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文学家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六十载从译路少年维特

新华社成都4月23日电(记者刘坤)“即使多少年过去了,我们都已成为老头儿老太婆,每当想起善良的小矮人儿,想起灰姑娘和白雪公主,我们心中仍会感到温馨,感到慰藉,充满欢乐。”这是杨武能为《格林童话》写的序言。

哪位文学家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六十载从译路少年维特(1)

4月18日,杨武能在重庆家中整理资料。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格林童话》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而将这经典带到国内的,正是获得中国翻译界最高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的德语翻译家杨武能。在60多年的翻译生涯中,杨武能为中国读者打开了世界童话的大门,也让人们领略到了德国文学的魅力。

今年83岁的杨武能,历任四川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等。60多年来,他出版著译超千万字,发行量超千万册。

1957年,杨武能进入南京大学学习日耳曼学(现“德国语言文学”),从此跟德国和德国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哪位文学家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六十载从译路少年维特(2)

1962年在四川外国语大学任德语教员时期的杨武能(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78年,杨武能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我国著名学者、诗人冯至,一起研究歌德。

后来杨武能获德国洪堡基金会博士后研究奖学金,赴德国海德堡大学、波恩大学和西柏林自由大学等深造。

哪位文学家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六十载从译路少年维特(3)

4月18日,杨武能在重庆图书馆“巴蜀译翁文献馆”内留影。馆中展示了杨武能的人生经历、手稿、信件和他著译的书籍。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杨武能说:“生命在于创造,创造为了奉献。我的理念就是翻译经典名著,给广大读者奉献优秀的翻译文学,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丰富我们国家的文学宝库。”

1980年,杨武能编选、翻译了《德语国家短篇小说选》。

1981年,继郭沫若译本之后,杨武能重译《少年维特的烦恼》。

1993年,杨武能出版三十年译文自选集《德语文学精品》和《格林童话》。

……

哪位文学家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六十载从译路少年维特(4)

这是杨武能翻译出版的《浮士德》和《魔山》(4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杨武能介绍,自己的翻译生涯跟自己家乡重庆的地形一样,一直都在“爬坡上坎”。1922年郭沫若首次翻译《少年维特之烦恼》,后来杨武能也对这部作品进行翻译,力求创新突破,最终他的新译本获得成功。1981年,第一版8万册问世后很快销售一空,之后不停地重印再版,总印数很快超过100万册,让歌德的这部杰作在中国“火了”起来。

2006年,杨武能“二十年磨一剑”,德语现代经典《魔山》问世出版。

“20年来通过翻译《魔山》,我进入了一个又一个陌生、奇特而精彩的世界。有了‘魔山’之旅的历练和积累,我便能以新的眼光观察、认识自己和世界,这大概就是文学翻译工作的最大魅力。”杨武能说。

哪位文学家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六十载从译路少年维特(5)

2018年,杨武能在重庆图书馆举办的“格林童话之夜”活动上与小读者们交流(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已是耄耋之年的杨武能至今仍在继续工作。近年来,杨武能每年都利用重庆图书馆举办“格林童话之夜”的机会,与小读者们近距离交流。最近,为了让读者了解他翻译背后的故事,杨武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巴蜀译翁”,更新公众号内容又成了他的主要工作之一。

60多年来,他翻译了《浮士德》《海涅抒情诗选》《茵梦湖》等31部德国经典名著,创作了《歌德与中国》《走近歌德》等9部著作,编著了《歌德文集》《郁金香译丛》等书,其中许多书从出版至今一直畅销,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追捧喜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