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别两院士(痛别杨院士一路走好)

11月4日晚

我国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

因病医治无效

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千里送别两院士(痛别杨院士一路走好)(1)

图片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他是一名机械工程专家推进了时间序列分析的工程应用攻克了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国际难题开辟了我国智能制造研究新领域为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他也是一名杰出的教育家在担任大学校长期间高举人文教育大旗倡导在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在理工类院校中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为什么不回国?”

1933年9月杨叔子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的一个书香世家

杨叔子5岁起便在父亲指导下念古书直到9岁入高小学习时杨叔子已遍读《四书》《诗经》深厚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心中埋下家国情怀的种子

1952年

杨叔子报考武汉大学机械系

1953年

因院系调整

他进入原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学习

1956年

杨叔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1981年杨叔子前往美国做高级访问学者

期满后美国方面以优厚的待遇来挽留杨叔子面对优越的科研环境和数额可观的年薪

杨叔子没有犹豫踏上了归程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回国?”杨叔子反问:“为什么不回国?”

千里送别两院士(痛别杨院士一路走好)(2)

机械学院机械制造综合自动化学科带头人杨叔子院士在工作

回国后他在华中工学院大力推进时间序列分析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1984年底他与同事仅花一年工夫就研制出“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系统”攻克了这一国际性难题

后来,杨叔子敏锐地注意到人工智能与机械制造相融合的新趋势将人工智能引入机械工程提升了制造领域的智能化水平

凭着多项创新成果1991年,58岁的杨叔子当选中科院院士成为华科大第一位中科院院士

“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

1994年时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杨叔子突然收到一封本校学生的来信

信中说:

“杨校长,有件事情我想不通作为一个中国的大学生我赞成英语四级过不了关就不能获得学位证因为要改革开放,要中外交流但是汉语错别字一大堆用词不妥,句子不通,文章不顺居然也可以拿到学位证”

他立即将信拿到了校长办公会进行讨论最终,学校颁布了《关于提高我校学生人文素质和中国语文水平的决定》规定从1995年入校的新生开始每年对全校各层次的学生举行一次“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

千里送别两院士(痛别杨院士一路走好)(3)

杨叔子院士在人文讲座上

杨叔子告诫学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

就是落后,一打就垮

没有民族传统,没有人文文化

就会异化,不打自垮”

杨叔子还说“科学人文,密不可分同源共生,互通互异,互补同求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

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

千里送别两院士(痛别杨院士一路走好)(4)

杨叔子院士赠书仪式

杨叔子的一生成果斐然但他一直保持谦逊前不久,他还感慨地对爱人讲

“回顾我这一生

在党的培育下

在同志们的帮助下

做了一点工作,我是幸福的”

千里送别两院士(痛别杨院士一路走好)(5)

斯人已逝先生千古

来源:新华社微信,综合华中科技大学、长江日报等

记者:李伟、熊琦、熊翔鹤

监制:关开亮

编辑:周喆、王宜玄

缅怀!致敬!

来源: 新华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