对,其难度确实太大,而诸葛亮在蜀国已经拥有了至高的权利。在《三国》里也说司马懿真正的对手并非诸葛亮,而是曹氏家族。
就司马懿战胜曹氏家族的所有政治手腕,他的能力也确实让人佩服。但就教育子女这方面,诸葛亮是真的不如他的对手。诸葛瞻的成长,没有经历过挫折,也没有被家人真正的放手过,所以他只会“纸上谈兵”。
但诸葛瞻却知道怎样做人,而司马懿的儿子知道怎样成才。要说这两种教育哪一个更优秀,没有答案,不同的理念,自然会有不同的言行。
阿毛认为,正如有些人在大文大理上具有一定的造诣,我们说他是优秀的,但有些人在艺术上也颇有地位,我们也会说这就是大师。
教育这方面本来就没有具体的“边框”,只要是成为一个好人,就都是成功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