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天资愚笨的文人(人间不坠青云志)

提起中国古代文化,诗词歌赋是其中光芒最耀眼的瑰宝。而那些能够创作出这些世界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璨的珍珠的人,哪一个不是最具中国风骨的文人呢?

每个人的生存环境不同,遭遇的职场和家庭变故也不同,由此产生的人生感悟和心路历程更是有些天地之差。否则,同样是盛唐的诗人,李白的豪迈不羁一点儿都没有传递给杜甫;身为王羲之的儿媳妇,谢道韫的光芒竟然没被遮掩半分……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可正是这些在文坛大名鼎鼎的文人,扛起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大旗,为民生社稷奔走呼号;也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平谱写了一篇篇古代文人风骨史,激励、警界世人。

叶楚桥在《人间不坠青云志(古代文人沉浮录)》(以下,简称《人间不坠青云志》)中提到“人中君子,国之栋梁,失意不失志”。因为,“失意不失志,可杀不可辱”才是中国文人的气节和风骨!

历史上那些天资愚笨的文人(人间不坠青云志)(1)

在《人间不坠青云志》中,虽然作者叶楚桥只收录了18位具有代表意义的诗词大家,但作为多平台特邀作者、文化学者,他一方面擅长以独特新颖的视角看待中国文人,一方面多方考古,以他们的生平史料做引,以实事背景为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300多篇经典诗词文赋,勾勒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真实人生。

从竹林七贤到明清大儒,从魏晋风度到唐诗宋词,从一生狂浪的阮籍到靠卖画实现财富自由的郑板桥,这18位文学大家的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文人风骨和气节,用行动证明“我本桀骜少年臣,人间不坠青云志”的心声!

叶楚桥说“纵览古人生平,就会发现。无论是身居诡谲的庙堂,还是千帆过尽后谪居蛮荒,文人风骨犹存,始终不坠青云之志”。他们一身正气,满腔赤诚,只要利于当前朝廷,益于眼下民生,不管前方是弓弩陷阱,还是万丈深渊,都会义无反顾一往无前。比如说唐朝的周敦颐,宋朝的苏轼,明朝的王守仁。

难怪,此新作一出,就收获超过3000万听众的喜爱和力捧!

历史上那些天资愚笨的文人(人间不坠青云志)(2)

徳守君子之范——周敦颐

中学课本中收录了周敦颐的一篇作品《爱莲说》,这本托物言志的作品被视为统一了世人对“君子”的定义,也用言行对“君子”做出生动形象的诠释。

什么是君子?要“出淤泥而不染”,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要“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就是这样一株莲花。

他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聪明伶俐,备受街坊邻里的喜爱。后来家道中落,不得不投靠舅舅,过上寄人篱下的生活。但舅舅的宠爱给了周敦颐庇护,也让他能够在多变的少年时期有个稳定的心性,没有因为家庭巨变和舅父偏爱而骄纵,放浪形骸。

给舅舅和母亲守孝期满,周敦颐一上任就处理积案。

初来乍到的他,不在乎什么规则,三下五除二就把积案中的非曲直辨得一清二楚,如此很快就被委以重任。

历史上那些天资愚笨的文人(人间不坠青云志)(3)

此后,周敦颐的仕途一路顺畅。虽不曾高居庙堂,却时刻谨记州府父母官的本职,以“利朝廷,益民生”为己任。

从1040年出仕到1072年归隐,短短的32年仕途,周敦颐始终不曾忘记2件事情:兴教办学和为民平冤。

每到一处就职,他在处理陈年旧案的工作之余就忙着建学堂、扩校舍、请贤儒……有条件要来学堂,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办学堂!

在周敦颐的大力支持下,崇文厚教、尊师重学的理念蔚然成风。

可以说,湖广、四川等地的民风开化,紧随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与周敦颐的厚德载民有很大的关系。

也正是因为如此,离任广东之后,百姓纷纷为他建生祠、立塑像、记功德。试问,有这样的人做表率,社会风气自然淳厚和谐。

历史上那些天资愚笨的文人(人间不坠青云志)(4)

人格千古之美——苏轼

提起苏轼,人们想到的只有2件事情:中国文坛豪放派词人,以及大宋第一吃货。

别看苏轼一门三杰,在仕途各有千秋,但实际上苏轼是吊车尾的那个。他的仕途大部分时间都伴着“贬官流放”——20岁及第,先后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职做官。45岁贬至黄州,59岁贬至惠州,62岁贬至儋州。

别人被贬官,心情郁闷,感慨壮志难酬;苏轼却一路被贬一路痛快吃:去黄州研究吃猪肉,去惠州爱上荔枝,去海南发现生蚝的美味……至于,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凉粉、东坡羹更是他作为“吃货”的确凿证据。

而像是“东坡井”“东坡路”“东坡帽”等被冠以苏轼之名的景点和实物,更是后人对苏轼无尽的怀念!

历史上那些天资愚笨的文人(人间不坠青云志)(5)

别看苏轼在官场沉浮与他名动天下的文采息息相关,但后人对他的尊敬与诗文无关,更为被他的魅力所折服!

同周敦颐一样,除了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苏轼还不忘记这3件事情:提倡人人平等;推广医药农技;开坛讲学。

在儋州,黎民和汉民经常打架闹事,黎民内部男尊女卑观念也很严重,苏轼借助乡贤的力量,劝导平等相待、和谐相处。

受民风民俗影响,百姓生病不吃药,只会杀掉耕牛请巫医祷告。苏轼一边告诉百姓耕牛的重要性,一边研制良方治病救人?

由于地处偏僻,当地没有校舍学堂没有教学夫子,民风彪悍未开化。苏轼威名在外,吸引附近州府的学子前来求学问道。

至此,得益于苏轼的躬耕拓荒,海南岛才会成为苏轼的另一个家乡。

难怪,王国维表示,中国古代最值得尊敬的诗人只有4位。即便没有文学之才,仅凭人格魅力足以显耀当世、震烁千古!

历史上那些天资愚笨的文人(人间不坠青云志)(6)

一纸能挡百万兵——王守仁

1519年,明武宗替接到奏报,称宁王在南昌起兵谋反。

满朝文武百官被这个消息吓得不轻,难道又得上演朱棣和建文帝之间夺权的“靖难之变”?

明武宗也是内心慌得一匹:怎么老朱家净出这种事?

唯独兵部尚书一脸淡定:不用怕,王守仁在南昌上游,他肯定能擒获贼首。

一个月后,捷报传来,王守仁大获全胜。作为一名书生,这并不是王守仁打赢的第一场战役!

历史上那些天资愚笨的文人(人间不坠青云志)(7)

1517年,平定南赣之乱;1527年,平定广西之乱……以“书生”之身获得“战神”之名,王守仁不仅为中国文人涨了脸面,而且还成为“三不朽”,成就和名声真是空前绝后!

别看王守仁身为文臣,却能够三次领兵三次大劫,可是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相反,还时常遭到报应不公平对待。到王守仁并不气馁,也不灰心,而且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居庙堂忧天下,处江湖思万民——从龙场悟道到阳明书院,王守仁也完成了“知行合一”的心学体系。

很快,承载了王守仁思想精华的《传习录》开始在世界传播。时至今日,他的影响力依旧不容小觑。

领兵在外,他处理军务,稳定时局。一旦时局稳定,他又兴教办学,教化人伦。哪怕油尽灯枯之际,最挂念的依旧是:近来进学如何?

历史上那些天资愚笨的文人(人间不坠青云志)(8)

尾声

周敦颐、苏轼、王阳明,他们有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坦然接受现实,并不忘极尽所能兴教办学!

他们都是文学界有名的大人物,都在诗词文赋领域有很高深的修为。但是,他们从不曾忘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也正是他们到一处就忙活在当地行教化、明人伦,这才让中国古代文学更丰富,也为朝廷培育了不少栋梁之材。

历史上那些天资愚笨的文人(人间不坠青云志)(9)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随时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是的,中国的脊梁,他们居庙堂之高,心怀天下,荡开俗世荒唐;处江湖之远,千帆过尽,且将诗酒猖狂!

快来看看叶楚桥收录在《人间不坠青云志》中那些令后世人感慨万千的古代文人吧,总有一款适合你!

#夏日生活打卡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