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紫砂被称为)

江壶事,茶中解,感谢你收看《紫砂手记》第15期。

大家好,我是江小壶,是宜兴丁山老街上一枚陶器店掌柜。闲来无事做一档玩壶弄砂的佛系紫砂节目。

紫砂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紫砂被称为)(1)

“紫砂为什么被称为紫砂”,典型的中国式提问,前面紫砂作为大众刻板印象的词汇,后者则从字面去解释紫砂的砂砾。说大白话就是,紫砂为什么定义为紫色的砂砾。有人会疑惑紫砂被称为“五色土”,却称为紫砂,而且紫砂市场最受青睐不是传统的紫泥壶,而是朱泥、大红袍。这类红艳、光润质感更受大众欢迎。

紫砂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紫砂被称为)(2)

紫砂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紫砂被称为)(3)

我总结了几种说法,都有一定的依据,比如“紫砂存量说;民间印象说;文人参与说”

紫砂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紫砂被称为)(4)

“紫砂存量说”,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从紫砂矿总量上看,原矿泥料主要分为三类紫泥、团泥(段泥)、红泥。紫泥的无疑存世量是最大的,而段泥不过是紫泥与其他泥料的夹层,红泥更是难以天然形成。所以早期开采的人把紫色的矿料称之为紫砂,由于当时紫砂需求量小,开采也少,制作紫砂壶的匠人并没有把紫砂作为单独的陶瓷材料进行区分,基本也只是归为陶土器皿。后来做的多了,也只是给了一个“紫砂”加以区分,而其他的泥料在后续的开采与筛选中加以区分,在后期才渐渐形成了五色土的说法,虽然加以区分了,但是早期的紫砂器已经被定义,所以把宜兴丁蜀这片区域的矿料制作材料,称之为紫砂。

紫砂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紫砂被称为)(5)

“民间印象说”,和存量说有相同的观点,它们都是以早期紫砂的开发情况作为依据,区别在于存量说以挖掘人发明、发现、传播为依据;但民间印象说是以大众使用者的认知、使用、推荐为依据,紫砂作为泡茶实用器,具有茶汤隔夜不馊,不串味的特点,很快就普及了当地喝茶人群。但限于当时紫砂泥料制作工艺、紫砂制壶工艺无法驾驭团泥、朱泥、大红袍这类特殊泥料。导致了早期紫砂壶都是以紫泥为主,而且表面粗糙,砂砾感强。当时也没有单独紫砂窑,烧出来的紫砂壶与其他陶瓷器摆放在一起,流入市场后发现这类材料制作的泡茶器特别出众,渐渐的就被大众区分并以“紫砂”命名。

紫砂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紫砂被称为)(6)

“文人参与说”,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更具有参考意义。我们从紫砂最早年代说起“明清时期”,是古代皇权政治形态最严酷的时期,当时民间是禁止使用黄色、金色的制品的,早期黄色的段泥紫砂就很难被制作出来。而朱泥、大红袍这类如今制作都无法保证成品率的器物更是少之又少,到了晚清才一些家族世代制作(思婷壶、君德壶、梨形壶)。而那些黝黑、发紫、褐色的泥料被普遍制作成紫砂壶,民间印象说最大的问题在于,明清时期中国还是农耕文明,大部分老百姓喝茶、品茶并不常见,当时茶产区也较少,哪像如今。真正能接触到茶,并且具备社会话语权的大都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紫砂”二字,砂是代表紫砂的表现形式,紫则不同,不仅代表颜色,更代表一种高级的颜色,比如:“心境要称为紫气东来、京城要叫紫禁城、饭店要叫紫来顺”等等,更重要一点,当时官服领子多为紫色的。而显示地位、阶级的颜色、名字,不像是早期民间疾苦老百姓或者制作陶瓷的老匠人能驾驭并传播开来的。但也不能否认,民间巧匠打造的紫砂壶,被作为进贡达官显贵时,特意起的名字,以迎合市场的需求。

紫砂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紫砂被称为)(7)

三种观点作为紫砂名字起源的分析,可以说各有依据,谁也无法说服谁,但我觉得紫砂作为一段文化,承载了几十代人的传承,我在这里讨论这些“没有答案的话题”就想和大家能够了解深入紫砂文化,而不是被肤浅的市场表象所迷惑。

本讲就到这里,工作室接受私人定制紫砂壶,欢迎关注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