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

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1)

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2)

1965年,红旗渠总干渠通水。

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3)

上世纪60年代,为修红旗渠,任羊成等凌空除险。

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4)

林县县委组织修渠大军从四面八方开进太行山,县委书记杨贵与群众一起奔赴工地。

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5)

修渠群众以蓝天为被,大地为床,露营在山野,吃住在山洞。

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6)

数以万计的人们肩扛手抬,把修渠用的水泥、石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地。

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7)

工地铁姑娘。

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8)

开凿曙光洞。

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9)

红旗渠青年洞成为红色旅游打卡地。

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10)

红旗渠一干渠。

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11)

红旗渠分水闸处,年轻人自拍留念。

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特刊红旗渠精神永在(12)

红旗渠如巨龙般蜿蜒起伏。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