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喜剧班郭德纲陈佩斯首次同台(郭德纲坐镇金牌喜剧班)

《金牌喜剧班》即将开班,坐镇的三大导师分别是陈佩斯、郭德纲、英达。

金牌喜剧班郭德纲陈佩斯首次同台(郭德纲坐镇金牌喜剧班)(1)

陈佩斯在90年代的春晚常客,是比赵本山还早的小品王,后来因为版权问题和央视闹僵,22年没和央视合作。

郭德纲在当今相声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德云社占据了相声行业半壁江山。

这两位都是喜剧行业的大咖,分别在小品领域和相声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具有足够做导师的资格。

那么第三位英达为什么能和陈佩斯、郭德纲两位大咖并列,同为金牌导师呢?

今天就来聊聊英达的喜剧岁月以及他带回国内的情景喜剧。

01 英达和情景喜剧的初相识

1979年,英达被北京大学心理学录取,当时心理学在中国刚起步,知识体系不完善、枯燥无聊,英达很快失去了兴趣。

金牌喜剧班郭德纲陈佩斯首次同台(郭德纲坐镇金牌喜剧班)(2)

于是不安分的英达开始把精力放到话剧上,着手创办了北大话剧社,在里面做导演和一些组织工作。

在专业课上磕磕绊绊的英达,在戏剧方面却发挥了天赋和勤奋的学习精神,很快就积累了宝贵的戏剧和表演基础。

大学毕业后,英达被分配到东北师范学校教书,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戏剧,反而更加勤奋地恶补戏剧的知识,耐心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名美国导演表示愿意为英达提供一次短暂的戏剧学习机会,这次赴美培训也成为英达人生的起跳板。

在美国大学读书时,英达无意中在电视里看到一种奇怪的节目,剧情是两个人在屋子里面谈恋爱,可是旁边却听到有人哈哈大笑。

英达问同学:这是谁在乐?同学告诉他是场景外的观众在乐,笑声被同时收录作为背景。

从那时起,英达开始揣摩起这种让观众参与进笑声的电视剧形式。

这是英达和情景喜剧的初遇,当时英达还只是作为一个单纯的观众。

真正让他产生涉猎这一领域冲动的,是在他毕业实习期间。

金牌喜剧班郭德纲陈佩斯首次同台(郭德纲坐镇金牌喜剧班)(3)

美国东部有许多电影工业基地,比如纽约皇后区,有一个很大的摄影场。

英达当时随着帕库拉拍一部电影,他任导演助理。

在拍棚内戏的时候,他注意到对面的摄影棚每天也在忙碌着,因为好奇,英达走进去想去瞧个究竟。

一进棚子,便听到了阵阵笑声,聚光灯外的场地里坐着上百名观众,随着情节进展爆发出一阵阵笑声,演员的表演与观众的笑声巧妙融合在了一起。

英达第一次进入真实情景喜剧的现场就完全被感染了。

从那以后,英达就像着了迷一样,只要一有时间就都跑到对面摄影棚“偷师”,他开始认真地思索:什么是喜剧的本质?美国情景喜剧为什么带现场观众?

“电视改变了人们看戏的方式,却失去了大家共同接受播放内容感染的同乐模式。”

一边看别人拍摄,他一边琢磨着如何把这样的形式带回国内。

02 中国情景喜剧的诞生

毕业回国后,英达开始着手写剧本,他把美国喜剧引进中国的想法得到了作家王朔的大力响应。

当时,王朔问这类剧的英文是什么?英达说:“叫Sitcom,是Situation Comedy的缩写。”王朔马上决定:“那就直接翻译过来,叫‘情景喜剧’。”

情景喜剧这个名字就这么确定下来了。

金牌喜剧班郭德纲陈佩斯首次同台(郭德纲坐镇金牌喜剧班)(4)

1993年,王朔因为一些事情突然要离开北京,走之前王朔向英达推荐了作家兼编剧梁左,情景喜剧在中国落地成功的关键人物。

在西山宾馆,梁左、英达和弟弟英壮三个人开始了剧本的创作,彼时梁左其实是第一次接触电视剧本的创作。

仅凭英达对美国情景喜剧的描述,几位“编剧”就开始创作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的剧本了。

1993年7月7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爱我家》开机,那年英达33岁,他终于圆了导演梦。

金牌喜剧班郭德纲陈佩斯首次同台(郭德纲坐镇金牌喜剧班)(5)

演出开始后现场观众的笑声很微弱,但随着表演的展开,慢慢地窃笑声渐渐增多。

突然,摄影棚里哗的一下子,第一次大面积而又响亮的笑声放肆地爆发了,从开拍到引发全场爆笑,不到一分钟。

有人用这样的话描述这笑声:“这声爆笑,就好比中国情景喜剧这个婴儿诞生的第一声啼哭,它宣布,一个活泼的生命呱呱坠地了。”

金牌喜剧班郭德纲陈佩斯首次同台(郭德纲坐镇金牌喜剧班)(6)

1993年播出的《我爱我家》,是国产情景喜剧创作历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

至今《我爱我家》仍然有无数“家迷”,隔三差五还能引发社交媒体上的“回忆杀”热潮。

许多主演或客串《我爱我家》的演员如今都成了大腕,例如宋丹丹、葛优、蔡明、李雪健、李成儒、姜文等。

金牌喜剧班郭德纲陈佩斯首次同台(郭德纲坐镇金牌喜剧班)(7)

1998年,英达想要拍摄一部超越《我爱我家》的情景喜剧,他找来梁欢和肖峰当编剧,以自己在美国的留学经历为蓝本策划了一部中国人在美国开餐馆的情景喜剧《中国餐馆》。

当时《北京人在纽约》爆红,《中国餐馆》特意请到了女主角王姬,还拉来杨立新、刘金山、杨青、吕小品、何冰等一线演员入伙。

这部从剧本到演员阵容都是顶尖之作的《中国餐馆》却遭遇了大失败,主要原因是不符合观众口味,题材太偏,许多观众看不明白。

《中国餐馆》成了中国迄今为止投资最高的情景喜剧,也成了英氏公司赔得最惨的项目。

经历这次失败后,英达决定拍摄一部接近百姓生活的戏,拍出一个中国老百姓喜欢的人物《闲人马大姐》。

一个“闲”字,既更衬托出了“忙”,也颇增添了不少趣味。

金牌喜剧班郭德纲陈佩斯首次同台(郭德纲坐镇金牌喜剧班)(8)

紧接着英达又执导了一系列的情景喜剧,例如《东北一家人》、《起步停车》、《百老汇一百号》、《候车大厅》、《新七十二家房客》,这些剧大部分都赚了钱。

情景喜剧这个新艺术形式真正的在中国扎下了根,后来又出了一系列经典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家有儿女》《爱情公寓》。

03 情景喜剧的没落

1993年《我爱我家》横空出世,不少人认为这部开山之作“诞生即巅峰”。

编剧英壮曾说,他觉得这部作品有点儿悲剧色彩,《我爱我家》难以逾越,对于中国情景喜剧而言“挺悲哀的”。

如今,提起情景喜剧,许多人想到的还是《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候车室的故事》。

金牌喜剧班郭德纲陈佩斯首次同台(郭德纲坐镇金牌喜剧班)(9)

情景喜剧经历了短暂的巅峰期后,快速地进入了没落期。

当被问及情景喜剧没落的原因,英达认为是过分追求速度了。

情景喜剧是需要精良的制作,而且相比其他电视剧,情景喜剧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剧本创作。

写出一个完整的剧本来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现在却被无情地粗制滥造着,情景喜剧似乎演变成了一个低成本的东西。

当年英达如同一个盗火者,他以为《我爱我家》能成为燎原之火,没想到这堆火“半死不活了,一会儿成了灰烬,一会儿就着一下子”。

如今他想把这堆火重新吹起来、添点柴,但他不确定这团火又能燃烧到什么程度。

金牌喜剧班郭德纲陈佩斯首次同台(郭德纲坐镇金牌喜剧班)(10)

现在英达身兼导演、演员、主持人三职,无论是扮演影片《大腕》中的路易王,还是主持综艺节目,他都表现得活灵活现,游刃有余。

2018年,英达执导的情景喜剧《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部80、90后的集体回忆的经典动画片,成为了英达重出情景喜剧江湖的探路石。

英氏家族中的英达,那真是达到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境界。

—— The End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