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车险返点一般几天返(送卡承诺不兑现)

送卡承诺不兑现,增值服务名不副实,车险销售环节“坑”不少记者昨天从上海市消保委获悉,2021年市消保委受理车险投诉271件,其中120件集中在车险销售环节,占比达44%,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4s店车险返点一般几天返?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4s店车险返点一般几天返(送卡承诺不兑现)

4s店车险返点一般几天返

送卡承诺不兑现,增值服务名不副实,车险销售环节“坑”不少。记者昨天从上海市消保委获悉,2021年市消保委受理车险投诉271件,其中120件集中在车险销售环节,占比达44%。

早在2017年,为推动行业合规经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发布<财产保险公司机动车辆保险增值服务操作实务要点>的通知》,明确要求车险企业“不得赠送代驾券等形式的有价证券”。之后,重庆、浙江、湖南、辽宁多地保险主管部门针对车险送礼等违规销售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有力规范了车险增值服务。

不过,消费者在车险销售环节的“踩坑”现象还是时有发生。主要有三类问题:

送卡情况从公开宣传转为暗箱操作。消费者沈先生投诉,自己购买车险时,销售人员承诺赠送2300元购物卡,自己不需要购物卡便去协商,销售人员答应换成1900元现金,事后销售人员反悔。

还有不少市民反映,担心在车险消费中“吃亏上当”。有人说,自己并不知道可赠送的卡最多能有多少,是200元、400元还是更多,全凭车险销售人员承诺。有人说,自己和同事一起买了差不多额度的车辆保险,同事拿到了几百元的卡,自己却什么也没有。在车险销售环节中,送不送、送多少、送什么的信息不对称,让送卡变成一个“暗箱”,公平性遭到普遍质疑。

送卡私下口头承诺无法兑现,维权遭遇困难。从市消保委受理的投诉中发现,如今送卡承诺都是通过销售人员口头承诺。一旦口头承诺没有及时留存痕迹,事后追责或定责可能会遇到障碍。多位消费者反映,购前承诺的送卡到实际兑现时,遭遇“缺斤少两”和“货不对板”的情况。

如消费者陆女士购买车险时,销售人员承诺给800元购物卡。事后进一步询问时,被告知通过积分发放,需要自行去其他第三方平台兑换使用;消费者冯女士购买车险时,销售人员答应赠送8.8折加油卡,实际交付的是信用卡,满足一定条件才可享受加油8.8折;消费者卢女士购买车险时,销售人员承诺成单后返700元购物卡,保单到后发现购物卡变成了500元汽车服务体验包。

增值服务名目繁多,却名不副实。因为公开送卡被明文禁止,保险公司以“增值服务”的名义送各种各样的“服务券”,包括洗车券、积分兑换券、机场停车券、健康药券、超市积分券、车辆保养券、补漆券、代驾券等。

很多消费者反映这些券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名不副实”。如消费者朱先生在微信中与销售人员沟通时,销售人员表示“超过1500元商业险有一次保养服务、一次代驾、六次洗车、机场停车一次、理赔代办一次”,朱先生续保后在需要车辆保养时,发现承诺的保养服务并没有到账;消费者苏先生获得4张补漆券,宣传上显示券可用的店非常多,去到可用券的4S店,却被告知自己的车型不适用。

针对这些现象,市消保委表示,与其他行业相比,保险行业有其特殊性,如何在保险领域开展包括价格在内的有序竞争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建议保险主管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督促保险公司将相关规定落实到位,切实维护好车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共促消费公平。

栏目主编:陈玺撼 文字编辑:束涵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束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